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雪萍
(田東縣作登瑤族鄉農業服務中心,廣西 田東 531505)
我國土地資源豐富,農業產業是我國三大產業之一,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農業技術隨之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是指通過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等,把應用于種植業、林業、畜牧業以及漁業的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普及應用于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活動。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目的在于實現農業現代化、科技化以及可持續化發展,促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要做好農村綜合生產力的發展,在農村推廣農業技術必不可少。各地區政府要深入了解當地發展,在推廣農業技術時結合本地特色產業發展經濟和特色農業[1]。政府要發揮優良傳統,心系民生,深入了解和分析農民需求,以人為本,落實好基礎農業技術推廣。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涉及范圍較廣。因此,各地政府給予農業技術推廣高度重視,將農業技術推廣作為一項政府日常工作來抓。部門和部門之間相互協調、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基礎農業技術推廣,發展區域特色化產業,落實政府工作。
國家在推廣基礎農業技術上由多個部門共同協調落實,包括農業部、林業部、人事部、財政部以及稅務部等,在資金支持上也制定了相應的推廣方案[2]。因此,各地政府應該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制定適合本地發展的推廣模式,促進基礎農業技術的推廣。政府也應將各地推廣方案上報省級單位,落實方案實施。
農業領域越來越多地使用現代化技術,致使現階段農業技術的分類逐漸細化,新的技術研發、新品種的培育以及土壤等研究不斷深入,提升了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專業化人員的要求[3]。但是,在農業發展上,相關專業化技術人員明顯不足,在實際操作中缺乏專業的理論實踐指導。另外,專業推廣方面人才流失,導致技術推廣隊伍建設不足,技術專業水平有限,出現了技術斷層,使得區域特色產業缺乏技術指導而無法快速發展。
基層農業技術的推廣,要細致了解社會實際情況,防止推廣緩慢無效。但是,現在有些地區在推廣基礎農業技術時沒有充分考慮當地的實際情況,推廣不適應當地的發展,阻礙了農業生產、技術擴散和特色產業的發展,還阻礙了新型農業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使新技術不能為農民服務,浪費了資金和時間。
政府支持一些民營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組織進行農業技術推廣,但是民營農業推廣組織機構規模較小,缺乏經濟、技術、組織支持,發展緩慢,推廣不深入,在國家政策條件下不能適應機制。此外,現在的推廣機制缺乏整體性,推廣被分割為條塊甚至是按區域分割[4],導致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時推廣面積較小,區域特色產業無法集中發展,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都較低。
要用改革的思想和思路解決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遇到的問題,積極穩妥地做好農村技術人員的工作。要建立完善的農業技術管理制度,促進農業技術人員管理,提升農業技術人員的整體綜合素養和農業技術實踐水平,擴大對農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指導,定期培訓和技術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確保推廣時農業技術人員素質與實踐理論知識同步更新,促進區域農業特色化產業發展。
政府要積極發揮工作職能,大力扶持民營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組織的發展,在政策和法律上給予支持和肯定,并給予一定的引導資金和技術支持,同時鼓勵一些發展較好的民營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組織與高校合作,提供農業理論知識培訓,提高服務機構的農業專業化知識??啥ㄆ跈z查民營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組織,確?;鶎愚r業技術的提高落實,并定期培養民營組織人員,提高服務水平。另外,農戶可以和民營農業技術服務組織合作,促進特色化產業發展。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科技和農業現實生產中處于重要地位。加強對本區域農業、農民的實際需求調研,在推廣前做出詳細的推廣方案,先實驗再進行全方位推廣。要加大推廣基層農業技術的力度、農業科技以及農業理論知識,提高農業人員的知識水平。了解農民實際需求,推廣適合農戶種植和需要的技術,由單項向綜合服務延伸,促進特色產業和農業技術相結合,實現共同發展。
區域特色的發展,應該與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相適應、相銜接,在強化基礎農業技術推廣上,促進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從而提高農民經濟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和農業科技創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