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浩 薛淑芳 張麗華


【摘要】目的:探討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及相應對策分析。方法:選取從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進行免疫檢測的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100例/組。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免疫檢驗方法,實驗組患者則實施質量控制對策的免疫檢驗,比較兩組患者檢驗后準確率。結果:兩組患者實施不同檢驗方法后顯示,實施常規免疫檢驗的對照組患者檢驗結果準確率為61%,而介入質量控制對策的免疫檢驗方法的實驗組患者檢驗結果準確率為89%。與此同時,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包括檢驗環境濕度,檢驗環境溫度,檢驗實際平衡時間,檢驗環境潔凈度,檢驗人員素質和清洗液更換情況,均出現不同的誤差比例,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進行免疫檢驗過程中會受諸多因素影響,導致檢驗質量較低,影響檢驗結果準確率。通過質量控制對策的介入,降低了檢驗風險和誤差率。
【關鍵詞】免疫檢驗;質量影響因素;檢驗對策
【中圖分類號】R44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09-01
臨床免疫檢驗具有操作簡單、快捷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診斷中,成為主要的診斷依據。然而,臨床研究顯示,受諸多因素影響導致檢驗記過發生誤差,對檢驗結果埋下隱患。應通過臨床免疫檢驗對存在的不良因素進行查找,例如,檢驗環境、人員素質、試劑等,并予以相應對策,避免檢驗不良事件發生,提高檢驗準確率。因此,本文選取從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進行免疫檢測的200例患者,針對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及相應對策,做出以下分析[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從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進行免疫檢測的患者2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100例/組。調查統計后對照組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齡均在32~59歲,平均年齡(54.15±5.21)歲;實驗組患者男60例,女40例,年齡均在35~62歲,平均年齡(57.23±5.61)歲。兩組患者均實行免疫檢驗,并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或傳染性疾病。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的姓名、性別及檢驗前各項基線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所實施的檢驗流程和注意事項均在患者和家屬知情下操作,并獲得醫學倫理會批準。
1.2?方法?兩組患者均實施免疫檢驗,其中檢驗內容包括IgG、IgM、IgA、IgD、IgE等指標。兩組患者在檢驗前12小時內禁食、禁水,空腹采取靜脈血5至10ml。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檢驗方法,按照采集、儲存、輸送樣本、收樣、檢驗和出報告單的常規檢驗步驟對血液樣本進行離心處理。然而,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檢驗方法基礎上介入質量控制對策進行檢驗,所實施具體方案如下:首先,保證樣本檢驗過程中使用的器械定期清洗、消毒和保養,并符合國家規定;其次,采取的樣本應立即送檢,所有操作環節應在無菌環境下進行,樣本存放的環境濕度、溫度應在標準范圍時間內。同時,對檢驗時的環境溫度、濕度及清潔度也應嚴格控制;最后,做好每一檢驗環節的數據分析和記錄,將樣本做好完整保存。對操作過程中的流程,意外事件,特殊案例以及涉及的檢驗人員,做好相關記錄。整個操作過程應由專業、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操作。
以上兩組患者樣本檢驗用具為羅氏全自動分析儀,由上海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生產的試劑盒。
1.3?觀察指標?通過介入了質量控制對策后的檢驗方法后的樣本指標顯示,對影響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判斷。并結合其檢驗結果對兩組不同檢驗方法的準確率做出統計,總結質量控制對策在免疫檢驗中實施的重要意義。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實施不同檢驗方法后顯示,實施常規免疫檢驗的對照組患者檢驗結果準確率為61%,而介入質量控制對策的免疫檢驗方法的實驗組患者檢驗結果準確率為89%,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通過兩組50例存在誤差結果分析,總結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包括檢驗環境濕度,檢驗環境溫度,檢驗實際平衡時間,檢驗環境潔凈度,檢驗人員素質和清洗液更換情況,均出現不同的誤差率,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討論
免疫檢驗是機體識別“自身”與“非己”抗原,對自身抗體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對“非己”抗原產生排斥作用德一種生理功能德檢測。正常情況下,這種生理功能對機體有益,可產生抗感染、抗腫瘤等維持機體生理平衡和穩定的免疫保護作用。在一定條件下,當免疫功能失調時,也會對機體產生有害的反應和結果,如引發超敏反應、自身免疫疾病和腫瘤等。而免疫檢驗是通過對患者樣本血液進行血清分離,其檢驗指標包括對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D、免疫球蛋白E以及肌紅蛋白等,所顯示的正常值則呈陰性,如發生異常呈陽性。臨床研究表明,自身免疫系統遭到破壞時,細菌入侵,極易引發病毒感染疾病和腫瘤疾病,因此,被作為診斷感染性或內源性疾病的重要檢驗依據和檢驗方法[2]。
免疫檢驗會經過取樣、儲存、輸送樣本、收樣、檢驗和出報告單等諸多環節,因檢驗樣本暴露在環境當中,極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導致檢驗結果出現誤差,不僅對患者進一步診斷產生困擾,也不利于檢驗工作的開展。通過本文所選取的200例患者進行臨床免疫檢驗過程的分析,影響檢驗質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檢驗環境溫度、檢驗環境濕度、檢驗試劑平衡時間、檢驗環境潔凈度、樣品質量、檢驗人員素質以及清洗液更換情況等,均會導致檢驗結果存在誤差。例如,受環境溫度,濕度的影響,樣本自身Ig及抗原活性受到影響,降低了檢驗結果的準確率。同時,清洗液溶解殘溶物及清洗不完全會引發檢驗結果存在呈陽性的風險,如作為進一步診斷依據,會影響醫生對病情的判斷。通過對臨床免疫的質量影響因素進行詳細分析后,制定相應對策,提高了檢驗結果準確率同時,也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3]。結合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對相應對策做出以下分析:第一,對檢驗時環境濕度和溫度進行調控,調至為標準的檢測環境指標,并保證整個檢驗過程在無菌環境下操作,杜絕污染源,做好消毒和清洗液更換工作;第二,保持檢驗試劑平衡時間在適宜時間內,保證與室溫充分平衡;第三,嚴格規范試劑儲存時間,有效期;第四,提升整體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操作技能,提高了檢驗質量同時,也確保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綜上所訴,本文選取的200例患者采取不同免疫檢驗法后比較分析,采取常規免疫檢驗法的對照組患者檢驗準確率為61%,而介入了質量控制策略的實驗組患者檢驗后準確率高達89%。由此可見,針對樣本檢驗結果,對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做出分析,并及時介入相應對策,提升了免疫檢驗工作質量,也控制了影響檢驗結果的因素。除此之外,也嚴格規范了工作人員的檢驗流程,提高了患者滿意度,且安全、有效、準確率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4]。
參考文獻:
[1]?呂作福.影響臨床免疫檢驗質量的因素與分析對策[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20):185+188.
[2]?任世云.臨床免疫檢驗的質量影響因素及相應對策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3):18221.
[3]?孔祥義,劉慶龍.影響臨床免疫檢驗質量的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85):16760.
[4]?何建清.影響臨床免疫檢驗質量的因素分析與對策探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7,33(27):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