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瓊花

【摘要】目的:對腦梗塞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有效性進行探討。方法:分析可能導致風險的護理因素,對風險管理機制進行完善,制定并強化學習相關管理對策,提高護理人員風險防范能力和風險意識。結果:相較于應用管理機制前,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后各項數據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在腦硬塞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可以保障患者安全、顯著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護理質量。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腦梗塞;護理質量管理【中圖分類號】R287.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167-01
在護理過程中,所有可能影響患者康復的因素統稱為護理風險,護理風險管理是保障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措施。護理風險管理是對護理方法進行科學的評價和識別,并積極探索科學的管理方法和風險解決對策。近年來,我國腦梗塞發病率呈逐年攀升趨勢,很多腦梗塞患者同時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腦梗塞多發于年齡五、六十歲人群,具有發病急、病情重、治療時間長、肢體活動障礙等特點,因此,在護理腦梗塞患者時存在很多風險。制定并實施風險防范管理措施可以有效規避護理風險,提高護理質量。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選擇自2016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治療腦梗塞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24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2.25歲±5.43)歲;80例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合并冠心病患者25例,合并高血壓患者29例。醫護人員應充分認識到,溝通對制定護理風險管理措施的重要性,通過對患者身體情況的評估,結合相關檢查,制定并落實護理風險管理措施。
1.2?方法
1.2.1?導致護理風險的原因
①腦梗塞患者通常年齡較大,很多時候還會合并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如若發病則有可能引起身體其它連續性問題。②腦梗塞患者治療時間長,如果臥床時間過長,加之護理不當,則可能導致患者全身血液循環障礙,產生壓瘡、窒息、跌倒、嗆咳等問題;腦梗塞患者治療時需要應用抗凝藥物進行溶栓治療,可能會產生皮膚瘀斑、消化道出血等問題。另外,患者情緒緊張、悲觀、焦慮等,都是可能產生護理風險的因素。
1.2.2?分析護理風險因素
護理風險因素包括①護理人員專業知識與業務能力不足,理論不能結合實踐。大部分腦梗塞患者都存在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嚴重者還會長期臥床,臥床患者長期插導尿管很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溶栓治療所采用的抗凝藥物還有引發顱內和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護理人員如果未能對風險防范對策予以落實,及時察覺患者異常,就有可能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或發生其它并發癥。②護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受傳統工作方式影響,護理人員工作大多都遵從醫囑,工作缺乏主動性和風險意識,對潛在的護理風險不能加以重視。③患者原因。腦梗塞的疾病進展較為復雜,且患者本身由于合并疾病、配合度、情緒等原因,也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容易引發護理風險。醫療護理工作需要護患雙方的積極配合,如果患者不能有效配合、支持護理工作,也會增加發生護理風險的可能性。⑤管理問題。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風險管理措施不健全,護理人員缺乏職業操守等都是導致護理風險的因素。
1.2.3?制定風險管理措施
①首先由護理部、各科護士長、質控人員等相關人員組成護理風險管理組,制定完善的護理風險管理計劃。對既往臨床資料進行深入分析,進一步明確已知或潛在護理風險,并做出針對性風險管理措施。通過護理體檢、生活質量能力量表、壓瘡高危因素等,進行患者風險因素評估。定期培訓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強化其業務能力和風險意識。②應轉變以往固有的護理理念,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定期舉辦護理風險教育講座,強化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③職責落實。以周為單位對各科室護理風險管理機制的落實情況進行抽查,每月進行一次系統性檢查,并將檢查結果反饋給護理部。護理部組織各科護士長每月進行一次護理質量交流、討論會。對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進行調研、分析,對其中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總結和整改。挖掘潛在護理風險,制定詳細的防范措施。④構建風險防范管理機制。風險管理機制是預防風險的重要措施,有針對性的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對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進行風險預防,可以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預防護理事故。
1.3?評價指標
針對參與研究的80例患者,通過問卷調研的方式,對落實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前后患者的住院患者滿意度、泌尿系統感染率、壓瘡發生率、意外損失率、肺部感染率、并發癥發生率等進行調查。
2?結果
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得到充分落實后,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均有所提升。同時相較于管理前對腦梗塞患者的護理質量也有所提升。統計調研數據后進行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護理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在配合院方救治的過程中護理風險貫穿始終。護理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和落實,不僅為護患雙方搭載了溝通的橋梁,還進一步提升了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嚴格落實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做好風險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減少已知或潛在的風險因素。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轉變了固有的工作態度,變被動于主動,大大提高了住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綜上所述,針對腦梗塞住院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實施護理風險管理機制,有助國患者滿意度的提升,同時減少了不良事件發生率,在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和護理質量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小鳳,帥永開.分析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在腦梗塞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家庭醫藥,2018(5):277.
[2]?王輝.分析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在腦梗塞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1):101-102.
[3]?王輝.分析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在腦梗塞患者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21).
[4]?李紹芬.護理風險管理機制在腦梗塞病人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5,21(15):172-173.
[5]?滕巍.腦梗塞患者的護理風險管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