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燕
(江蘇省吳江高級中學 215200)
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入高中化學課堂,并貫徹到教學各個環節,不僅能促進學生認知,在原有基礎上突破,還能激發其對學科的熱愛,加深其知識印象.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學科知識的能力,還能為其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其快樂學習.
在傳統教學中,受到應試制度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只關注學生知識理論的學習,忽略其能力發展,因而使得其在學習中缺乏動手操作能力.針對這一問題,就要加強引導,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在原本單一教學環境中注入生活動力,以此激發學生.這樣一來,就能幫助學生擺脫死記硬背的機械模式,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究,真正體會到化學探究的樂趣.借助生活與學科的聯系,就可讓學生走出課堂,在熟悉情境中思考,以此加深要點掌握,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提高對生活的關注,以此優化課堂.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活動的主體,在教學中占據主要位置,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對化學學習缺乏探究動力.在這一背景下,為了改善問題,就要積極轉變觀念,突出學生主體性,在日常教學中加強思維培養,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體落實時,可采取生活化教學策略,借助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引導學生,促進化學知識的滲透,將學生大腦、心靈自己身體充分調動起來,以此優化教學效果,讓課堂達到預期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在關鍵處點撥、啟發,以此深化教學,促進體驗.
化學雖然是一門探究性學科,但是與生活的聯系很大,其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培養生活能力的途徑.意識到這一點,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文化知識,更要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其適應社會,在不斷深入中完善學科知識建構.這樣一來,就能活化課堂,借助生活實際具化知識講解,一定程度上強化學生認知體驗,引導其將目光從書本轉移到社會生活中,促進其積極思考,認真感悟.長此以往,就能促進學生能力提升,讓其在實踐中加強思維培養,最終落實教學目標,實現對學生頭腦與雙手的解放,以更高的積極性投入到化學探究中,落實能力培養目標.
進入高中以后,學生明顯發覺化學學習難度增加,這著重體現在教學內容上.針對這一情況,為了幫助學生適應,就可采取生活化模式,把握學科與生活的關聯激發學生興趣,借助具體實例引導,將其吸引到化學課堂上.
在教學“金屬及化合物”時,鑒于這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在講解時如果按照傳統教法單一講解,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更有甚者會弱化學生興趣.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就要引入實例,以此激發學生,讓其在熟悉情境中思考.以其中“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為例,引導時就可借助多媒體讓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事物進行展示,像砂鍋、自行車、金屬用具等,以此喚醒學生認知,激活其已有經驗.在初步感知后,就可適當深入,組織學生針對合金的性質展開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就可借助多媒體引導,在關鍵處開展交流,讓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合金硬度大于各成分金屬,熔點低于各成分金屬.在此基礎上,就可引導運用,穿插火箭、飛機、宇航以及金飾品等內容,加深學生對這方面的認識,以此完善認知.借助這一設計,將學生熟悉的多種實例引入課堂,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還能提高其對金屬材料的興趣,以此提高活動參與度,讓教學達到預期目標.
根據新課改,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就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讓其在良好的氛圍中積極探究,主動求知,以此提高課堂效率.在這一過程中,要采取生活化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討論學習,在自主合作中培養探究能力.在教學“元素周期表”時,鑒于這是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工具和指南,就要幫助學生扎實掌握,并在后續學習中能靈活運用.具體實施時,就可聯系學生初中已有的學習經驗,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借助言語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對元素周期表的掌握.在這一環節,為了提高教學效果,不能讓學生單一聽課,而是要穿插“講課”,筆者則充當傾聽的角色.在這一過程中,有一組學生說得很好,談及就在掌握周期表時可采取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方法,以此觀察周期與種族之間的差異和聯系.對此,就要充分肯定,將這一關鍵點拎出放在班級中討論,以此促進學生理解,落實要點學習,提高知識理解能力.
通過這樣的設計,就能充分調動學生,讓其在獨立探究與合作交流中不斷加深要點理解,嘗試將生活化的學習方式轉化為常規的交流方式,以此調動自身興趣.在這一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靈活引導,借助語言交流落實教學方法生活化轉化.
情境創設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到課堂導入環節不僅能激發學生,還能調動其興趣,讓其在氛圍帶動下不斷深入,以此體會豐富多彩的課堂.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情境的生活化設計,充分調動學生探究欲望,不斷促進其理解、掌握.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借助情境導入課堂,不僅能激發學生探知欲望,還能幫助其體會豐富多彩的生活.在教學“有機化合物”內容時,鑒于這是高中化學的重難點,在設計時,我就要借助生活情境引導,充分激發學生,讓其在熟悉情境中盡情探究,主動思考.以“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為例,首先就可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生活實例,并對化合物進行分類,以此奠定認知基礎.之后,在具體講解時就可穿插介紹:甲烷主要存在于天然氣、沼氣、油田氣和煤礦坑道氣中.成功吸引學生注意力后,隨即播放生活中瓦斯爆炸的新聞,以此刺激學生,讓其對視頻內容產生興趣與疑問:瓦斯是什么?為什么會發生爆炸?以此導入新課,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在這一基礎上,就可對甲烷的用途、分子結構以及物流性質展開講解,幫助學生系統掌握.在這一過程中,要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注,在關鍵處點撥、引導,以此加深其對內容的理解,在后續認知中提高理解能力.
借助這一過程,就能充分發揮情境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其在興趣與目標調動下深入問題展開探究.長此以往,不僅能調動學生,還能培養其學習能力,讓其在探究中提高知識興趣,并形成完善能力.
總之,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運用是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調動學生,還能激發學生,讓其在良好的情境中探究.在這一過程中,作為課堂主導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其在不斷深入中提高知識理解能力,落實探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