孫吉鵬

【摘要】目的:探討和比較超聲清創機與常規換藥治療慢性創面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例慢性創面隨機分組,實驗組(超聲清創機治療組)及對照組(燒傷濕性換藥組)各10例,比較兩組創面入院至創面新鮮的間隔時間,總住院時間,創面細菌清除率并進行統計學分析和療效判定;結果:兩個治療組在創面新鮮的間隔時間,總住院時間,創面細菌清楚率上均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超聲清創機聯合燒傷濕性技術治療慢性創面可以縮短治療時間,降低創面感染率。
【中圖分類號】R6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02-01
治療燒傷第一步是燒傷創面的判斷與處理,防止創面感染促進創面早日愈合。原則為保護燒傷創面,減少細胞中水分等物質滲出,預防細菌及病毒對創面的感染及控制創面感染程度,積極預防燒傷后期瘢痕繼續攣縮,爭取最大程度的恢復功能與外觀。但有些患者年紀較大,基礎疾病較多,對于深度燒傷創面無法耐受手術清創植皮及皮瓣轉移術,換藥時間間隔較長,創面愈合緩慢加重創面感染風險。我科于2018年引進重慶川儀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醫療器械分公司UWI-E/MB超聲清創機,用于治療難愈慢性創面,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我科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20例難愈慢性創面病例,壓瘡4例,糖尿病足2例,三度燒傷14例,創傷后入院時間2 h~10 d,將病例隨機分為實驗組(超聲清創機治療組)和對照組(燒傷濕性換藥組)各10例。
1.2?方法?將2018年1月日至2018年10月30日收治的符合標準患者20名進行隨機分組,實驗組采用超聲清創機行創面清創:步驟為先連接超聲清創儀主機手柄,將生理鹽水輸入導柄,將手柄頭端靠近創面(距離最好約1mm)。按壓開關,噴出霧狀生理鹽水沖刷創面直至形成新鮮的肉芽創面。創面清創一般隔日一次。早期壞死組織較多可每日行一次清創,清創后對創面進行燒傷濕性換藥包扎,對照組創面行燒傷濕性換藥包扎治療。沖洗前后觀察創面有無分泌物,創面炎癥反應,肉芽組織生長情況及創面愈合情況。并對照比較在第一次,第五次沖洗前后行創面定量細菌培養,并計算創面單位面積沖洗前后細菌數。
1.3?觀察指標?觀察每位患者創面入院至形成新鮮肉芽組織的時間,總住院時間,單位創面的細菌數。根據每次清創機沖洗前后的單位面積細菌培養數計算出創面的細菌清創率。
將個數據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差數比較采用t值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見(表1)
實驗組創面縮小明顯優于對照組;總住院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細菌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P<0.05。
3?討論
燒傷后難愈合殘余創面的處理是治療燒傷患者過程中的一個難題,它直接影響患者的病程及預后。燒傷后期殘余創面血運差、反復感染、肉芽水腫,而且創面愈合后也易反復潰破,歷時數月甚至數年不愈。此類創面均較深,有的甚至可達肌肉和骨質,經久不愈易造成感染,選擇一種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治療難愈合創面的關鍵。傳統的傷口沖洗和清創術方法很多,但都有其局限性,如高壓脈沖沖洗清創,壓力高,易損傷沖洗組織,有將細菌帶入深層的危險;耗液量大,沖洗液能滲入傷口上的空隙組織,特別在沖洗的側方向上更加明顯,出現在空隙組織中的這種側傳播,進術后水腫的發生。同時由于細菌體積小,水力阻力低,洗效果不確切。手術清創患者痛苦,不適宜反復、多次進行。酶清創可能導致過敏反應。化學清創可產生嚴重疼痛等。研究表明,超聲波清創能克服以上所有清創方式的缺點,同時具有自己優勢:①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易于推廣和普及,節省了操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②清創過程中患者疼痛輕微,提高了其耐受性;③具有殺菌作用,其原理可能與超聲波破壞了細菌與壞死組織形成的生物膜進而破壞了細菌的保護機制和超聲波具有空化效應,對空間產生聲波壓力和熱效應,對細菌,特別是鏈狀細菌形成直接打擊,達到一定的殺菌的作用有關。④能較為徹底地清除壞死組織和傷口內的細菌、異物。總之超聲清創治療后的創面壞死組織清除較快,VEGF表達高,新生血管密度高,創面愈合較快,聯合燒傷濕性技術還具有促進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生長的作用。
從表1中可以看出實驗組(超聲清創機治療組)較對照組(燒傷濕性換藥組)創面縮小明顯優于對照組;總住院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細菌清除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取得了明顯的療效。其主要是由于超聲清創術具有以下優點:(1)設備操作簡便安全,節省了操作時間,降低了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2)患者術中無明顯疼痛,無明顯組織刺激性,耐受性好;(3)能徹底的清除壞死組織,而對健康組織損傷輕微,且能提高局部組織內氧分壓,改善局部組織血液循環,進而促進創面愈合,縮短皮膚移植前做創面準備的時間;(4)可局部加入敏感抗生素,使抗菌效果更加明顯;(5)出血少,安全高效,無副作用;(6)費用低,降低治療費用。我們在臨床使用中根據患者的創面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可以在生理鹽水中加對創面細菌敏感的抗生素及生長因子,使局部抗生素達到一個較高的溶度,更易于創面感染的控制及創面愈合,在臨床治療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總之超聲清創機聯合燒傷濕性技術在治療慢性創面可以縮短治療時間,降低創面感染率,減輕患者痛苦,為治療慢性創面提供了一條高效實用的途徑。
參考文獻:
[1]?雷萬軍,景愛華,我國低熱燒傷治療現狀[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2015,33(3)231-234.
[2]?艾深海,黎鰲.低熱燙傷[J].中華整形燒傷外科雜志,1991,7(2):140-141.
[3]?馬文元,霍成,田社民等。中華燒傷雜志,2002,18(2):99-101
[4]?馬賽,黃佳禮,邵柏.超聲波霧化技術在衛生除害處理工作中的運用[J].中國國境衛生檢疫雜志,2005,28,增刊:66.
[5]?陳箐,賴西南,王麗麗,等.低強度超聲波對污染傷口的細菌清除和促愈作用的實驗研究[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1,23(5):617-619.
[6]?黎鰲,楊宗城,肖光夏,等.實驗燒傷外科學.重慶:重慶大學出社,1997.55-56.
[7]?李學鋒,谷涌泉,張健,等.低頻超聲清創儀治療下肢慢性創面潰瘍[J].中國普外科雜志,2007,16(6):61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