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
“醫學檢驗是做什么的?”醫學檢驗是對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或脫落細胞等標本,進行化驗檢查,以獲得……-”
“嗯,不太懂!”
“就是驗血驗尿驗便便!”
所以,你明白了么?這就是一個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日常。
醫學檢驗專業學習的內容和臨床醫學差不了多少,學著醫學的課,背著醫學的書,上著醫科大學,頂著醫學生的名號,但大學四年學完,我們拿的卻是理學學位。每念及此,我都想仰天長嘆,為什么不讓我再多上一年,我想要醫學學士學位證書!
醫學檢驗作為臨床醫學輔助專業的支柱之一,是結合了實驗技術及臨床醫學各自特點的一門學科。其具有醫學類專業的共同屬性,例如醫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素養,但也有一些具體的要求,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醫學檢驗人員,必須熟知基本的實驗方法以及掌握熟練的實驗技術。
大一至大二上學期,我們主要是學習各類基礎課程,尤其是化學類的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等。大二下學期開始,就開始學習內科學、外科學、診斷等臨床醫學知識,還有生物化學、病理學、免疫學等檢驗基礎知識。大三會集中學習檢驗專業知識,比如臨床檢驗基礎、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微生物檢驗、臨床寄生蟲檢驗、臨床質量管理等。期間還會有其他醫學類的課程,比如超聲影像、皮膚性病學、遺傳學等等,科目繁多,讓人恨不得練就分身術。
雖然學習任務重,但有一些課程卻因其極具挑戰性,讓人樂在其中。例如,各種化學實驗課,還有刺激好玩的解剖課。每次解剖牛蛙、兔子等小動物前,我都會在心里默念“感謝你們為醫學事業做出的貢獻”。
大學最后一年,我們基本上就會去到各個醫院里實習了。
實習期的萌新檢驗選手一般被安排在最基礎的臨床檢驗室,也就是門診檢驗那里,工作內容就是抽血和檢驗大小便,年輕人嘛,不做點最累最臟的活怎么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價值呢,對不對?
盡管實習前已經給自己做過心理建設,“大小便不過只是人體排泄物而已,就把它當做通常物件檢驗就好了”,但真到了檢驗第一線,還是覺得高估了自己的承受力。
熬過前期的種種不適應,現在的我已經“百毒不侵”了。每天,面不改色做完若干血液和大小便檢驗,然后面不改色地去洗手吃飯,再面不改色地在吃飯時跟同事討論檢驗結果,在他人異樣的眼光里一邊說一邊吃得津津有味。
曾聽說,職業或多或少會在一個人身上留下痕跡,俗稱職業病。要說學醫學檢驗的有什么職業病,我會投“洗手強迫癥”一票。每天一有機會,我都會把手套脫掉認真洗手,一天洗無數次,因此護手霜是我常年必備的東西,不然手很容易干。
雖然從事醫學檢驗,整天面對的只是檢驗物以及各種檢驗設備,并不像臨床醫生那樣能直接接觸到病人,但我們的檢驗結果可以幫助醫生判斷病情,做個幫助病人的“幕后英雄”也是挺有成就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