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語文都是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但是,即使學校、家長十分重視初中語文課程的教育,也改變不了初中語文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的現狀。初中語文教師總是懷揣著提高學生語文成績的目的進行教學,這樣不但會使學生對學習初中語文課程逐漸失去興趣,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建議從事初中語文課程教育的老師改變自己慣用的授課模式,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本文中,筆者從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走向生活。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生活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需要將生活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并聯系生活實際講述文章所表達的道理。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采用更加貼近生活的素材進行教學,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初中語文的樂趣。下文中,筆者具體分析了自己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的方法,希望能夠幫助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的老師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
一、 設計異彩紛呈的課前導入,讓學生參與生活
課堂導入是教師教授新知識的起點,教師是否采用生動有趣的課堂導入素材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學習該知識點的興趣。初中語文老師在準備課前導入的素材時,要選用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貼合的材料,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之后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初一年級的學生年齡還偏低,心智發展還不成熟,他們有著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新鮮的事物。初中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采用合適的課堂導入方法,比如猜謎語、播放視頻圖片等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措施。初二的學生大多都已經適應了初中的教學生活,也逐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領悟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初中語文教師在對初二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文章內容,并搜集生活中與文章內容相關的素材。對于初二的學生,初中語文教師慣用的課堂導入方法便是加以點撥但不點破的設置懸念的方法以及讓學生根據已學內容進行自主學習的以舊帶新的方法。不同于初一、初二的學生,初三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不再是學習基礎的語文知識,而是要求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開闊自己的視野。
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課前導入,能夠充分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從而促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使長期處于止步不前狀態的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二、 創設逼真自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
實現初中語文閱讀教育生活化的最好辦法便是設置情境。初中語文老師巧設情境為學生重現文章的背景,體驗文章中主人公的生活和情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以及文章的深刻內涵,從而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一個檔次。
(一) 還原生活
例如,筆者在教授《喂——出來》這篇文章時,先搜集了很多地區污染前與污染后的對比圖片,然后在課堂上先向學生展示這些地區未污染前的圖片,然后再展示污染后的圖片,最后將兩組圖片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當學生看到第一組圖片時并沒有產生太多的反應,但當他們看到第二組圖片時便發出了驚嘆的聲音,隨后筆者又讓學生發表了自己看到這些圖片之后的感想,之后再講解本篇文章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能夠很快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課堂效率明顯提高了。通過還原生活的授課方式,讓學生結合生活理解文章內容,能夠促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提高。
(二) 課本劇表演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中的內容都涉及人物的對話,這就使得課本劇表演的生活化授課方式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加適用。初中語文教師在遇到類似的文章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文章中的人物,將文章內容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重現,這也有助于學生更快更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情感。例如,在學習《威尼斯商人》一文時,筆者曾讓學生分為若干組,每組6人,分別扮演夏洛克、鮑西婭、安東尼奧、葛來西安諾、巴薩尼奧和公爵,并在講臺上進行表演,重現文章描寫的情景。學生如果想要使自己的表演更加栩栩如生,就必須仔細研讀文章并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情感,這樣便有助于鍛煉他們的閱讀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三、 采用靈動多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再現生活
(一) 反客為主法
在教授《童趣》一文時,筆者為了充分激發學生認真學習本篇文章的熱情,曾在課堂上提議學生到講臺上講述一個自己童年時的趣事。當學生們聽到筆者的建議后,都爭先恐后地向同學分享自己童年時發生的趣事。原本死氣沉沉的課堂突然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重新燃起了學習的斗志。當學習《羚羊木雕》時,筆者曾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你們的家長要求你們將送給朋友的禮物要回,你們會怎么做?讓學生在學習中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者結合自己的生活來處理文章中主人公所遭遇的問題,可以真正做到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
(二) 人物采訪法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文章所描寫的人物情感較為復雜,學生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很難理解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特點,換位思考的學習方法也已經不再適用。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建議學生們去采訪身邊有類似經歷的人物,根據這些人的生活經歷來了解文章中人物的特點。比如,在學習《臺階》這篇文章時,筆者曾要求學生在放學后采訪自己的父親。
四、 挖掘豐富多彩的拓展課程,讓學生走進生活
(一) 挖掘教材資源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經過專家經過精心挑選整合而成的,所以教材中的所有內容都值得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帶領、引導學生發現教材中所深藏的內涵,去努力發現別人沒有挖掘出來的內容。
(二) 挖掘家長資源
家長和老師一直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如今有些家長的知識水平較高,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邀請這些家長為學生講解生活的經歷及道理。擺脫應試教育的約束,這些家長的授課方式相比較為放松,也更加與生活貼近,學生往往對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感興趣。部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與人生道理相關,學生在懂得這些道理后,也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內涵。
作者簡介:
石永增,江蘇省太倉市,江蘇省太倉市華頓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