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巖輝
(江蘇省邳州市新河中學 221300)
數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相比有所不同.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需要學生真正理解數學原理以及規律,才能正確掌握其基本內涵.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缺乏這種縝密的邏輯性,數學知識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再加上枯燥而又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致使學生很難參與到數學教學當中.教師利用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體系中的難題,促使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學習《正和負數》的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判別原數是正數還是負數,并能用正數或者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們提問有沒有看天氣預報,學生們積極地回答:“每天都看.”教師再次提問:“知道今天有多少度嗎?”學生們回答:“今天零下3攝氏度.”之后,教師給學生解釋負數的概念,并寫出零下3攝氏度的數學符號,此外教師利用負數和正數來描述一些生活常見的事情.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出幾道相關問題讓學生回答,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師生之間的幽默互動,營造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從而有效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水平.
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學生常見的事物與課文中的數學知識緊密結合,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致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投入到數學教學活動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比如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下冊《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點中,教師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通過對折折成一個圖形.折成的圖形被打開發現這條線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從而得出軸對稱的概念以及相關特性.根據教師的實際操作,并讓學生想一想還有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通過自身的思索,并且積極的配合著教師的教學工作,有學生說:“完整的圓圈是軸對稱圖形.”另一學生表示:“剪紙上的圖案也是軸對稱圖形”.教師鼓勵學生回答得非常正確,并讓學生在黑板畫出軸對稱圖形,讓其余學生來觀察畫得是否正確,有效拉進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幫助學生演示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數學教學當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主性.
對于初中生來講,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都會有所不同.然而學生的思維靈活度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取決于數學思維的培養.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點,加強對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從生活情境出發,在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創設一些豐富的數學問題,以此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和思維靈活性.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冊研究統計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班級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并且讓學生自主發現女生以及男生占的比重是多少.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平時玩的游戲來進行教學,把五個紅色的球以及兩個黑色的球放在一個不透明袋子里,問學生摸到哪種顏色球的機會比較大,學生對此積極的配合著教師的教學工作,活躍了學生思維,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更好地讓學生們吸收數學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根據現有的知識來解決具體問題,為高效的初中數學教學奠定良好基礎.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根據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學習比較死板,不知道如何去運用所學知識,致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靈活程度不夠.因此教師需要通過生活化的教學來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數學知識,并且巧妙地運用到生活當中.例如學生在學習八年級《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教師根據學生已經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來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點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小麥是個專職司機,準備要運送30噸的礦泉水,小明先用一輛載重為4噸的大卡車運送,一共運了3次,剩下的礦泉水用一輛載重為3噸的貨車進行運送,問需要幾次才能運完?學生們紛紛陷入思考之中,其中一名學生積極地舉手發言“如果我們設x次才能運完,那么方程式就是30-4×3=3x,最后得出結果x=6,說明需要運輸6次.”教師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時,引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來讓學生根據知識解決此類問題,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會主動地進行思考并且需求解決方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此外,教師在此基礎上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對于知識點進行了有效地鞏固和學習,大大提高了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實現高質量的初中數學教學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不僅需要學生認真學習,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還需要教師精心創設教學模式,以此來吸引學生們注意力,增加初中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此外,教師創設生活情境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理解程度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主動投入到教學中.當代教師更需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才能為高質量的數學教學提供良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