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峰鄒 瑩
盡管目前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副作用已經大大減少,但是許多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仍然難以令人滿意[1],導致患者的癥狀加重出現功能障礙等嚴重后果。抗精神分裂癥藥物的臨床療效可能因個體差異而產生不同,因此藥物遺傳學研究對于精神分裂癥的的治療顯得尤為重要[2]。Muller等[3]報道突觸相關蛋白25kDa(synaptosomal associated protein of 25KD,SNAP25)基因與抗精神病藥物反應相關,發現rs8636位點基因多態性與高加索人精神分裂癥患者藥物治療反應有關。Dai等[4]研究顯示,SNAP25基因rs3746544位點單核苷酸多態性與精神分裂癥患者患病風險相關。本研究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分析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746544位點單核苷酸多態性與精神分裂癥易感性和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PANSS評分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5月—2017年8月期間浙江省紹興第七人民醫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50例作為研究對象,招募145名健康的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通過,所有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國際疾病分類 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5]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2)年齡 18~55 歲;(3)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70分,陽性癥狀≤22 分,陰性癥狀≥40 分,P1、P3、P6、G9 四項≥4分不超過2項,任一項評分均≤5分[6]。排除標準:(1)有過兩種或多種抗精神病藥治療的耐藥性精神分裂癥患者;(2)不能配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3)有比較嚴重的暴力傾向和自殺傾向的患者;(4)1個月內服用氯氮平治療者;(5)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6)有藥物過敏史的患者。
2.1 檢測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746544位點基因型 取所有受試者肘靜脈血5mL,采用Qiagen全血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貨號:61104,Qiagen,德國)提取基因組DNA,采用特異性引物擴增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746544位點目的片段,其中rs8636位點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擴增引物序列為上游:5’-AGGGTTTGTTTGCTGCTTTTGA-3’,下游:5’-ACATCCACACTGTTTCACAGC-3’。rs3746544位點PCR擴增引物序列為上游:5’-CTCTTGTTTTC AGGTTGGCTCC-3’,下游:5’-AGGGATAGCCCACTTACCCA-3’。PCR反應體系:10ng DNA模板,上下游引物各 10pmol,Taq DNA 聚合酶 0.25U,1×的 buffer,10mM dNTP,補水至20μL。PCR反應條件:預變性95℃,5min;94℃,30s;60℃,30s,72℃,30s;30 個循環后 72℃延伸 5min,4℃保存。PCR產物純化后采用Sanger測序的方法檢測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746544位點基因型,見圖1。
2.2 治療方法 所有精神分裂癥患者均采用氨磺必利(規格:0.2g,批號 20140524001,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治療,以陽性癥狀為主者口服氨磺必利400~1200mg/d,以陰性癥狀為主口服氨磺必利50~300mg/d。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和病情,適當調整劑量,氨磺必利片≤400mg/d則一次服用完;若>400mg/d,則分為2次服用,療程8周。治療期間不與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合用。治療過程中出現失眠的患者可以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如果出現錐體外系反應(EPS)可以采用苯海索片治療,記錄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
2.3 評價指標 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采用PANSS[7]對患者的精神狀況進行評價,包含陽性癥狀、陰性癥狀、一般精神病理癥狀、總分等指標。

圖1 Sanger測序結果
2.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0.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多組間均數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 χ2檢驗。計算等位基因頻率的OR(odds ratio,比值比)值和 95%CI(Confidence interval,置信區間)。Hardy-Weinberg 平衡采用 χ2檢驗。使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精神分裂癥易感性,采用Bonferroni法對年齡、性別、BMI等因素進行校正,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研究組和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研究組男87例,女 63例,年齡 18~52歲,平均(37.8±8.9)歲;體質指數(BMI)(22.3±2.4)kg/m2。對照組男 85 名,女 60名,年齡18~50歲,平均(38.2±9.1)歲;BMI(21.9±2.7)kg/m2。兩組年齡、性別、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3.2 研究組和對照組SNAP25基因SNP位點基因型頻率 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基因型頻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研究組患者SNAP25基因rs8636位點TT基因型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s8636位點突變型等位基因T是精神分裂癥的危險因素(校正比值比(OR)=1.21,95%置信區間(CI)=1.02~1.43,P=0.03)。研究組患者的 SNAP25 基因rs363032位點突變基因型(TC和CC)頻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SNAP25基因rs363032位點突變型等位基因C是精神分裂癥的危險因素(校正 OR=1.60,95%CI=1.35~1.83,P<0.001),見表1。
3.3 SNAP25基因SNP與精神分裂癥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不同基因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年齡、性別、BMI等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野生型、雜合型、突變純合型患者治療消耗的氨磺必利的劑量依次上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SNAP25基因SNP位點基因型頻率比較[例(%)]
表2 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不同基因型精神分裂癥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表2 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不同基因型精神分裂癥患者一般資料比較(±s)
注:SNAP25:突觸相關蛋白 25kDa;BMI:體質量指數
臨床參數年齡(歲)性別(男/女)BMI(kg/m2)氨磺必利劑量(mg)CC 37.7±9.2 51/32 22.5±2.6 715.4±184.1 rs8636 rs363032 CT 37.1±8.5 22/17 22.1±2.2 755.3±171.0 TT 37.9±8.4 14/14 22.7±2.8 815.8±190.3 P值0.91 0.55 0.85 0.03 TT 37.4±8.8 49/34 22.2±2.7 709.8±179.4 TC 37.9±9.1 24/15 22.4±2.2 761.5±186.2 CC 37.6±8.4 14/14 22.7±2.5 812.6±193.4 P值0.89 0.62 0.76 0.02
表3 精神分裂癥患者SNAP25基因SNP與PANSS評分比較(分,±s)

表3 精神分裂癥患者SNAP25基因SNP與PANSS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同基因型比較,*P<0.05;SNAP25:突觸相關蛋白25kDa;PANSS: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
基因型rs8636 CC CT TT F值P值rs363032 TT TC CC F值P值PANSS總分 陽性癥狀 陰性癥狀 一般病理癥狀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88.7±19.8 88.0±20.7 89.7±21.7 0.41 0.81 51.1±9.5*49.5±10.1*49.0±9.8*0.51 0.77 23.8±7.2 23.4±7.8 24.1±8.1 0.38 0.84 15.8±5.8*15.5±6.1*15.7±5.7*0.10 0.94 20.5±7.1 20.3±6.4 21.1±8.1 0.63 0.58 14.8±6.5*14.2±7.9*14.4±7.7*0.35 0.87 44.2±11.5 44.3±12.3 44.5±13.4 0.38 0.84 20.4±8.5*19.8±8.9*18.9±9.0*0.52 0.76 88.0±19.2 88.5±20.3 89.4±21.4 0.53 0.75 52.4±9.1*49.1±9.5*48.7±10.3*0.56 0.71 23.4±7.5 23.5±7.7 24.3±7.9 0.58 0.69 15.4±6.2*15.1±5.9*16.0±6.1*0.35 0.87 20.8±6.9 21.4±8.0 21.3±7.7 0.59 0.65 14.2±6.7*14.6±7.4*14.2±7.1*0.41 0.81 44.1±12.3 44.0±11.8 44.8±12.5 0.49 0.79 20.8±8.9*19.4±8.1*18.5±9.4*0.58 0.69
3.4 SNAP25基因SNP與PANSS評分的相關性 治療后所有精神分裂癥患者的PANSS總分、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一般病理癥狀評分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與治療后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不同基因型之間的PANSS總分、陽性癥狀評分、陰性癥狀評分、一般病理癥狀評分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3.5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失眠 15例(10.0%),頭痛 10例(6.7%),焦慮 3例(2.0%),EPS35例(23.3%),催乳素升高 32例(21.3%)。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不同基因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氨磺必利是一種新型的抗精神病藥物,選擇性阻斷多巴胺能D2和D3受體,在低劑量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當使用劑量較高時能夠改善患者的陽性癥狀[8-10]。低劑量(<10mg/kg)的氨磺必利對突觸前D2/D3受體的親和力較強,突觸前抑制消除,進入間隙的多巴胺增加后額前皮質的多巴胺性能傳遞提升,使患者的陰性癥狀顯著改善[11-12]。然而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往往出現個體差異而導致治療效果的不同,這可能與遺傳因素的不同有關。陳穎等[13]研究顯示,多巴胺D1受體基因多態性與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有關。歐陽后先等[14]研究顯示,α1B-腎上腺素受體基因多態性與精神分裂癥奧氮平臨床治療效果具有相關性。由此可知,遺傳因素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表4 精神分裂癥患者SNAP25基因SNP不良反應比較(例)
SNAP25基因位于人20p12-p11.2染色體上,該基因大小為88.59kbp,包含8個外顯子和7個內含子。SNAP25是神經遞質釋放所必需的一種突觸前胞膜蛋白,在腦神經元中高度表達,是SNA受體(SNARE)復合體的核心結構,在突觸的可塑性中發揮重要作用[15-16]。SNAP25基因變異種類較多,劉云升等[17]研究顯示,SNAP-25基因多態位點rs3746544與中國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的發病有關,但未發現rs8636位點單核苷酸多態性與ADHD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與健康者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基因型頻率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突變型人群更容易患精神分裂癥。rs8636位點位于SNAP25基因3’UTR,而rs363032位點位于SNAP25基因5’UTR,這兩個位點SNP不影響SNAP2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但是屬于SNAP25基因的調控區域,突變可能改變了SNAP25蛋白的表達水平。從本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出,治療后達到相同PANSS評分標準,突變型精神分裂癥患者需要的氨磺必利劑量較大,且不影響治療副反應,說明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單核苷酸多態性影響SNAP25蛋白的表達水平進而影響氨磺必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療效,具體機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研究不足之處,首先,藥物遺傳學研究的受試者樣本量相對較小;其次,根據各種遺傳模型和混雜因素進行多重測試,如疾病持續時間、基線癥狀嚴重程度、抗精神病藥物劑量和既往用藥效果等可能導致偏倚。因此本研究也可能產生假陽性。
綜上所述,SNAP25基因rs8636位點和rs363032位點單核苷酸多態性與精神分裂癥易感性有關,這種單核苷酸多態性可能影響氨磺必利的治療效果,為了避免假陽性對結果產生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