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婭君 付俊
摘 要:本文對中職教師評價機制的五個方面——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和評價程序,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論證,為中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
關鍵詞:中職教師;評價機制;教師發展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發展,教師評價對職業學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教師的發展都起著指導和推進作用。筆者根據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就評價主體、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方式、評價程序五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和論證,并提出了促進中職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方案。
一、 評價主體多元化
教師評價的主體,應包括教師本人、學校領導、同行專家、學生、社會等共同參與的多元評價主體。同時應堅持以自我評價為主,做到自評與他評相結合。這樣,一方面改變了教師原來消極被動的評價地位,激發了教師的主體意識,促進其反思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避免了自我診斷的主觀性與局限性,促進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二、 評價內容多維化
教師評價的內容應具備完備性和可測性,下面就教師素質和教師能力兩個方面展開研究。
(一) 教師素質
教師的素質是中職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決定因素,它決定了教師能否勝任本職工作。這里,制定出衡量教師素質的三項指標分別是:師德修養、教學能力、身心素質。設置教師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如下:師德修養——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有進取精神,嚴格遵循職業學校師德規范的要求。教學能力——專業知識扎實,文化知識廣博,有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教育教學能力強。身心素質——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工作情緒穩定,意志堅定,有良好的性格。
(二) 教師能力
中職學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三大職能,因此衡量教師能力的三項指標分別是: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和管理服務。設置教師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成如下:教學工作——教學準備、授課計劃、課堂教學、作業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成績考查、教學工作量、教學效果、目標達成、教學改革。科研工作——科研課題、發表論文、技術發明、繼續教育。管理服務——學生管理工作、對學校工作的支持、對社會公眾提供的服務。
三、 評價標準多元化
由于教師素質指標難以量化,所以此項評價采取定性評價方式,評定等級為A、B、C、D四等,A為優等,B為良好,C為合格,D為不合格。這種辦法設計簡單,操作方便。
教師能力指標的鑒定,根據其崗位職能的不同,將教師分為科研型、教學科研并重型、教學型、管理型四個類型,并根據不同類型設置教師能力指標的權重體系(教學工作:科研工作:管理服務)如下:科研型3:6:1,教學科研并重型4:4:2,教學型6:3:1,管理型3:1:6。不同的評價標準,為教師和學校有個性、有特色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四、 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師評價方式的選用以教師發展為導向,是教師評價功能得以實現的保證。素質教育尊重人的主體性,強調個人的主動發展。職業教育中的教師評價也應突出被評價者的主體地位,教師既是評價的客體,更是評價的主體。因此,在評價方式上,中等職業學校應堅持以自我評價為主,將以下幾個方面相結合:
(一) 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
在考察教師教學過程的安排和活動是否合理、有創新點的基礎上,兼顧考察學生的學業成績是否理想。
(二) 形成性評價與總結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指短期評價,包括課堂評價、學月評價、學期評價等,具有激勵和改進功能。而總結性評價常為學年評價,對于兩者我們都應足夠重視。
(三)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各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對于教師素質指標,彈性較大,難以精準把握,適合采取定性評價方式;而對于教師能力指標,可以予以量化,更適合定量評價方式。
(四) 自評與他評
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如前所述,他評是指學校領導、同行專家、學生、社會等其他評價主體對教師的評價。為了避免教師在自評過程中出現盲點,必須把自評與他評相結合。
五、 評價程序多層次化
中職學校發展性教師評價程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評價的準備階段:包括評價材料的準備、評價組織的籌劃和教師專業發展規劃的制訂;評價的實施階段:包括做好組織動員和宣傳工作,評價方式的科學選擇和合理使用,形成良好的評價周期;評價的總結階段:包括撰寫評價總結報告,向校領導匯報評價工作,向評價對象反饋評價結果——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提供發展條件、提出改進意見,為評價對象制定新的發展目標,對本次評價進行再評價。此外,學校應建立起監督機制和申訴機制,便于教師通過正常的途徑來提出自己的訴求,達到進一步優化和完善評價程序的目的。
綜上所述,通過探究以教師發展為導向的中職教師評價機制,構建起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多維化的評價內容、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多層次化的評價程序,增強了中職教師評價體系的可操作性,最終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中職教師評價體系,確保了中職教師評價的長效性和持續性。
參考文獻:
[1]滕萬峰.對構建教師評價機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3).
[2]王營.構建發展性教師評價機制的思考和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03(6).
[3]王儉.教師專業化發展與教師自我評價[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2(3).
[4]張鳳賢.淺析美國高校評價機制的特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0).
[5]李建芹.談創造性教師評價機制的構建[J].教育探索,2005(11).
[6]廖龍龍,文家鳳,劉家安,等.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6(11).
[7]馮茁.試論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評價機制的轉變[J].沈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8]馮志成.中職學校教師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2010(10).
作者簡介:
李婭君,付俊,河南省洛陽市,洛陽鐵路信息工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