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香 楊雁紅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方法:隨機選取本院進行血常規檢測樣本12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血涂片和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比較兩種方法的檢測結果。結果:在120例血液標本中,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異常46例,正常74例。在46例異常結果中血涂片分析檢測真陽性30例,假陽性16例;在74例正常結果中檢測真陽性5例,假陽性69例。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敏感性為85.71%(30/35),特異性為81.18%(69/85),準確性為82.5%(99/120)。結論:在血常規檢驗中采用血涂片分析法能夠有效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血涂片分析;血細胞分析儀;血常規檢驗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1-217-01
血常規檢驗是臨床醫學基礎檢測之一,通過檢測血液樣本,觀察分析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血紅蛋白等指標水平,對身體健康情況做出診斷。目前,臨床上廣泛采用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常規檢驗,能夠有效縮短血常規檢測時間,提高檢查效率,但是容易出現漏診和誤診現象。因此,有相關研究提出采用血涂片分析法,有利于提高血常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1]。本次研究著重探討分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隨機選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進行血常規檢測樣本12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受檢者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年齡16—84歲,平均年齡(46.5±5.2)歲。
1.2?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 Sysmex Xn-1000血細胞分析儀及配套試劑,瑞士吉姆薩復合染液,日本OLYMPUSCX-22型生物顯微鏡。檢測項目為: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血紅蛋白等指標水平。使用真空采血管(紫色蓋頭)采集EDTA-K2抗凝的靜脈血2mL搖勻,采血后立即與抗凝劑混勻,在試管外壁貼上單據號等病人信息或檢驗聯號后,放置室溫立即送檢。常溫下2h內完成檢驗,標本在室溫下最多保留4小時。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方法為:進樣器測定,在此測定方法中,操作人員將試管裝入試管架,儀器將自動執行運輸和測定。血涂片分析方法為:取血標本一滴置載玻片的一端1cm處或載玻片一側的3∕4處。以邊緣平滑的推片端,從血滴前沿方向接觸血液,使血液沿推片散開,推片與載玻片保持25~30o的平面夾角,平穩地將血向前推動,血液即在載玻片上形成一薄層血膜;將制成的血膜在空氣中揮動,使迅速干燥,以免血細胞皺縮,平置玻片于染色架上加瑞士吉姆薩復合染液3~5滴染色,使其迅速蓋滿血膜,約1分鐘后滴加緩沖液布滿,輕輕搖動玻片,使染色液充分混合,5~10分鐘后,用水沖去染液,待干,置于顯微鏡下檢測。
觀察內容主要包括:血涂片的制作和染色是否符合標準,各類血細胞的數量、比例及分布情況,是否存在異常細胞和巨大細胞等,詳細記錄檢測結果。
1.3?觀察指標[2]
① 兩種檢測方法的檢測結果。其中血涂片與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均顯示異常者為檢出陽性,均顯示正常者為檢出陰性;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顯示異常而血涂片檢測結果顯示正常者為假陽性;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顯示正常而血涂片檢測結果顯示異常者為假陰性。② 血細胞分析儀的檢測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
1.4?數據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t檢驗;兩組間比較差異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種方法結果比較
本次研究的120例血液標本中,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異常46例,正常74例。在46例異常結果中血涂片分析檢測真陽性30例,假陽性16例;在74例正常結果中檢測真陽性5例,假陽性69例。統計結果詳見表1。
2.2?敏感度、特異性、準確性
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敏感性為85.71%(30/35),特異性為81.18%(69/85),準確性為82.5%(99/120)。
3?討論
血常規檢驗是通過檢測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及血紅蛋白等指標水平,為判斷身體健康狀況和診斷治療疾病提供可靠依據,是臨床醫學基礎檢驗項目之一[3]。目前,血細胞分析儀已經在血常規檢驗中得到廣泛應用,能夠根據受檢者血液細胞分布、大小和結構等情況對健康狀況進行判斷,但是對于各類幼稚細胞、單核細胞及異形淋巴細胞等不能進行明確鑒別,不論哪種儀器均不能對細胞的大小、形態、核中染色體的疏松程度、 核仁大小、 形態等內部結構做出準確判斷。無法分析細胞異常的發生原因。因而容易產生漏診和誤診等情況,對臨床診治造成嚴重影響[4]。血涂片分析由于是在顯微鏡下直觀觀察, 對一些疾病的診斷能提高準確度, 更好的服務于臨床, 服務于患者。是血常規檢驗中的常用方法,隨著血細胞自動分析儀的廣泛應用而逐漸被忽視。在實際臨床應用中,血涂片分析法有助于臨床醫生更為細致地觀察細胞的中毒情況;明確細胞核左移、核右移或空泡現象;準確鑒別血液中異常細胞情況。對于成年患者,如果檢測結果顯示細胞出現異常,則應懷疑是否存在嚴重感染、血液病或惡性腫瘤;對于未成年人則應根據臨床發熱等癥狀對淋巴細胞進行明確鑒定。對于異常淋巴細胞的檢測和識別,有助于對于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120例血液標本中,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結果異常46例,正常74例。在46例異常結果中血涂片分析檢測真陽性30例,假陽性16例;在74例正常結果中檢測真陽性5例,假陽性69例。血細胞分析儀檢測敏感性為85.71%(30/35),特異性為81.18%(69/85),準確性為82.5%(99/120)。綜上所述,在血常規檢驗中采用血細胞分析儀的檢測結果僅能作為疾病篩查的參考依據,如果檢測結果顯示細胞出現異常情況,應當采用血涂片分析法進一步進行分析判斷,以提高檢測結果的準確性,避免出現漏診和誤診現象,防止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等不良事件發生。
參考文獻:
[1]?楊宇勤.試析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基層醫學論壇,2018,22(10):1387-1388.
[2]?陳莉.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作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8,30(05):100-101.
[3]?陳巖.血常規檢驗中血涂片分析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118-119.
[4]?房翠云.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評價[J].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4):700-701.
[5]?茹先姑·卡得爾,米開熱木·木合太爾,易婷曲.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規檢驗中的重要性[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