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玲 王德全
【摘要】中國社會正處于一個轉型的新時期,發展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大學階段的學生已經趨于成熟,但是大學生面臨著家長的期望,社會工作競爭的各方面壓力,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出現了問題。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分析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現狀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探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改革方向以及具體的方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創新隨著經濟全球化,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高校擴大招生,大學生的數量越來越多。每一年的大學生畢業數量都在增長,那么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就業越來越大,找不到工作的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面臨著各方面的壓力,大學生的心理障礙也就越來越嚴重,出現了整體的心理素質較低,心里問題復雜多樣等問題,當前,分析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教育,已經是高校需要重視的主要問題。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現狀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保證學生的健康成長,防止心理疾病的發生,在學生迷茫的時候,能夠為其指導前進的方向。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健全大學生的人格,正確地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開發學生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對大學生的潛能開發有著重要的影響。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自我認識,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讓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首先分析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1)當前高校的心理教學理論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我國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隨著發展,也形成了多種的教育工作模式,其中最熟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學模式和醫學模式等屬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但是每一塊分開來說都取得了相應的成效,但是卻沒有一個系統的模式,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構建中,理論基礎薄弱,基本上都是根據自身的經驗構建的,不能推廣使用。
(2)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對發生了心里障礙的學生才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了心理教育的主要部分,將二者混為一談,基本上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導致整個教育的目標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所需要完成的目標。
(3)提高整合力度,當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認識到整合的重要性,也在開始研究,但是整合的概念不清楚,各個要素不相同也很混亂,而且整合的要素不明確,缺乏創新思維,所以還需要加強研究。
(4)當前高校的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不夠重視,基本上以心理輔導和咨詢機構為主,工作的方式單一,達不到教育的效果,基本上都是等待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然后采取措施,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學生的生活學習中。
(5)專業人員缺乏,師資隊伍變得建設有待加強。當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都是兼職,如輔導員、思政老師、心理專業教師,缺少專業能力,專業的文化不足,心理學等知識不足,不能滿足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要求。
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
根據上述的分析,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是學生發展學校發展的迫切需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工作模式,展開良好的心理教育,保證大學生全面的發展,深入學生的生活學習中,防止心理障礙的出現,及時做好溝通教育,而不是在發生心理障礙之后做補救措施。
1.加強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吸引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師,組建專業的團隊,而不是一些兼職或者多方面兼任。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中,在高校的人才培養系統中融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聘請相關的心理專家,輔導員貫徹落實工作,從學生的生活學習中。從學校領導,到學校專業的心理專業教師,專業輔導員,學生班干部,從上到下,多級干預系統,進行不同層次的互動交流,改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單一性。
2.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改變高校重視咨詢,忽視教育的現狀,要體現出心理教育的全面性。既要重視心理咨詢,更要重視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心理教育,重視預防性的功能。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整合趨勢,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概念,能夠充分地利用高校的教育資源,建設一個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氛圍和環境。整合的趨勢,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體現出了整體化、系統化的思維。首先是不同工作模式的整合,把心理學模式、醫學模式等整合在一起,構成一個以教育為主,醫學為輔的心理教育新模式,融合了生理、心理、社會等不同的多種理論。然后,就是實施途徑的整合,把心理咨詢、心理教育、心理測量等構成一種提提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開設系統的教學課程,給高校大學生普及心理知識,開展心理咨詢,即時發現學生的心理潛在問題,并給予引導。
4.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擴寬渠道,通過多種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開展主題講座,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開展主題講座,大一的學生,剛進入校園,有點憧憬又有點迷茫,從高中到大學的轉變期,主題講座是心理的適應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等;對于大二大三的學生,正是學習、人際交往的關鍵時期,開展一些關于人際關系、愛情心理、自我成長方面的課程,清除潛在的心理障礙,指明方向,有效地預防心理障礙的出現;對于大四的學生,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實習的困惑,所以就要進行心理調整以及社會適應的相關活動,幫助大四學生健康地發展。另外,還可以實施多種宣傳,利用學校的廣播、宣傳欄、校園網站等多種渠道,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5.假期中,學校、家庭與社會三個方面的溝通,大學生的心理障礙發生也與這三者有著重要的關系,學校要與家庭進行溝通,全面地了解學生,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學校要與社會建立聯系,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利用社會資源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三方面協調配合,是大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結束語
根據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以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幾個方面,來具體地闡述了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路徑。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的創新,全面認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更好地面對就業壓力,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正確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讓大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書,孫維燕.關于優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幾點思考[J].通識教育研究,2016.
[2]孫一方,馬小惠,惠筱.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創新研究[J].高教學刊,2016,(04) :184.
[3]譚林.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新路徑[A].中共沈陽市委員會、沈陽市人民政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第十一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暨中國汽車產業集聚區發展與合作論壇論文集(人文社科與教育學分冊)[C].中共沈陽市委員會、沈陽市人民政府、中國汽車工程學會:,2014.3.
[4]邵琴,余昌海.關于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6.
[5]謝春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