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亞
經長期努力奮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成功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與當代中國發展實際相結合,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做出了原創性貢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反映時代精神,是世界性的、原創性的、標識性的思想精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拓寬了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向世界充分展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生命力。中國人民要在偉大思想的指引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昂首闊步,不斷進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今世界的精神精華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哲學只有通過話語來表達自身思想內涵、反思時代發展,才能夠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1989年,日裔美國人福山發表了題為《歷史的終結》的論文,他預測了“歷史的終結”,人類社會已不存在有關意識形態的糾結,西式民主自由制度已理所當然得變為世界人民尋求進步的選擇,人類社會所需要解決的唯一問題是如何將西式自由民主制度進行具體實施的細化優化。那時,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馬克思主義在世界很多地方沒有太多的話語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更是處于世界的邊緣。西方發達國家在奠定物質生產領域領先地位的同時,也確立了精神生產領域的優先地位。西方確實率先開啟了現代化大門,積累了現代化建設的經驗,但世界不能僅有所謂的“普世價值”,我們的腦袋不能成為西方思想的“跑馬場”。中國堅定地行走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中國發展起來的當今時代,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恩格斯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突破九千美元,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位居第一位。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這一切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世界提供“政黨治理”的中國經驗,為國際社會提供“國家治理”的中國智慧,為人類貢獻“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具有非凡的世界意義。在此指引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越來越得到世界的認可,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習近平說,“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且一定能產生新思想的時代。”我們需要從正面創立并為世界貢獻原創性、標志性的中國理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的生動實踐,就是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就是通向共產主義遠大目標的中國道路。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偉大的時代產生偉大的理論,偉大的實踐孕育偉大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經歷了陳獨秀、李大釗等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傳播,又經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歷屆黨的領導人在理論與實踐上的闡釋,馬克思主義既與中國國情、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又進行時代性的吸收與借鑒,打下了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烙印,在國際政治、文化、經濟的交流與交鋒中,凸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自信和馬克思主義的話語權與主導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取得了全方位的、開創性的成就,在資源配置、國家治理、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等方面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安排的現代架構。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標志,在一系列制度理論創新中,將中國特色與中國道路,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不斷統一綜合,突破了傳統意識形態的話語禁錮,展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情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質上是尋求平等和平的國際環境、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和均衡普惠的發展道路,打破西方社會冷戰以來固有的零和博弈思維定勢,將“中國威脅論”徹底變為無稽之談。面對中國和世界的重大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民族國家利益向世界共同利益轉化,將多元文化向文明共識轉化,設置了中國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的新起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中國本身為世界闡發新的原理,為中華民族通向現代化開辟出具有高度可行性的理論指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世界貢獻出了超越“西方中心論”且能為全世界帶來共同進步的新思想,突破了西方世界的“歷史終結論”、“西方中心論”、“文明沖突論”等多重理論包圍,打破了以往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探索的歷史局限,扭轉了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困境,證明了科學社會主義具有不同模式和強大的生命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源于實踐對問題的科學回答,是當今世界的精神精華,為世界多元現代文明結構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二、新思想指引下的中國道路是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成果
馬克思盡管誕生在一個半多世紀前,但他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形態更替的規律,指出了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新世界的歷史使命,為人類進步指明了方向。馬克思永遠是活著的馬克思。習近平說:“馬克思主義既沒有結束真理,也沒有窮盡真理,而是為我們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馬克思主義是偉大的認識工具。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提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我們要運用它來觀察世界、分析問題,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情況、文化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是最基本的理論邏輯。馬克思主義一直具有樸實的實踐品格,不僅要科學的解釋世界,更要積極的改變世界。在工業化時代,資本主義在西歐萌芽以后,隨著工業革命的推進,資本主義在整個世界占據了主導地位,實現了生產方式與社會結構的世界標準和通用模板。資產階級上升為社會統治階級,無產階級開始了與資產階級的長期斗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到底是什么樣的階級?這兩大階級之間斗爭最終會有什么樣的結局?這成為那個時代的基本問題。馬克思主義用科學的方法、嚴謹的邏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揭示了兩大階級對立的歷史事實,得出了“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這一規律性結論,指明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趨勢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方向。“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決不會出現的。”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蘇聯、東歐發生巨變,世界社會主義陷入低潮。擔任英國首相十一年之久的撒切爾夫人有一句口頭禪,“你別無選擇。”這里的選擇就是資本主義。很多人對資產主義被共產主義最終替代的結論也產生了懷疑,甚至有人提出“共產主義渺茫論”和“馬克思主義過時論”。然而,當代西方沒有任何一個理論家能為解決西方資本主義矛盾提出一個有效的理論說明和解決方法。來自西方世界法國的經濟學家皮凱蒂就認為,不加制約的資本主義加劇了貧富分化,這是西方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經過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精神境界的極大提高,共產主義必將實現,這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使然,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結論。共產主義產生的物質條件需要在資本主義舊社會中孕育,當資本主義舊社會再也不能容納這些物質條件時,共產主義的勝利就會不可避免地到來了。馬克思主義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只有真理的力量才是不可戰勝的。
經典的力量就在于既能把握一個時代的思想脈搏,又能引領實踐創造。習近平說,“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經過近百年的不懈努力,黨所領導的事業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的實踐探索一直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行的。偉大的實踐需要偉大的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對馬克思主義原理的運用,又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運用馬克思主義去分析考察和解決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課題,就是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活的時代氣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仍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世界矚目的馬克思主義實踐成果。
三、中國道路是通向成功的光明之路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標志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樹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目標。一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提出這樣的目標并非空穴來風,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中國方案響亮地回答了全球性的兩大問題,一是發展中國家能否找到一條有別于西方的快速發展的道路,二是世界社會主義是否已經終結。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積極探索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發展新路。黨的十二大就明確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道路決定命運。然而,道路的選擇并不簡單。二戰后,廣大第三世界國家雖然掙脫殖民枷鎖,解決了獨立問題,卻遲遲不能擺脫貧窮落后的局面。特別是蘇東劇變后,西方發達國家不戰而勝而志驕氣盈,心理優勢進一步膨脹,鼓吹社會主義已窮途末路,西式民主是人類政治的最佳選擇和最后形式,當然西方發展模式也就順便成為了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唯一選擇。不過,發展中國家沒有條件復制西方發達國家在資本原始積累時期進行的殖民擴張和財富掠奪,盲目照搬西方,可能會適得其反,更可能喪失發展的獨立性,淪為別人的附庸。中國道路給世界上既希望快速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拓展了一條發展中國家通向現代化的新路。
習近平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中國與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有著相似經歷,都曾經飽受西方列強的蹂躪與欺凌,起點低、起步晚,更何況中國是個人口大國,情況更加復雜,發展難度更大,風險挑戰巨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堅持和發展,使約占世界1/5的人口告別貧困,使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闊步邁向現代化,打破了西方發展模式是唯一選擇的神話。
西方一直自視為世界文明的中心,將他們那一套政治制度和價值觀自詡為“普世價值”,哪怕在最近的時期,“中國威脅論”、“經濟硬著陸”、“無法逾越中等收入陷阱”等論斷還是此起彼伏。但是,西式的自由民主道路無法說明中國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后中國在經濟、科技、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社會主義“中國之治”與資本主義“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治國理政能力,突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西方的理論無法解決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甚至無法完全解釋資本主義歐美強國的崛起。中國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文化發展、科技創新等,都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取得的。從歷史的角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在大浪淘沙、優勝劣汰中做出的選擇,經歷了嚴格的考察和檢驗。從現實的角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歷史和現實已經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幸福之路。
我們要堅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不斷探索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目的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每個個體都能享有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字義上講,所謂“復興”指衰落后再興盛起來。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簡單地再現漢唐雄風、康乾盛世,而是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這是一種史無前例的更高層次的輝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色”內蘊含著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人民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致力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資本主義將資本的邏輯凌駕于一切之上,它必定是一個兩極分化的社會,一極是財富和奢侈的積累,另一極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當今世界,絕對貧困已經大大緩解了,這并不是因為社會更平等了,而是整個社會的蛋糕已經足夠大,大資本家們扔一些面包屑就足以養活普通大眾,絕對貧困減少了,相對貧困卻加劇了。“全球最富有85人的財富總額,相當于世界上35億最貧困人口所擁有的全部財產。”這就相當于辦了兩桌一模一樣酒席,一桌坐了85個人,一桌卻擠著35億人。
歷史和現實的證明,橫向和縱向的比較,我們都無比的自信。習近平說過,“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走中國路、圓中國夢,就是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其發展成果將惠及全體人民并讓世界受益。事實無可辯駁地證明,我們走的是一條光明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巍然屹立、前景廣闊,說明社會主義根本沒有也不可能終結。社會主義是人類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正義、進步的事業。這是中國道路對世界社會主義做出的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習近平.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Z].2016.
[3]高哲,等.馬克思恩格斯要論精選[M].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
[4]習近平.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講話[Z].2016.
[5]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講話[Z].2013.
[6]佚名.為了少數人工作[N].參考消息,2014-01-22.
(作者單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