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青青
環境問題是全球頗為關注的問題,各國經濟學者深入研究環境會計,環境成本會計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經濟學者的研究,把環境成本主要分為兩個方面去定義,分別是宏觀方面和微觀方面。首先,從宏觀角度來說,具體指一件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消耗的自然資源和損害環境造成的價值補償的總和;其次,從微觀角度來說,企業在完整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環?;顒釉斐傻拈_支。
環境成本是一種無形成本,因此,有別于會計中的其他生產成本。對于環境成本來講,不僅具有無形成本的特點,還具有環境的特殊性,具體來講,其特點主要包括多元化、多樣化、增長化和不均衡化。
首先是多元化,環境成本可以涉及到多數企業中,任何一個企業的生存都離不開自然資源,例如,水資源的使用,因此,這最終會伴隨著相應費用的生成;
其次是多樣化,企業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多樣化,例如,煤炭企業的環境成本不在是單純的開采過程,而是涉及到整個過程;
再次是增長化,自從垃圾分類開始實行,就意味著公眾對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與此同時,作為企業也不能懈怠,勢必會為環保支出更多費用,擁有更多環保意識;
最后是不均衡化,不同地域的企業具有不同的環保意識,有些企業只注重經濟效益最大化,而忽視環保問題,破壞環境之后并沒有進行的有效的防治,而有些企業是在注重環保工作妥善完成后,關注企業的經濟效益。
(一)國外研究現狀
首先是加拿大。在環境會計發展領域的先驅典范,其研究學者進行廣泛的探索和積極的研究,最為突出的是《加拿大的環境報告》和《環境成本與負債》,這提高了后續其他國家對環境成本會計的重視度。
其次是美國。相繼加拿大之后,美國對環境成本會計顯示出濃厚的興趣,美國學者作出大量研究,也得到眾多成果,例如,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企業管理的工具一環境會計介紹》、《處理環境污染成本的資本化》、《環境負債會計》和《合理預計損失金額》等。這些對整個國際關于環境成本會計的發展具有突破性研究。
再次是德國和日本。德國最突出的成就是發表了《環境成本價格計算》手冊,這在整個國際領域具有指導作用。隨后,日本發布的《環境保護成本把握及披露的原則》,《關于環境會計體系的建立》和《環境報告書準則》,這些都繼續推進了環境成本的發展。
最后是整個歐洲。歐共體國家頒布《環境管理與審計體系》。德國環境局一直致力于“環境成本價格計算手冊”方面的研究。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隨后也發布《財務報告中的環境問題》。這些研究把環境成本會計推向頂峰,加速了企業的認識,企業把環境成本作為會計核算成本的重要構成內容,有效的提高了企業績效。
(二)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研究學者于1970年開始致力于研究環境會計,隨之政府也頒布了一系列環保政策,如,《環境保護法《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和《礦產資源保護法》等法律條文,對環境污染行為起到約束作用。2001 年6月,中國會計學會設立環境會計專業委員會,于 2002 年 9 月將“環境會計研究”單獨列為中國會計學會重要科研規劃課題?!熬G色GDP”的研究和應用”推動我國環境會計深入研究,它推動環境會計的應用研究轉化為現實。
關于環境成本的核算,主要介紹三種方法,分別是作業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ABC法),以某一種作業為研究對象,對各種發生的間接費用按不同的分配比率進行分配計算。例如,在計算產品成本時,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環境成本,先分配到不同的作業中,再由每一作業中心分攤到產成品中。核心是借助于管理會計的研究理念,將會計與數學方法結合在一起。環境成本涉及到的財務成本,在分配時,按照成本動因,進行分類。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加強企業決策、規劃和控制,缺點是分配率不易選擇。
生命周期成本法,指從原材料的采購開始核算,包括后面的的生產、包裝、運輸、產品出售和回收及在最終的處理等,整個生命周期資源的消耗都要進行核算。在整個生命周期核算過程中,會涉及到產成品、包裝物、原材料、能源損耗和其他資源溢出。核心是對產品從“搖籃到墳墓”的全過程進行分析,將環境成本的分析由歷史成本擴展到或有成本。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增加了環境成本的或有成本,完善了成本核算。缺點主要是會計期間界限判斷模糊,環境成本歸集困難,造成實際操作的困難。
完全成本法核算的是企業的全部環境成本總額,既包括企業的內部環境成本,又涵蓋企業外部環境成本。對它的描述多種多樣,其中被人們引用最為多的是加拿大特許會計師協會的定義,他從環境的角度將完全成本法定義為“將與企業的經營、產品或勞務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有關的內部成本(包括所有的內部環境成本)和外部成本綜合起來的方法”。這種方法核心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完整的環境成本信息。因此,優點是為企業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缺點是只適合部分行業。
從這三種方法的介紹可以看出,三種核算方法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單一使用一種方法會造成環境成本核算結果出現誤差,因此,企業會根據自身的特點,結合使用這幾種方法,避免對企業決策作出錯誤的判斷。
(一)我國企業進行會計成本核算時,只有部分企業進行環境成本披露,而且這些企業中只有少數企業對環境會計單獨進行財務處理。首先,由于我國目前的會計準則和規范規定,對環境造成明確影響的行為才需要進行財務會計處理,這樣,大部分企業在核算時并沒有考慮到環境成本;其次,我國企業會計人員對環境財務會計缺乏足夠的重視力,企業從員工到管理者普遍缺乏環境成本核算意識,并沒有把環境成本納入到會計成本來進行成本核算。
(二)企業會計人員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缺乏實用性。企業利益相關人員很難從環境會計信息中獲取足夠有用的信息去了解企業的發展、企業的經營狀況,另外,對于一些重大的環境投資項目沒有相應的成效益分析,忽視了環境對企業造成的影響。
(三)環境成本會計信息沒有嚴格的報告規范,內容和方式上缺乏可比性,不能使用者的需求。目前,我國企業的環境財務報告主要滿足國家環境管理,因此,環境財務報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機關部門。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定,各企業對環境成本的核算方法各不相同,披露結果也大相徑庭。
(一)重視我國環保、資源部門的作用,強化企業環境成本核算意識。企業和環保部門共同合作,推進環境信息披露工作,把環境科學的知識與會計學結合起來形成一門綜合學科。因此,企業在實踐中要多和環保部門、資源部門溝通。國家環保部門應該對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進行規范。目前,環境污染還在繼續,環境污染還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只有少數企業重視環境問題,需要強化企業環境成本核算意識。企業要加強與環保、資源部門的溝通,強化環保意識。
(二)加強企業董事、經理人員等管理層的環境約束自制力,至關重要的是企業會計人員應樹立環境會計披露的意識。目前,我國法律、規章制度不斷完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相關準則及法規也在健全,這預示著企業會計人員需要掌握綜合技能,片面的會計及附管理知識已不足應對企業發展。企業加強對員工的培訓,鼓勵員工外出學習,學習環保知識,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技能。環境成本的核算需要會計人員掌握環境學、經濟學、會計學等多種學科,這就需要企業成立一支跨學科的研究團隊。此外,企業從自身角度來講,要建立完善的環境成本核算體系,利用現有會計系統進行修正,來滿足企業環境成本核算工作,遵循環境成本效益原則和實用原則,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建立和健全成本會計核算工作。
(三)完善環境會計準則。環境成本會計是環境科學與會計學交互影響形成的綜合學科,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至少需要環保部門和會計協會的合作。因此,完善環境會計準則的制定,統一環境成本會計信息的披露,為環境會計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是目前的核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