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玲
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大會議的召開,明確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確立了目前我國社會創新型的發展方向,要求全面實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并進一步強調深化改革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高等院校作為人才聚集地,培養人才、發展科技、服務社會,是高校的三大基本職能。當前形勢下,高校普遍注重科研工作,各項各類科研項目的數量也與日俱增,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研項目管理的工作量,同時也不可避免地提高了對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要求。高等院校是開展科研工作的主要場所,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部門就擔負著指導項目申報、管理項目研究過程和監督科研項目實施情況的任務,亟需完善科研項目管理制度,從根本上提高我國高校科研實力以及管理水平。
一般來說,科研項目管理就是為了實現制度化和科學化的科研項目管理效果,科研機構利用項目管理方式全面管理教師的科研活動,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科研項目,提高教師的研究水平的同時,加強學校的科研實力。因此在管理期間主要是對項目申請、項目論證、中期評估、實施進度、研究成果以及科研績效等進行管理,并促進成果轉化,全面歸納總結項目研究和實施經驗。
科研項目的管理功能在實行科研項目管理期間,滲透在整體項目的各個環節之中。為了最大限度激發高校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全面實行項目管理機制,高校科研管理部門需要注意以下功能:(1)建設和培養功能。全面注重學科建設,培養科研隊伍,優化整合學校內部人才和學科資源等,全面提升整體科研隊伍的競爭實力。與此同時還需要提倡和組織聯合科學研究,從根本上促進項目申報,提升科研成果質量。(2)服務功能。不斷調整和完善科研管理工作流程,強化科研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提升其業務能力,并強調在科研項目的管理過程中與項目負責人的適時的溝通和深入,全面促進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3)監督功能。以項目管理為根本出發點,推進科研管理實施的全過程,實行動態化監測機制,加強管理監督,從根本上強化項目管理效果。(4)管理功能。加強項目經費的管理,優化科研經費相關制度,全面實行科研項目獎懲機制,在科學合理使用科研項目經費的前提下,有效激勵教師的科研熱情。
(1)針對性原則 能夠充分發揮出科研項目管理工作的各項功能,與此同時突出體系建設的兼容性,較好地協調科研活動中的各種關系, 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并激發他們的創造性,爭取以較少的科研投入取得較多的科研成果和經濟效益;(2)互動性原則 在實施科研項目的同時還需要加強與項目組員以及項目需求人員的溝通和交流,全面改善和優化傳統科研項目管理模式,形成多樣化的管理方式,在項目需求方與管理部門之間建立友好的互動反饋機制;(3)擴展性原則在建設期間不僅需要著眼于當前發展情況,還需要具備長遠的發展眼光,在科研管理體系當中預留未來發展空間,按照科研項目發展變化情況適當擴展各項功能。
首先,注重科學研究與實際教學之間的關系。高校的兩大任務就是教學和科研,我們要在我們的體系建設中達到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學的目的。因此,高校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需要注重科學研究,在進行科學研究時需要促進和優化教學實踐,兩者之間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在設計科研項目動態管理系統時不僅需要注重科研與教學之間的互動關系,在開展科研項目研究時,還需要關注科研對教學影響力,加強科研與教學之間的密切聯系,達到科研項目動態管理的理想效果。
其次,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關系。高校各個部門之間的這種配合關系主要是由科研項目管理體制造成的。現階段,高校科研項目的實施流程主要是項目負責人申請項目研究—院系審核—科研管理部門審核—財務部門經費管理。在具體實施期間僅僅注重審批機制,各個部門各司其職,缺乏校內交流配合和協調統籌機制,科研項目的管理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頻繁出現管理缺位以及越位等情況。科研項目管理工作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政策性,需要和很多不同的相關部門產生關聯,因此在具體實施期間需要明確人事部門、檔案管理部門、資產部門、財務部門和審計部門的職責,還需要細化項目負責人、院系領導等人員的權利和義務,加強合作與分工,全面促進科研項目的有效開展。高校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合作關系,還體現在項目管理的各個環節,在此次期間不僅需要做到各司其職,動態監測科研項目實施過程,還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全面支持項目實施,從根本上提升項目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例如,高校科研管理部門不斷規范項目申請內容的可研究性和科學性,全面提升項目管理的合格率;財務部門需要參與到科研項目實施全過程當中,這樣能夠有效保障項目預算和使用的合理性;監察審計部門加強監督和管理項目實施全過程,確保科研經費使用標準規范。
(1)質量管理要素 為了確保科研項目的高質量,在項目實施期間需要按照最新科研管理標準進行,優化設計項目管理制度,在此基礎之上提出項目質量標準,全面加強規則和標準的可測性,并將其全面滲透到科研動態管理當中。在科研結果考核過程中也能夠對質量管理效果進行檢測,全面改變研究報告、論文等科研結果的評價模式,在實際評價時可以參考創新活動的開展、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等作為指標。從此之外,還需要全面分析科研成果轉化對民生問題以及社會服務的貢獻程度,全面結合高校教學、文化傳承、服務社會等功能,從根本上提升項目質量管理效果。
(2)環節管理要素 科研項目管理環節主要包括申報、中期檢查以及結題等各項環節。各個環節又細分為多個環節,因此涉及到較多繁雜內容。因此管理人員需要具備細心的工作態度,在設計動態管理時,還需要全面考慮到各項資料和參與部門等。
在環節管理當中還需要加強控制關鍵節點,這樣才能夠全面實行科研項目動態化管理。關鍵節點主要包括申報時間,過程檢查時間,項目執行時間以及結項時間等。這就要求對傳統簽訂合同形式進行改革,全面落實過程控制,在項目開展期間需要使用交付跟蹤和評估跟蹤方式對項目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全面確保項目達到預期目標。
由于科研項目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所以在進行環節管理時需要降低風險值。然而從現階段高校科研項目管理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大多數管理人員對科研風險缺乏重視。為了降低科研風險,管理人員需要參與到整個科研執行活動過程當中,加強過程監督力度,這樣才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并排除風險。
(3)經費管理要素 在科研項目管理當中科研經費的管理占據重要位置,合理科學地進行經費管理,才能夠確保科研項目順利實施。科研項目存在較明顯的特殊性,既需要調動科研人員的主動性,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又需要嚴格按照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來執行,這就導致實際需求與項目經費管理模式之間存在一定矛盾。在進行經費管理期間需要全面按照科研活動特點和規律進行,指導課題人員注重經費預算的合理性,優化和改善預算編制方法,全面試行項目資金預撥機制,確保項目資金及時到位。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考慮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放寬預算調劑權限,激勵科研人員的積極性。
(4)創新管理要素 創新既是科研項目管理不斷提升活力的源泉,也是科學研究工作持續開展的核心。要實現科研的不斷創新,首先要對科研項目管理體系進行創新。
綜上所述,建設高校科研項目動態管理體系時,需要在全面了解科研項目管理內容和功能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建設期間需要遵循的各項要求,從科研項目的管理的各要素入手,從而實現從根本上提高科研項目動態管理的實效性,最終使高校科研實力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