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飛 李雅娟
【摘? 要】中國手動工具制造商最常生產的產品類別多為基本的手鉆、沖擊套頭扳手及組合式等緊固類工具產品,同時該類產品擁有較高的增長潛力。對于中國的手動工具企業來說,品牌的建立是關鍵。中國的工具企業規模大部分較小,產品系列不夠豐富,典型的“多而不強”,而且較少地能夠形成系列性的產品線。
【關鍵詞】手動工具;博世;核心;市場;差距
1手動工具專利發展概要
從1823年的第一件專利申請US1517302A開始,手動工具的發展經過了近200年,而其蓬勃發展也僅僅是從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可見現代發展的進程對手動工具也提出來較高的要求,并且其自身也呈現了一個較為穩定的發展。尤其是在中國加入WTO后,中國企業的迅速崛起和發展,同樣給手動工具行業帶來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請人的前10名當中,中國大陸僅有國家電網公司這一家企業上榜,另外兩家中國企業歸屬于中國臺灣地區。國內的知名企業,例如蘇州寶時得、南京泉峰、上海昆杰、杭州巨星等均未能上榜,可見國內的公司還需要在專利布局和創新能力上做出進一步的努力才能縮小與全球知名企業之間的差距。對于全球市場分布而言,全球的申請人對中國市場最為關注,其次是美國、日本等國家。中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對于手動工具這一基礎性的工具需求較為旺盛,各國企業都將此視為重要的市場。
2重要申請人分析
如前所述,在手動工具行業中,博世、日立等世界名企,以及國內的知名企業蘇州寶時得、優鋼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等均是手動工具領域具有競爭關系的企業,對其進行分析,可以看出上述企業對其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以及布局策略,可以提供一定借鑒和參考。
2.1 博世
從1990年代開始,博世的專利申請量出現了一個明顯的增長,并逐步攀升,在21世紀初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當然這和中國徹底實施改革開放具有一定的關聯,由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博世憑借其過硬的技術和產品得到了這個巨大市場的認可,從而進一步激發起研發創新的能力。在申請量增加的同時,其專利申請布局逐步從廣泛撒網,即在多個國家進行申請,轉變為在某些主要國家和地區進行申請的方式,從而集中其優勢技術在大市場中進行布局,如中國、美國等國家;同時由于專利申請的國際合作更多更廣泛,其有不少部分是通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進行提交的PCT申請以及通過歐專局提交申請的專利申請,這進一步說明了以市場為導向的基本概念。同時,其在中國的專利申請,從2012年開始逐步減少,由此可以判斷其技術的先進性,已經完全滿足中國市場的現有需求,對更為先進的技術采取商業秘密等各種方式進行保護,在適當的合適時機再進行專利布局。
博世在手動工具的申請大部分集中于沖擊扳手的領域,手柄造型、電氣控制等等也均有涉獵。然而在更為普通的手動扳手、螺絲刀等均未有涉及,說明其主要致力于減小人工勞動強度,通過對電動扳手、電動螺絲刀等電動手動工具的扭矩等控制,從而實現模擬人工手動操作的精度和柔和度。
2.2 寶時得
寶時得成立于1994年,時間較早,但是該公司成立初期主要是給國際上的手動工具生產商進行貼牌代加工,即僅從事生產活動,而并沒有實際的研發和創新能力。直至2003年左右,公司高層為了企業的長久發展,獲得自身的創新研發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故而從2003年起,其專利數量明顯上升,逐步加強,其研發能力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確立自身研發的目標后,其逐步從代加工廠成為擁有自己獨立品牌的企業,并通過原先的銷售網絡實現了在世界范圍內的推廣。
蘇州寶時得在手動工具方面,同樣是以沖擊工具為主,以及沖擊工具的外圍裝置為輔,其技術內容主要在于機械機構部分,和一般國內廠商類似的就是在電動工具的控制過程則涉獵較少,這與國內的電子控制發展水平相關。并且,寶時得的專利意識出現的較早,其在2006年就開始了專利運營操作,究其原因,寶時得在確立自主研發這一目標之后,從被譽為知識產權界“黃埔軍校”的富士康集團智慧財產部引進不少人才,在具有較高專業水準的專業人員的操作下,寶時得在知識產權申請、維持、保護以及運營等各方面都發揮了較為高水準的行動,除了在公司內部轉讓之外,還積極將專利轉讓于其他企業,甚至還有不少是國外企業,這對于國內多數企業而言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雖然寶時得的主要市場還是中國內地,但是由于其初期的代加工經歷,在歐美市場同樣存在不小的份額,鑒于歐美國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成熟度,為了避免在產品上市后出現問題,寶時得同樣積極地通過各種途徑在國外進行專利布局,為在他國市場的暢銷提供專利保障。綜上,蘇州寶時得雖然主要集中于沖擊工具的生產,但是其在專利保護、運營等方面所做出的成果是非??捎^的,值得國內的企業進行學習借鑒。
2.3 優鋼機械
優鋼機械是位于臺灣省臺中市的一個專注于手動工具研發生產的企業,成立迄今已經超過36年。其在專利申請方面也處于領先地位,同時對于使工作變得更容易,保持著一貫的熱情,從防滑的設計,到所有系列的齒輪、無齒輪和棘輪扳手等各種手動工具均有涉及。優鋼機械從1984成立初期,即開始相關專利的布局,經過十多年的沉淀和發展,終于呈現出爆發式地增長,同時公司也穩步向前邁進。雖然在2004年之后開始出現滑坡,但是每年在數量上還是比較客觀的,均超過100件。優鋼機械除了在手動工具整體產品的研發外,還專注于手動工具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兩者在專利數量上而言基本處于一個旗鼓相當的位置。其和之前的博世、日立等處于一個不同的領域,但是和杭州巨星則處于一個相同的位置,其研發實力等均超過杭州巨星。并且在專利的布局上,優鋼機械主要市場集中于臺灣本地和中國大陸,但是其在美國、歐洲以及日本等地區也有不小數量的布局,這和當地的市場以及專利保護等均存在不小的關聯。
3 結論
通過對手動工具領域對專利分析來看,主要的申請人還是集中于國外,雖然中國大陸的企業在研發實力等方面并不弱,但是在合理運用專利相關知識程度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作為領導者企業都需要進行補足學習,對于一些小微型的企業來說,則是不言而喻的。在借鑒其他優勢企業的基礎上,早日形成具有一定品牌價值的中國手動工具品牌。
備注:第二作者等同第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