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來是各國關注重點的環境問題隨著其形勢的日益嚴峻,現已成為重大的國際政治問題,對國際關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得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得以“綠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得以加強。積極開展環境外交,自覺擔當本國責任,致力于全國環境問題的解決已經成為各國的重要責任與使命,中國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國際上“中國環境威脅論”的呼聲越來越強,牽動著我國與他國關系的穩定,鑒于此,筆者將從一名高中生的視角,淺談我國環境外交的困難及發展策略,從而讓同學們對“中國環境威脅”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認識。
關鍵詞:國際關系 環境問題 環境外交
中圖分類號:D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一、何為國際關系中的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指由于人類的生活及生產活動使周圍的資源被過度消耗、環境慘遭污染、生態遭到破壞以及由此引發的其他不良后果。而何為國際關系中的環境問題?這是我們首先應該清楚的一個概念。
我們同處于一個地球,環境無國界,因此環境問題的治理也需要各國共同攜手努力,但并非所有的環境問題都牽扯到國際關系,只有那些超越國界或者涉及跨國因素,在對其進行解決時需要接受國際管制、干預和大力開展國際合作的部分,才叫做國際關系中的環境問題。比如,某一國家大力發展工業,導致本國某些資源逐漸枯竭,水土流失嚴重,但并未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這樣的情況就叫做一國的環境問題,通常來說,其環境保護工作不會受到國際社會的過分關注和干預。但倘若該國由于過度開采和砍伐,造成了嚴重的泥石流,使接壤國家的部分公路癱瘓,下游國家的引用水資源遭到污染,受災的難民逃到了他國去尋求庇護等,這就使得本國的環境問題國際化了。一方面,該國力量有限難以單靠自身去解決上述所有問題,所以得和相關國家及環境組織進行國際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該國的環境問題早已跨越國界,對周邊國家造成損失,其后續的環境治理及環境保護則必然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干預,以實現生態的恢復與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共榮,從而有效避免國際爭端。在這種跨國界情況下的環境問題解決就牽扯到了環境外交。
二、環境問題對國際關系的重大影響
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無論是作為個人,還是作為國家,其一切活動都會將自身的利益考慮進去,在處理環境問題方面自然也是如此。
一方面,不斷惡化的環境問題導致了國際局勢的緊張和沖突事件的出現。就以中東地區為例,其之所以沖突事件不斷,除了地理位置、宗教、歷史等原因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環境問題導致的。某國不斷膨脹的人口和有限的土地之間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從而造成大面積的難民跨國遷移,給難民遷入國的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與此同時,該國還與遷入國之間為了爭奪石油等資源對環境進行肆意破壞,并在爭奪的過程中出現暴力沖突乃至戰爭,影響地區及國家的和平與安全,對國際關系來說也是一大挑戰。另一方面,在環境保護方面全球利益與國家利益的沖突導致國際關系的緊張。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對于我們人類來說,賴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個,而保護地球環境共建美好家園則是我們共同的夢想和責任。但各國的國情各不相同,國際關系又何其復雜,各國為了更多地爭取和實現自身利益則必然會與保護地球環境的共同利益相沖突,從而導致尖銳的矛盾及國際關系的緊張。其中,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為了本國利益拒簽京都議定書,拒絕履行環保責任的不作為行為,遭遇多國反對的同時也為國際關系的友好開展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其他國家紛紛效仿,繼而對他國的環境造成惡劣影響,這種惡性循環進一步惡化了國際關系。
三、高中生如何看待“中國環境威脅論”
近年來,國際上盛行“中國環境威脅論”的輿論,環境問題誘發的矛盾嚴重影響了我國與周邊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關系的穩定。對于一名當代青年,我們要客觀公正地看待這一問題,并培養自身的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為維護國家利益乃至外交安全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中國環境威脅論”沒有任何事實根據,中國的發展更沒有違背任何國際法。隨著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崛起的中國讓不少國家開始敏感起來,他們害怕中國會改變世界的格局,更害怕中國導致他們自身的利益受到損害,由此才無端地對中國進行戒備,散發出這樣的威脅論,實際上就是以環境為由,在其基礎上添加政治作料,以此來沖擊中國的國家形象。但我們要知道,“發展是沒有罪的”,我們不斷地尋求發展,不斷向前邁進,都不會與他國為敵,更不會破壞和平的國際關系,因此不能因為這種的輿論就干預中國的發展,更不能無端增加中國的發展成本。
其次,“中國環境威脅論”雖是偏見,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實踐之間還有差距,應注意在此過程中的環境問題。我們要意識到這種威脅論不能僅僅歸于他國對我國的敵視,而更應將此當做一種警醒,警醒我們從偏見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做一個真正負責任的大國。因為畢竟我們是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消耗大量能源,從而造成不同程度的環境破壞和污染;同時,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很多粗加工工廠向中國的轉移,也使中國遭受到來自國外的污染入侵、資源掠奪和綠色壁壘等威脅,再加上國內部分企業為了經濟效益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在謀求發展,著實需要我們理性看待威脅論,反思自己的行為,積極擔當起大國的責任并做出環保補償,以維護自身的國際形象,穩定國際地位,促進自身與他國關系的和諧,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
四、結語
就如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所言,人類若不想毀滅自己,就得從現在起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通力合作致力于全球環境治理、環境保護與發展。因此,中國應大力發展環境外交,積極治理國內環境、發展低碳循環經濟,同時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環保機制建設,從而共謀發展,共享青山綠水和藍天。
參考文獻
[1]李雙歌.論環境問題對國際關系的影響[D].吉林大學,2005.
[2]周圓.全球環境治理: 國際關系中的環境問題研究[J]. 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6(4): 12-15.
作者簡介:何詠妍(2001.8-),女,漢族,籍貫:湖北鐘祥,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高三(8)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