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濤
摘 要: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從承擔省級科研課題工作的實際出發,作者從理論層面和自身教學實踐層面得出可在“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的模式研究”中實施生物學科探究性學習的觀點,又從理論支持上和教學實踐中詳細加以舉證,重點舉例論證了在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的課堂教學環節上應著力凸顯的實施生物探究性學習的五大要素,同時也精要的、理論聯系教學實際的了指出了應逐步改革和完善對學生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從而希望對探索和實踐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生物學科的教學模式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整合 生物教學 實施 探究性學習 探索 實踐 新課程理念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9)01-0-01
在2010——2012年,我們馬圈子九年一貫制學校承擔的遼寧省省級科研課題“農村中學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模式的研究”在我校的實驗已經歷時近兩年了。在這兩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從實施新課程標準理念時強調“面向全體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中得到啟示:在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用它來規范教學行為以啟迪我們的教學智慧,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對在整合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粗淺體會。
一我對在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中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理論認識。
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和社會需求,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及其在社會中的廣泛應用。”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而不是被動學習知識。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倡導探究性學習,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在合作中學的探究性學習方式。
二我把在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活動設置成“生物課前的探究性學習”、“生物課上的探究性學習”和“生物課后的探究性學習三個主要環節”。
一、確立學生的實施探究性學習的主體地位
例如,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時,我完全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可以去到教室外現場采集相關物品、在室外進行實驗,然后根據自己的實驗體會進行討論:“在怎樣的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陽光、水分、空氣、溫度”都是種子萌發的條件嗎?討論時學生都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這種體現學生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主體的做法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二、明確教師在實施探究性學習中作用
教師在實施探究性學習中應發揮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我在教學中對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有如下的體會: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問題要有科學性和趣味性。學生通過親自體驗,主動獲取了知識,提高了學習能力;創設情境要強調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主動探究。教師要在組織引導學生在質疑、調查、實驗、搜集、分析和解讀數據、推理、判斷和反思等探究活動中,鍛煉和提升科學信息的整合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要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合理搭建學生實施、展示探究性學習的平臺
在教學中應為學生順利實施探究性學習提供盡可能多有利條件。如信息技術課件、影像資料、生物活體或生物標本等,當然,也不一定全都越高級越好,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原則,有時候一畦洼地、一塊草叢、校園一角都可以成為學生實施展示探究性學習的樂園,甚至可以收到出其不意的理想效果。當然一定要注意安全。
2.學生交流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成果
這一環節的確可以借鑒杜郎口中學、鳳城六中等的成功做法,如“分組黑板演示”“交流互動”“結對子”“每日一省”等方式展示交流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成果,主要以體現和落實課堂教學改革中“讓學生的學習走向自主,促進教學過程的不斷完善,幫助學生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教學方式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激勵學生完成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強調理解而非死記結論;經常提示本課程與其它課程的關聯;引導學生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的宗旨。
3.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評價
我校初步嘗試了活動法、學生情況記錄法、學生學習檔案收集法等評價方法。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的形式,對學生素質進行綜合考查,全面客觀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和發展過程,強調學生發展的積極性,把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一定要賦予學生評價的權力,將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中解放出來,實施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團隊評、教師指導評、師生互評、家長評等相結合的群體形式性評價和學生所作的個體補償性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達到自我反饋、自我完善和相互學習、相互激勵、相互提高的目的。我們學校在課題研究實施中要求評價必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察,把評價的視野從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學習能力擴展到參與狀態、學習興趣、身體、心理素質等領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學生內在的潛能,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認識自我、樹立信心、擁有自信,重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與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向書本、向社會、向生活索取知識。
三、課后反饋環節
在課后我認為不應該過度關注學生完成作業量的多少,考試成績有如何的提高,應該把更多的自主空間放手給學生,多多鼓勵他們力所能及的參與社會實踐,多讓他們從自身親歷中自覺應用所學知識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多多體驗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樂趣和“成就感”,把課后變成一個實實在在的梳理知識,提升能力的“戰略后方”。這也可以說是一個“潛伏”的實施探究性學習的環節,旨在更多的培養學生學習的“可持續性”和舉一反三的創新能力,說不定下節課會更精彩!
初中生物新教材從內容上為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提供了素材保證,也為在整合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搭建了有利的施展平臺。我們要立足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啟迪我們的教學智慧,推進課程改革,努力探索實踐出一條適合農村中學生物教學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