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奕辰
摘 要:說起李煜,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其詩詞風格綺麗,手法細膩,感情疏宕,是文學史上成就極高的一位大家。但他同時所為人熟知的是其不合格的皇帝身份,南唐到他手里時,已呈一篇衰敗的氣象,又兼他是一位無治國之心的皇帝,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國家在自己手里覆滅。但這一系列人生變故,恰恰又為李煜的詞作開辟了新的風格,使其文學成就更上一層樓。用一句話來總結李煜,那就是:皇帝中的笑話,詩人中的神話。也許這句話有所夸張,但確實體現了李煜在皇帝和詩人兩個身份上所表現出的巨大差距。
關鍵詞:李煜 古典文學史 地位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1-0-01
引言
在古典文學史上,李煜的成就是極其高的,尤其在詞作方面,將多數描寫艷情的詩詞開辟出新的道路,結合自身經歷,直抒情感,更多的融合了國破家亡的傷感。其詩詞風格的變化依托于其人生際遇的改變,從無憂無慮的皇子到被迫成為皇帝,再到親眼見證國家的覆滅,這些復雜的經歷給予了李煜極深的感情沖突,提供了更加廣泛的寫作素材。雖說人生經歷比較悲慘,但李煜的文學成就也因此達到一個新高度。
一、李煜生平
李煜,原名李從嘉,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因為從小“豐額駢齒、一目重瞳”,有帝王之相,所以備受太子李弘冀猜忌,他為了打消這種猜忌,一直將自己沉迷于詩詞經賦,対政事從不過問,甚至為自己封號“鐘峰隱者”,但也許是唐朝氣數已盡,皇帝、太子相繼死去,最不愿意做皇帝的人最終卻登上了皇位。李煜的登基,對唐朝的滅亡沒有起到絲毫的改變,961年,李煜繼位,971年,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并于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今南京)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975年,宋軍攻破金陵,李煜被俘。短短15年,唐朝徹底斷送在李煜手中。
作為一個皇帝,李煜無疑是失敗的,國破家亡,最終被俘于汴京,過往的身份與生活不復存在,身家性命交付與敵人手中。但作為詩人,他又是偉大的,李煜的詩詞向我們描繪了他的一生,從前期描寫宮廷生活時的無憂無慮,到后期國破家亡的凄苦憤懣,可以說,正是這種痛苦成就了李煜,正是這種痛苦文古典文學史留下了燦爛的一筆。
二、李煜詞作的風格變化
作為晚唐詩人,李煜留下的作品不少,有三十多首詞留世。其風格改變也較為明顯,以亡國降宋為分界線,前期生活還算平坦,所以詞作內容主要以宮廷生活為主,大量描寫了生活日常以及男女感情,筆法細膩,用詞委婉艷麗,不管是人物還是場景描寫,都極具花間派風格。可以體會出此時的李煜還未曾經受過太多挫折。但到了后期,唐朝國號被滅,李煜從一位皇帝被貶黜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這個時期,李煜的詩文風格不再是以前的花前月下,而是充滿了對自身經歷的悲嘆和對國家滅亡的哀戚。
三、李煜在古典文學史上的成就
1.擴大了詞的表現領域
以李煜為分界線,在此之前,大多數詞人的作品其主要題材都是男女之情,即使要表達自己的志向,也會用女子在閨中等待情郎的手法來表現,似乎很少有人直白的寫出自己所想,總是要拐一個彎、委婉一點。李煜作為一國之主,前期的風格與此沒什么不同,但到了后期,經歷了許多之后,他在表達憤懣,懷念舊國時,不再局限于僅僅使用比興手法,借助男女之情才能抒發,而是直抒胸臆,開創了新的風格,這種風格的出現是對詞壇的一種變革,讓詞人們擺脫了很多限制,同時對后期豪放派的出現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2.語言優美,感情豐富而深厚
相較于其他詞人來說,李煜的經歷極為特殊,沒有哪個詞人能夠經歷從皇帝到階下囚的落差,所以也就沒有人能夠比李煜更加深刻地感受國破家亡的痛苦,自己的國家在自己手上葬送,是一件不僅飽含痛苦更充滿羞愧的事情。所以李煜后期的詞作所富含的情感更能為世人所理解,他的痛苦更加真實的表現在作品上,其意義較這之前的其他詩人也更加深刻。
3.言語自然,表達凝練,概括力極強
李煜的詩詞一般不會很晦澀,而是用相對直白的描寫手法將自己所想表達出來,所以,相較其他用詞婉轉,寓意隱晦的詞人來說,李煜的作品語言更加自然,在此基礎上精簡凝練,不會特意用極其綺麗的詞語,而是用具體形象的比喻來寄托自己的感情。用詞平淡卻又更顯真實,更能打動人心。
4.獨具一格
南唐詞人的整體氛圍以花間派為主,而李煜開創了疏宕風格,尤其后期詞作,雄奇幽怨,濡染大筆、自然奔放,為后期豪放派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李煜在古典文學史上的地位
單從詩人這個身份來說,李煜的詞作是中國古典文學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晚唐時期的文壇,詞開始發展,但詩仍是文學主流,尤其盛唐晚唐詩人們留下來的明珠般的作品,使詞的受眾不及詩來的廣泛。李煜在詞作上的改變,使詞不再局限于男女情愛,表達手法不再只是以描寫情愛為主,而是加入了家國情懷,使詞逐漸成為主流,成為能夠正統表達愛國情感的手段。到了宋朝,豪放派的興起,使得越來越多的詞人可以在作品中直抒對家國的熱愛,對百姓的體恤,如蘇東坡、辛棄疾等,不能不說他們確實受到了李煜的影響。
結語
李煜是一個極其復雜、及其矛盾的人。極富戲劇化的人生經歷讓他的詞作含有更深的情感,對顛沛流離有更深的認識,尤其是他的結局,因一首《虞美人》惹怒宋太祖,最終被賜死。我們驚嘆于他在文學、繪畫上的驚人成就,但同時又悲嘆于他對國家衰敗的無能。所以當我們以多方面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人時,得出的結論也隨之不同。但不可否認的,如果我們拋去他的其它身份,只以一位詞人來評價他,李煜無疑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的文學成就確實達到了當時的一個巔峰。
參考文獻
[1]童慶炳.文藝理論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申明秀.執著與超脫――李煜《虞美人》主旨新探[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
[3]王愛國.蕭蕭落葉,漏雨蒼苔――李煜的生命體驗與《虞美人》[J].文教資料,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