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6年電視辯論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游歡
2016年美國大選結果公布之前,許多人并不看好特朗普,因為其大膽的言論、夸張的言談舉止,似乎并不“像”總統的合適人選。包括在大選的電視辯論中,與之前歷屆總統以及競爭對手希拉里相比,特朗普都顯得與眾不同。因此,特朗普當選的消息一度引起廣泛轟動。通過對本次大選的重要環節——電視辯論進行觀察分析之后會發現,特朗普的辯論風格也許看起來瘋狂,但卻是十分吸引人的,這與他辯論中完整的框架與邏輯是分不開的。
關于總統辯論的研究一般主要集中在政治學領域、辯論學領域,但很少有學者從傳播學框架理論的角度討論總統辯論。本文主要采用框架理論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現任總統特朗普和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的電視辯論文本中的語言符號進行分類整理與分析,采取普查的方式,對三次辯論的整體文本進行梳理,分析框架理論在2016年美國總統辯論中的應用情況及其所起到的作用。
認知框架,也被稱為概念框架,其在語義上與交際事件相關。認知框架的特點是:每個框架都有固定的基本范疇;語言表達跟隨認知觀點變化,反之亦然;一個完整框架的各個元素之間都是緊密關聯的。如果其中一個被提及,那么框架內的其他元素都會被激活。人們總是在框架中進行思考。在辯論中,認知框架可以幫助辯論者進行框架框定。其恰當運用在辯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保證認知框架在公眾心目中的堅固性的同時也方便了對相關話題的辯論,從而輕松擊敗對手。
希拉里和特朗普的辯論清楚地揭示了他們關于稅收的不同政策。在辯論過程中,特朗普率先直接采用了“稅收減免”的說法,在“稅收”框架下有效運用相關認知框架。在希拉里對經濟做了一番較為積極樂觀的評估以及展望之后,特朗普使用“稅收是一種災難”的隱喻,表示自己不同意希拉里的增稅政策。對于美國人而言,這里的災難不僅指美國經濟,更是美國企業的未來發展,以及它們能提供給美國人的就業機會,緊接著便是美國人的生活水平。“在我的計劃里,我會降低稅收,大幅度降低,把所有大小型企業的稅收從35%降到15%。”“稅收減免”這個詞看似簡單,但對公眾的影響卻是極大的。“希拉里要加稅,對這個國家來說這是災難,而我要減稅。”此時特朗普使用的是災難框架中的救援框架,建構了一個“我是解救美國人的英雄”的認知框架。就稅收而言,被征稅人遭受財政損失,是受害者,而減輕稅收是相應的救濟手段。提高稅收的人便是壞人,誰能減輕稅收誰便是英雄。“稅收減免”這個詞很有力,每當提到它,它就喚起了語境。即使你并沒有這樣理解稅收,但是它會在進入人的大腦一段時間后,人就沒有辦法擺脫它。
而相比較之下,希拉里在辯論中主要闡述的是如何明智地利用繁榮惠及全體人民。她闡述了她的計劃,如果她當上總統,“我認為我們必須投資于教育、環境保護、衛生保健、清潔能源”,“我認為我們必須有福利改革采取的下一階段。”希拉里列出了很多項目,但它們的實現都需要錢。錢從哪里來?它來自納稅人。“增稅是一種災難”的框架盤踞在公眾的心目中。所以,當民主黨打算增加富人的稅收,把錢投入到教育、醫療等,這表明,民主黨人希望增加稅率,然后政府將決定如何花錢。這是公眾收到和相信的信息。所以從他們的觀點來看,民主黨的斷言會加重他們的負擔,損害他們的利益,這顯然會惡化民主黨的形象。盡管希拉里對特朗普的這些指責一一進行了回應,但是事實上她已經被特朗普帶入其框定好的框架中——“增稅是災難”“希拉里是騙子”“我將讓美國重新強大”。
因此,根據框架理論分析辯論中兩位候選人的語言應用,特朗普是占上風的,盡管其所表現出來的易怒暴躁、氣急敗壞會讓人誤以為他處于不利地位,但事實上這些情感化的表達恰恰最能觸動人心,他直白大膽的語言很容易為公眾建立一個清晰易懂的認知框架,以此來影響人們的判斷。
框架轉換是一種概念轉換。現有的信息可以通過框架轉換重組成一個新的框架。“從框架語義學的角度來看,它常常是有可能表明,同樣的‘事實’可以在不同的框架下被提出,從而使他們成為不同的‘事實’。”(Fillmore,1982∶386)比如,一些人不愿意在特定情況下花錢可能被描述為“小氣”,與慷慨相對;或者他也可能被另一個人描述為節儉,與浪費相對。在美國總統競選辯論中,如果辯手采用對手的框架或由對方框架化的觀點,這是十分危險的。然而,如果辯手運用虛擬語氣和反義詞等從而進行框架轉換,就有可能在辯論中將框架轉換到自己的陣地或將框架解構。
在首場辯論中,特朗普說:“希拉里長得沒有總統相。”當主持人就這一問題深入追究時,特朗普解釋說,“她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勝任美國總統”,進而質疑希拉里的身體狀況。而希拉里對這一質疑的回應相當巧妙:“等他訪問了112個國家,談個和平協定再簽個停火協議,哪怕在國會委員會面前聽個11個小時的聽證會,讓他再來跟我說精力。”希拉里采用虛擬語氣成功將框架進行解構,反面證明自己精力很好,同時也暗示特朗普沒有經驗。
特朗普在辯論中,也十分頻繁地使用虛擬語氣,包括對將來的設想和對過去的假設。在希拉里談到當選總統后的計劃時,特朗普就會強調:“我告訴你們,要是她當了總統,根本不會有任何事情會被落實,什么都不會發生,什么都不會。永遠只是說說而已。”包括希拉里所鼓吹的一系列振興美國的方案,“過去三十年本應該實現,卻沒有實現,她不干實事,政客們總是夸夸其談”。他將觀眾的視角從現在的狀況轉變為過去,把注意力集中在希拉里以前做過的事情上。“我們本來可以做得更好”“ISIS本來不會發展起來,而如今,它已經擴張到45個國家”,指責政府沒有做到本應該做的。它不僅體現了特朗普的態度和政策,而且指出希拉里所做的不盡如人意。時態的轉換使他的批評更加客觀可靠。判斷是主觀的,但過去的事情都是事實。它向觀眾展示了一幅圖畫,生動描繪了希拉里之前所做的一切,因此更有說服力。
利用反義詞進行框架轉換的策略在特朗普的辯論中也較為常見。當希拉里提出未來的設想時,特朗普立即表示“設想”很美好誘人,但其反面也可以是“空想”。而當希拉里質疑特朗普的公司利用法律漏洞避稅的時候,特朗普將其轉換為“經濟”框架,證明自己的經濟頭腦,并一再強調“美國是時候需要一個懂金錢的人了”。當希拉里質疑特朗普沒有經驗時,他說:“希拉里有經驗,但都是極壞極壞的經驗。”特朗普首先對希拉里的框架進行承認,然后運用反義詞對其框架進行解構,試圖推垮希拉里拉選票時的承諾。
通過轉移框架,特朗普成功扭轉局勢,獲得現場一片喝彩。他使人們深信,有經驗并不是絕對可靠的,以事實為證,過去的三十年,希拉里的確不盡如人意。這樣的框架轉移手法為特朗普加了很多分。
互動框架的目的是表示說話者和聽話者,或作者和讀者之間的互動關系。辯論為候選人提供了與選民面對面溝通的好機會。美國公眾可以直接看到候選人的觀點、政策和計劃,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他們的信仰、性格、品質等。如何吸引選民,并最終贏得他們的支持是候選人爭取的最終目標。Halliday(1994∶68)認為:“演講者不僅是在給聽眾什么同時也在向聽眾提出要求。”這兩個演說角色的相互作用在總統辯論中很突出。辯手“給出”成就展示、對批評的反駁、自身優勢及對手缺陷,向觀眾“要求”信任和支持。因此,實現語言的人際功能達到與觀眾的成功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第二場辯論中,希拉里就頻繁采用第二人稱進行互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進而傳達自己的觀點。在第一位觀眾就辯論是否適合兒童觀看提出質疑后,希拉里說:“我眼中的美國,是這樣一個地方,如果你愿意努力工作,你做好你的事情,你為這個社會做貢獻,那么每一個人在美國都會有一席之地。那才是真正的美國。那才是我們想要的美國,才是我們想留給子孫后代的美國。”這番話正是采用互動框架,運用排比,步步深入,試圖與觀眾的感性心理產生共鳴,贏得支持。
在第三場結束致辭時,特朗普說:“我可以讓美國再次偉大!”Coates(1979)認為,“可以”有三種含義:能力、可能和許可。其中的“能力”為核心的意義。在這里,特朗普采用“可以”表達對未來美國的堅定信念,言外之意便是他擁有希拉里所沒有的總統魄力。他有能力保護美國人民,扭轉局勢。公眾需要希望,他們需要有人引導他們走出困境,獲得幸福和安全。使用“可以”這座橋梁便可以將他們的心與共同的希望相連接。
Halliday(1994∶356)認為,情態是最能實現語言人際意義的重要語言手段,如吸引聽眾、維護演講者的地位、建立良好的關系、反映說話者的目的。情態表達有助于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說服他們相信并接受辯手所說的話。
通過對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電視辯論進行分析研究之后會發現,特朗普的當選其實并不出乎意料。三場辯論中,特朗普的語言雖不比希拉里的正式與嚴謹,也缺少了許多風度與禮貌,并且一再爆出不適當的話語,但在整個辯論過程中,特朗普對框架的把握卻是十分有力的,深入分析會發現,這些框架本身的邏輯與框架之間的邏輯都十分嚴密,從“災難”到“救援”到“讓美國再次偉大”,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的邏輯鏈條。特朗普“簡單粗暴”的邏輯框架事實上更容易贏得平民階層的理解與支持。
希拉里是一位很優秀的演說家,但是演講不同于辯論。辯論對辯手的臨場應對能力要求更高,許多時候要面對許多突如其來、防不勝防的問題與狀況,在這樣激烈對峙的場合中,依然能夠把握整體框架的才是最后贏家。在辯論的很多環節中,希拉里都在特朗普的框架中進行反駁,不知不覺被帶入到特朗普的話語場域中去,沒有牢牢守住自己的陣地。其辯論看似中規中矩,卻沒有形成完整的框架,這很可能也與其對手的特殊性有關系。
本研究對框架理論在美國總統辯論中的應用進行了初步探討,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本文僅關注框架理論的突出方面及其顯著功能,所以框架理論的應用還不夠充分。望起到拋磚引玉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