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英
(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人民醫院,山西 臨汾035100)
小兒支原體肺炎為小兒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是指由介于病毒與細菌之間的肺炎支原體所致的肺部炎癥反應[1]。患兒臨床多表現為頻繁咳嗽、發熱、肺部濕啰音等,且癥狀隨著時間推移而加重,病情易反復發作,如不及時診治,可導致神經、循環系統障礙,誘發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氣胸等嚴重并發癥,對患兒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近年來,臨床中對于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治療普遍以西醫治療為主,常用藥物為孟魯司特鈉,但該藥對免疫功能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炎琥寧是穿心蓮的提取物,具有清熱解毒、抗炎、抗病毒、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效,能有效抑制肺炎支原體,對疾病轉歸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目前,國內對于炎琥寧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鮮有報道,故筆者對其展開研究,以期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于汾西縣人民醫院兒科接受治療的94例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兒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7例。對照組患兒男29例,女18例;年齡1~15歲,平均(6.15±2.09)歲;病程3~15d,平均(6.51±2.39)d。觀察組患兒男27例,女20例;年齡2~14歲,平均(5.98±2.13)歲;病程2~14d,平均(6.76±2.40)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兒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2]中關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②血支原體抗體IgM呈陽性;③均無氣道異物、肺部腫瘤及其他慢性呼吸道疾病;④患兒監護人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②合并嚴重肺部感染者;③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其他抗菌藥物治療者;④合并有其他影響療效的疾病者。
兩組入院后均接受輔助吸氧、祛痰、解痙、抗感染等常規對癥治療。
2.1 對照組 給予孟魯司特鈉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47)治療。2~5歲,每次4mg,每日1次;6~14歲,每次5mg,每日1次。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將5mg/kg注射用炎琥寧(哈爾濱珍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605)加入1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
2.3 療程 兩組患兒均治療4周,如用藥過程中患兒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則立即停藥。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參考《諸福棠實用兒科學》[2]評估療效。痊愈:治療后患兒咳嗽、肺部啰音等癥狀完全消失,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73%預計值或較治療前增加≥32%,X線顯示肺部陰影消失≥90%;顯效:所有癥狀明顯改善,X線顯示肺部陰影消失70~90%,同時FEV1在55%~73%預計值或較治療前增加22%~32%;好轉:癥狀有所改善,X線顯示肺部陰影消失50%~69%,且FEV1較治療前增加12%~22%;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X線顯示肺部
陰影消失≤49%;總有效=痊愈+顯效+好轉。②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后IL-2、TNF-α及IFN-γ等血清細胞因子水平。③比較兩組治療前后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5.05,P=0.02<0.05)。見表1。

表1 兩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血清炎性因子比較 兩組治療前IL-2、IFN-γ、TNF-α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IFN-γ、TNF-α水平均出現顯著下降(P<0.05),而IL-2水平則顯著提高(P<0.05);治療后觀察組IFN-γ、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IL-2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炎性因子比較(±s)

表2 兩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血清炎性因子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IL-2(pg/mL)IFN-γ(pg/mL)TNF-α(μg/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4.32±0.819.15±1.53△▲ 98.70±9.8982.68±7.53△▲ 2.32±0.321.46±0.14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74.19±0.796.63±1.20△ 98.34±9.8189.12±8.87△ 2.43±0.301.71±0.23△t值 0.79 8.88 0.18 3.79 1.72 6.37 P值0.43 0.00 0.86 0.00 0.09 0.00
(3)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gA、IgG及IgM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gA、IgG及IgM水平均較治療前出現上升(P<0.05),且觀察組IgA、IgG及IgM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免疫球蛋白比較(g/L,±s)

表3 兩組小兒支原體肺炎患兒免疫球蛋白比較(g/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IgA IgG IgM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1.05±0.512.01±0.65△▲ 8.28±1.3912.73±1.95△▲ 1.02±0.442.43±0.71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71.01±0.481.35±0.59△ 8.34±1.4710.50±1.62△ 1.07±0.381.53±0.50△t值 0.39 5.29 0.20 6.03 0.59 7.11 P值0.70 0.00 0.84 0.00 0.56 0.00
支原體肺炎是一種由支原體感染引起的肺部炎性疾病,好發于免疫功能不完善的兒童群體,可因自身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而誘發肺部以外的器官組織發生病變,嚴重危害兒童生命健康。研究顯示,支原體肺炎發病機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經支原體感染后,患兒呼吸道上皮細胞壞死,造成細胞脫落,使呼吸道神經末梢暴露,引起氣道高反應性;②支原體侵入患兒呼吸系統后,患兒呼吸道上皮內神經調節機制紊亂,導致支氣管狹窄,同時促進漿液性物質的分泌增多;③感染后致病菌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細胞表面,使吞噬細胞活性降低,抑制纖毛組織運動,導致上皮細胞受損,刺激中性粒細胞生成炎性因子,如IFN-γ、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進而誘發炎性病變[3]。
近年來,孟魯司特鈉作為一種選擇性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已逐漸廣泛用于支原體肺炎治療中。現代藥理學證實,孟魯司特鈉進入機體后可與呼吸道Ⅰ型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特異性結合,還可通過抑制NF-кB、AP-1的活性起到阻礙炎性細胞因子釋放的效果,進而阻斷其誘發的氣道炎癥反應,緩解氣道平滑肌痙攣和收縮[4]。有文獻報道,肺炎支原體能夠損傷宿主細胞膜抗原結構,產生自身免疫反應,并可刺激患兒機體淋巴細胞活化,產生特異性抗體,誘發患兒機體免疫紊亂。炎琥寧是穿心蓮提取物,具有安全性好、溶解度高、生物活性較高、可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發揮藥效等特點,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實現抗菌作用。研究表明,炎琥寧可有效抑制早期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與炎性滲出、水腫,以降低氣道高反應性,同時亦能夠增強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功能,起到改善機體免疫狀態的作用[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證實炎琥寧聯合孟魯司特鈉可產生協同效應,對疾病轉歸產生積極作用,考慮與炎琥寧的抑菌、抗病毒及解熱等作用有關。郭輝等[6]研究發現,支原體肺炎患兒的IFN-γ、TNF-α等促炎因子水平較高,但IL-2水平及IgA、IgG、IgM等免疫球蛋白含量較正常人明顯偏低,提示免疫應答及炎癥反應在支原體肺炎發生、發展過程中占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治療后血清IgA、IgG、IgM、IL-2含量明顯比對照組高,而TNF-α、IFN-γ明顯較低,表明聯合給藥能夠緩解支原體肺炎患兒的高炎癥狀態,同時有效調節免疫球蛋白含量。
綜上所述,炎琥寧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療效確切,可有效抑制機體高炎癥狀態,改善患兒免疫功能,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