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春娥
(河南省理工大學附屬醫院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焦作454150)
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多并發短暫性器官功能衰竭,導致胃腸循環障礙進一步加重,影響疾病轉歸。筆者采用改良胃腸減壓聯合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治療53例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效果較佳,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105例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對照組52例,男21例,女31例;平均年齡(46.91±4.11)歲;平均病程(19.35±3.31)d。觀察組53例,男24例,女29例;平均年齡(47.09±4.16)歲;平均病程(19.41±3.36)d。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經實驗室、X線、超聲等檢查確診,符合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診斷標準[1];入選患者嚴重程度為中度(伴有臟器功能障礙<48h)。
1.3 排除標準 有藥物禁忌證者;妊娠哺乳期者;合并惡性腫瘤者。
兩組患者均給予禁食、保肝利膽、抑酶抑酸、液體復蘇、抗炎、腸外營養等常規治療。
2.1 對照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傳統胃腸減壓聯合中藥保留灌腸。①胃管開口連接負壓引流瓶行胃腸減壓,傾倒鼻飼液及引流液時斷開引流瓶。②中藥保留灌腸:患者取左側臥位,臀部抬高10cm,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中藥藥液(大黃12g,木香10g,檳榔10g,煎煮而成)連接肛管,置入直腸內15cm緩慢推注。每日1次,治療7d。
2.2 觀察組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應用改良胃腸減壓聯合改良中藥保留灌腸。①在行鼻膽管引流術及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切開術時,置入經鼻插入型腸梗阻導管,連接負壓吸引器行胃腸減壓。每隔2h注入38℃健胃清腸劑(甘肅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生產,甘藥制字Z11012103)50mL,注意清洗導管。②改良中藥保留灌腸:患者取左側臥位,臀部抬高15cm,采用DRW-B型14F胃管潤滑后插入肛門60cm,體位轉為右側臥位,繼續插入胃管,直至85cm,應用恒溫注射器注入38℃灌腸中藥液500mL,液面與肛門距離保持在55cm左右,協助患者取膝胸臥位。每次30min,每日2次,治療7d。
3.1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腹脹腹痛緩解時間、24h引流量、血內毒素異常時間、血淀粉酶異常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胃腸功能改善效果比較 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腹脹腹痛緩解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胃腸功能改善效果比較(d,±s)

表1 兩組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胃腸功能改善效果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痛緩解時間觀察組 531.79±0.61△ 1.91±0.73△ 2.55±0.80△ 3.09±0.70組別 例數 腸鳴音恢復時間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 腹脹腹△對照組523.34±1.03 3.66±1.10 3.99±1.20 3.80±0.99
(2)各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 觀察組24h引流量高于對照組,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血內毒素異常時間及血淀粉酶異常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各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患者各指標恢復正常時間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24h引流量(mL)血內毒素異常時間(d)血淀粉酶異常時間(d)住院時間(d)住院費用(萬元)觀察組 532366.93±207.12△ 7.12±1.25△ 6.38±1.55△ 18.89±5.22△ 4.09±1.11△對照組 521502.34±121.08 12.01±1.99 10.01±1.66 30.22±8.11 7.09±2.99
胃腸減壓聯合中藥保留灌腸是臨床上針對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常用的治療手段,通過負壓吸引,吸出聚集于胃腸道的液體、氣體,降低胃腸道壓力,改善血液循環,消除炎癥及癥狀體征,為后續治療提供基礎。中藥灌腸通過將中藥煎劑保留于結直腸內,通過腸黏膜吸收藥物,提升灌流量,清除腸內毒素,加快腸蠕動,提升治療效果。方中大黃清濕熱,攻積滯,瀉火涼血,祛瘀解毒;木香行氣調中,健脾消滯,調節胃腸滯氣;檳榔破積降氣,行水行滯。現代藥理學表明,大黃內的鞣質類及番瀉苷具有抑制、興奮胃腸的雙重作用,在分解后產生大黃酸蒽酮,刺激大腸黏膜,通過抑制Na+、K+-ATP酶,阻止Na+轉運,提升腸內滲透壓,保留水分,增加腸蠕動,有效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小腸內源性一氧化氮水平,改善腸道腸壁血管通透性,避免內毒素進入血循環及腸道細菌移位;木香具有興奮小腸、對抗腸肌痙攣的作用[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腸鳴音恢復時間、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腹脹腹痛緩解時間、24h引流量、血內毒素異常時間、血淀粉酶異常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等方面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證實改良胃腸減壓方案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癥狀體征,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可能是由于傳統減壓法僅用胃管進行減壓,而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不僅表現為上腹脹,嚴重時甚至出現多腸段擴張,胃管減壓效果顯著下降,同時中藥保留灌腸插入較淺,藥液覆蓋結腸范圍較小,患者由于腹壓過高多在藥液尚未完全灌入時即排泄,進一步降低治療效果[3]。而改良后應用經鼻插入型腸梗阻導管進入位置較深,能夠對胃腸道內的液體及氣體進行充分引流,效果明顯,本研究中觀察組24h引流量顯著優于對照組亦證實了這一觀點。中藥保留灌腸通過提升胃管插入深度,使藥液能夠更深入結腸內部,治療中改變體位能使藥液完全覆蓋左半結腸與部分右半結腸,顯著提升藥液與腸道黏膜的接觸面積,提升藥液的吸收速度,進而提升治療效果[4]。
綜上所述,改良胃腸減壓聯合改良中藥保留灌腸通過延長胃管深入長度,提升腸道黏膜與藥液的接觸面積,有效提升引流量,促進胃腸功能恢復,應用于中度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腸梗阻效果顯著,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減輕經濟壓力,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