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整個大學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新媒體環境下,微信已成為傳播類軟件中的佼佼者,微信所提供的良好的傳播平臺是高校思政工作更好傳播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選擇。本文運用著名的5W傳播學模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傳播進行研究和分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開辟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傳播 5W模式
近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微信已成為眾多通信軟件的領導者。它極大地推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具有廣泛的溝通性和高速度。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更基礎、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文化的逐步發展,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更是強調意識形態決定文化的方向和發展道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與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新媒體平臺緊密結合,切實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內容和方式,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和實踐,從而進一步推廣。
拉斯韋爾是四位傳播學創始人之一,他提出了構成傳播的五個基本要素,后來被稱為“5W”模式。本文將從這五個方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信傳播進行研究和分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開辟新的思路。
一、傳播者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過程中,對每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融合、加工和傳播起作用。作為傳播行為的發起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既可以是工作者,也可以是高校的研究機構。
由于微信信息的廣泛性、門檻低、速度快,任何人都可以發布信息,導致這其中常常會夾雜一些錯誤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這些都會使正在思想發展形成時期的高校大學生們產生迷失,甚至發生道德扭曲等后果。所以,傳播者的身份至關重要。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由于受眾是大學生,他們的文化水平、價值觀和社會水平是不同的,所接收及理解的信息也參差不齊,所以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工作,讓高校大學生學習理解并進一步宣傳正向積極的思政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重中之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者,在微信傳播中即微信的發布者、微信群的管理者、微信相關小程序的管理者和微信相關公眾號的運營者,這些傳播者作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優秀“領導者”,通過正確的思考和指導,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念。
二、傳播內容
與傳統媒體的內容不同,微信傳播是分散的、自由的。每一個微信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來發表與分享新想法新觀點,傳播的內容也很廣泛隨意,一個字、一個表情、一張圖片、一段音樂、一篇文章,都可以表達一個人的情緒和觀點,滿足了用戶傾訴和交流的迫切需要。雖然微信的傳播信息呈現不可預期的分散性碎片效果,但是當眾多信息中有較多信息碎片都表達同一個信息或主題時,它將對受眾產生更大的傳播效果。
(一)傳播要求
大學校園是許多意識形態交織在一起的前沿領域,學生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同時也容易受到影響和干擾。因此,必須深刻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獨特性,特別是傳播工作,必須認真對待。目前,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傳統教育方式面臨新一輪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所以,要牢牢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深刻認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和深化,充分發揮微信平臺的優勢,在每個大學生的心目中實現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傳播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可以從積極的引導和消極的糾正中進行。正向引導,即學習正確先進的思想、學習和傳播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和詮釋科學理論、弘揚先進文化、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專題活動、各種演講比賽等,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工作。反面糾正,即認真總結反面案例,起到警示作用。例如對高校干部職工違紀違法典型案例情況的警示學習、對過激或錯誤的工作方法進行總結教育等,始終總結和保持警惕,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好發展。
三、傳播媒介
根據2017年微信經濟數據報告,截至2017年底,微信公眾賬號已超過1000萬。其中,活躍賬號為350萬,比2016年增加14%,每月活躍粉絲數為7.97億,同比增長19%。微信公眾號已成為用戶在微信平臺上使用的主要功能之一。龐大的用戶數量和信息交互會話數量,使微信成為社交軟件的帶頭人。特別是微信公眾賬號保持穩定增長,公眾號的使用已成為用戶習慣。根據微信官方網站發布的2018年中期統計報告,微信每月活躍賬戶數達到10.58億,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9%,微信每日平均發送量為380億,用戶參與度和粘度不斷增加。
到目前為止,有許多高校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思想政治教育。此外,還有許多微信公眾號,致力于傳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經典導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服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庫”等。
這就要求傳播者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讓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推送形象生動,激發大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微信傳播的研究,積極有效地利用微信,將微信的快速便捷、圖文并茂、靈活生動的優勢掌握好、利用好。同時,要將微信傳播也作為高校文化傳播的一個平臺,建立健全相關的工作機制,設立責任把關人崗位,保持高度的政治性和大局意識,充分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發揮微信傳播的優勢,形成線上線下互動的模式,提升大學生主體能力,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
四、受眾
作為交流的對象,受眾在交流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受眾,即大學生。微信傳播的碎片性、開放性,使受眾能夠發揮充分的自主選擇作用,受眾既能在短時間內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信息,也可以隨時隨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在接收過程中形成新的想法。
作為觀眾,大多數大學生應該形成積極的思想政治觀,實踐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積極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和宣傳,支持正確的溝通方式和積極傳播內容,拒絕錯誤的、落后的、腐朽的意識形態和文化,加強自我控制和自律。
五、傳播效果
微信傳播作為一種非線性傳播,信息傳播不是單向的,它所具有的交互性、無界限性、實時性以及受眾為主等特性,使它擁有了龐大的用戶和強大的傳播力。在微信傳播的過程中,“看門人”機制變得靈活,每個人都可以充當自己觀點的“看門人”,這也就造成了“把關人”的泛化和弱化。一旦形成了輿論領域,就會產生不可預測的后果。
在傳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播者應該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心理變化有深刻的認識,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建微信公眾賬號,積極推進思想政治理念的傳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針對性地傳播,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及時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緊密結合大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主流方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開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通過邀請專家、教授,與大學生交流互動普及專業知識,宣傳典型人物、優秀大學生、先進代表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針對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注重溝通者與受眾之間的互動,為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目的,形成良性溝通,營造良好的溝通領域。
六、研究結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講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工作,必須密切關注教育對象的思想品格、文化心理和成長經驗的差異性和多樣性,不斷調整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廣大青年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意識、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讓學生成為具有能力和誠信的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做好宣傳工作,不僅要從自身出發,更要從廣大的大學生角度出發,從國家大局出發,結合時代發展,利用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形成良好的宣傳學習環境,使新媒體技術更好地為我所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開辟新思路。
參考文獻:
[1]曹新燕.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江蘇大學,2015.
[2]郭文艷.論傳播學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及其優化[J].東南傳播,2013,(11):107-109.
[3]陳榮明.微信傳播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研究[J].江蘇高教,2017,(08).
(作者簡介:楊娜,新聞與傳播學碩士,單位:西安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專業:新聞與傳播,研究方向: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