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澤
摘要:由于高中文科數學體系更為復雜、不同學生學習心理不一、教師教學呆板等問題,高中文科生數學學科的學習面臨著重重的問題。我是一名剛剛進入高二的文科生,在自己的學習過程和體驗中對高中文科數學的學習有也了一些認識,有了一些感受。筆者認為想要學好高中數學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需要有足夠的自信心,以新的態度面對數學的問題,不斷的堅信自己,挑戰數學;第二、,正面理解數學學習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第三,認清數學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最后,培養學生反思思考能力,以思促學,學會有效數學,構建自己的數學學習知識體系框架。
關鍵詞:高中 文科數學 學習 建議
一、高中文科數學面臨的現狀和問題
(一)高中文科數學體系更為復雜
相比初中數學而言,高中數學的內容多、時間緊、跨度大、較抽象、理論性強,對邏輯推理、形象思維等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高,對于剛剛升入高中的學生來說這些知識點不易理解。更多的知識點難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這樣龐大復雜的體系讓我們剛入高中的學生一時之間難以接受,這種心理壓力使我們對于自己學好數學更加不自信。
(二)文科生的心態問題
在高中文科,我們很多文科生之前的數學基礎比較薄弱,面對數學問題有一種畏懼的心理,甚至有的時候還會逃避數學問題,不想學甚至不學。我認為文科生更應該抓住數學這個稻草,努力的啃下來,這樣才會形成自己的優勢。文科生只要能夠調整好自己對于數學的心態,夜以繼日的學習數學,數學這塊硬骨頭也會形成自己的骨髓的。例如我剛進校時,數學成績年級第一,全市第二。有一定的基礎。后來因補文史等,數學成績下滑,現在是年級第38名,全市50名以內。這樣的成績上下浮動導致我一度對學習數學感到絕望。
(三)高中文科數學老師教學問題
高中文科生難以學好數學這個難題對于我們的高中文科數學老師應該也是一個挑戰:到底如何將相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好,并且努力讓我們克服對數學的恐懼,又如何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呢?
其實我覺得我自己的高中數學老師就做的很好。例如,針對文科生大多害怕數學這一點,老師就做出了相應舉措,他很多時候都在鼓勵我們,說我們這道題又解出來啦,又拿到了十分,千萬別給扔掉了哦,我們一起加油,把一百五十分慢慢都攥緊在手里!今天不錯啊,大家都有進步,加油!在數學思維的培養上,老師也在上課時不斷提醒我們之前學過的知識點,例如在學習拋物線時,老師就幫助我們建立有關函數的知識體系。這讓我們對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更加清楚。在這種不斷梳理,不斷總結的過程中我們也容易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也感受到了那種解出一道數學題的成就感與樂趣。在這種積極的學習狀態下,我們班的數學成績越來越高,數學思維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二、對于學好高中數學的一些建議
(一)學生要改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我們文科生很多都怕數學,甚至很多文科生最終決定選擇文科就是因為自己的數理思維不行,數學很差,物理化學也很差。但是若是選擇文科,薄弱的科目就會更少,就只有一門數學罷了。但也就是這種心理,使得他們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學不好數學。
相反,數學成績好的在文科學生中特別容易拔尖,所以大家都想把自己的文科數學成績提高。但是越是想學好就越容易焦慮,在短時間內沒有進步的話則更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所以,擺正心態,努力發掘數學有意思的地方,跟著老師一起探索數學的奧秘,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文科數學的。就像我雖然成績有所浮動,但我仍然相信我一定能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在自己的努力過后,一定能學好文科數學!離高考還有時間,我一定能在此之前有很大提高的!
(二)正面理解數學學習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數學在高考中可以稱得上是重中之重,在高考中對數學的考查主要是對學生能力的考查,強調“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數學知識為載體,從問題入手,把握學科的整體意義,用統一的數學觀點組織材料。而對知識的考查側重于理解和應用,尤其是綜合和靈活的應用,以此來檢測考生將知識遷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的能力,從而檢測出考生個體理性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進一步學習的潛能。高考數學以思維能力考查為核心,全面考查各種能力,強調綜合性、應用性,切合考生實際。運算能力是思維能力和運算技能的結合,它不僅包括數的運算,還包括式的運算,對考生運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算理和邏輯推理的考查,以含字母的式的運算為主。空間想象能力是對空間形式的觀察、分析、抽象的能力。另外還會以客觀事物的數學化為重點,主要以解答題的形式考查學生實踐能力,這個過程主要是依據現實的生活背景,提煉相關的數量關系,構造數學模型,將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則是理性思維的高層次表現,在數學學習和研究過程中,知識的遷移、組合、融會的程度越高,展示能力的區域就越寬,顯現出的創造意識也就越強。考查這部分的試題往往具有多樣性,考查數學主體內容,體現數學素質,反映數、形運動變化,另外還有研究型、探索型或開放型的題目。高考數學可以讓考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發揮主觀能動性,研究問題的本質,尋求合適的解題工具,梳理解題程序,為考生展現其創新意識、發揮創造能力創設廣闊的空間。
(三)老師教會學生認清數學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數學,是一門特殊的學科,也有它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這將會是我們關于高中文科數學學習的建議中最為核心的一點。文科生不能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去學習數學,而要去追尋數學學習的基本規律,把握數學學習的方法,在學習借鑒成功人士的思維方法之后,形成自己的一套行為理念。同理,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也要注重數學學習能力的養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行為能力,構建學生正確學習數學的方式方法。就像我們老師那樣時常串聯知識點,并且不斷鼓勵我們。學生們有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數學學習也會變得輕松有樂趣,文科數學也不再會是學生們心中的大山了。
老師當然也要擺正自己的教學態度,不隨意的打罵學生,多給學生鼓勵。相信這樣我們學起來也會更加有樂趣而非陷入惡性循環。相信在老師的方法培養下,我們在自己進行文科數學學習時也會慢慢重視數學思想,培養數學思維能力的。
(四)培養學生反思思考能力,以思促學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總結方法的習慣,不僅可以讓學生學會自我總結,自我歸納,自我學習,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還能讓學生清楚自己高中文科數學哪個部分較弱,是幾何還是函數又或者是案例分析,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查缺補漏,加強薄弱環節的練習。
教師在上課時由于教學習慣或者沒有意識到高中文科數學知識體系的整理,上課時常常分段分節講述,學生也往往很難發現其中的體系奧秘,慢慢的斷裂式的學習數學了。如果教師能夠帶領學生,構建數學學習的知識框架,逐漸地踏實地把這個網絡構建起來,才能在以后地數學學習過程中擁有“高屋建瓴”地視角,以后地文科數學學習也會更加輕松,進入良性循環。不斷總結知識點,將他們連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這也是一個數學教師教學能力的巨大提升,一個學生學習能力的巨大飛躍。
總結來說,筆者認為想要學好高中數學需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要建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數學;第二,正視數學在高考中的地位,抓住數學這棵稻草,正面理解數學學習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再次,認清數學獨特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最后,學會有效學習數學,構建數學學習的體系框架,培養學生反思思考能力,以思促學。
參考文獻:
[1]G.波利亞著,閻育蘇譯.怎樣解題[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
[2]朱成杰.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研究導論[M].上海:上海文匯出版社,2001.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 [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單位:包頭市第九中學高二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