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梅
榆中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被譽為“蘭省之門戶”、“絲路之要津”。現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景點眾多,獨具特色,而且分布相對集中,有AAAA級旅游景區——隴右第一名山興隆山;以積雪著稱的馬銜山旅游景區等,發展旅游產業具有很大的資源優勢和發展潛力,同時榆中縣在2016年已成功入圍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近年來,榆中縣現代農業蔬菜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屬于溫帶半干旱氣候,優越的自然條件使得榆中縣蔬菜供應及時且充足。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高原夏菜種植范圍已遍布甘肅省內的主要蔬菜產區,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在國內外市場的銷售量也日益上升,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顯著提高。2018年榆中縣入選 “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2019年,榆中縣被認定為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正在打造的千畝花海李家莊田園綜合體,詹家營的生態觀光采摘園等等,榆中縣現代農業產業的不斷發展,為地區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財富,增加了當地居民的收入,蔬菜產業日益成為榆中縣實現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柱產業。
農旅融合是農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的一種新興業態,是基于全域旅游背景下產業融合的新發展趨勢。榆中縣旅游業的發展巨大的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底蘊,境內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十分豐富。生態種植采摘園內的杏子、草莓等各種水果種類豐富,田園綜合體打造千畝花海,高原夏菜銷往海外,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將旅游業與榆中縣農業相結合,積極打造農旅產品,形成“一村一品一特色”, 同時針對其中存在的許多問題,對其進行改造,以此來推動榆中縣現代農業和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當地居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對農業與旅游業的發展存在很大的認識誤區,對全域旅游的概念認識不到位。其次,發展高原夏菜的同時也需要配備專業化的相關人才與高科技技術支持,榆中縣當地農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農業種植只是沿用傳統的種植技術,憑借以往經驗進行農業生產。同時沒有相應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現代種植技術應用較少,如配方施肥技術、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等等,普及率還比較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和質量,阻礙了蔬菜產業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榆中縣當地的農業種植大多分散經營,以一家一戶為主體,土地面積小,種植和經營過程存在盲目性,缺乏統一的規劃,標準化程度較低,農產品的質量難以把控,農民自身的種植、銷售水平低下,抗風險能力較弱,難以實現全方位的經營、銷售以及產品的深加工。像景區周邊的農家樂也是個人家庭獨立經營,旅游合作組織建設匱乏,沒有形成統一的發展規劃。榆中縣屬于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并且時間較長,影響到了游客的出游率和當地的接待量, 旅游的天數會相應減少很多,小規模經營抗風險能力較低,更嚴重的是會影響經營者的利潤以及潛在的開發積極性。
蘭州市榆中縣自身的地理位置并不優越,地處西北內陸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能夠吸引游客的并不是鋼筋水泥的豪華建筑接待設施,自身的地域特色、民俗風情才是吸引游客前往的主要動力。榆中縣旅游產品的開發層次較低,很多游客的旅游活動只是走馬觀花、喝茶打牌式的傳統旅游行為,旅游活動的吸引力較低,消費層次和消費水平都較低,并且產品內涵挖掘不夠,文化內涵以及更深層次的含義并未凸顯,只是停留于產品表面。旅游產品種類單一,產業融合內生動力不足,也沒有將旅游與快速發展的農業很好的結合起來。
榆中縣地處西北偏遠內陸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跟不上旅游發展的速度,許多地區的道路、交通、游客接待中心、廁所、停車場以及公共場所的接待設施老舊磨損。如官灘溝的道路還只是村級道路,路面狹窄,大型車輛較難通過,遇到下雨天道路難以行走,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旅游的可進入性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旅游滿意度下降,重游率降低。其次,旅游業從業人員的素質較為低下,旅游接待服務人員多為當地的居民,受教育水平較低,以家庭為單位經營,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較低,旅游服務的水平和質量呈現出很大的差異。
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全域旅游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居民了解和認識旅游與農業的結合能夠為他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切身利益,讓居民對旅游的認識深入人心。其次,應該對當地參與旅游開發經營的居民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政府部門要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來對當地居民進行種植技術及營銷方面的培訓,能夠讓農民自己也能感受到專業化培訓給他們帶來的好處。發展旅游,也需要相應的專業人員,還要鼓勵當地的大學畢業生返鄉創業,為他們提供就業的平臺,扶持農業與旅游業的發展。同時,還要給予優惠政策,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吸引大批優秀人才前來,共同構建鄉村旅游發展的新藍圖。當地居民有的只是勞動力,政府要加大技術研發投入與人才的保障,加大資金的支持力度,為鄉村旅游與農業的融合發展奠定經濟基礎。
政府部門推進專業化服務和規模化經營,引導和鼓勵當地居民積極建立鄉村旅游發展合作組織,增強其抵御旅游市場風險的能力。政府部門要引導村民將閑置的土地或者房屋以租賃或投資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組織,在這其中,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以自愿方式入股。對于合作組織的管理及控制,以相關企業或政府部門來同意經營管理,避免出現多頭控股,多方管理的局面。
榆中縣旅游資源豐富,要使旅游業與農業更好的融合發展,就必須立足于當地的地域特色,凸顯榆中縣特有的民俗資源和風土人情,在旅游產品的開發中,要融入現代農業發展的元素,打造農旅產品。建立生態采摘觀光園,讓游客參與農產品的種植、采摘以及加工制作,親身參與農事活動的過程中,住農家院、做農家飯、賞農家景,能夠讓游客遠離繁華大都市的喧鬧,享受身心的放松與寧靜。
其次,打造特色旅游農產品,延長產業鏈,開發新的旅游紀念品,對旅游產品進行深加工,對其賦予一定的歷史文化內涵或當地特有的民俗風情,贈予游客一些當地的特色農產品種子,吸引游客購買當地的土特產品,讓游客在旅游活動結束之后還能帶著旅游紀念品返回,由此也算是對榆中旅游業進行了宣傳。
要想富,先修路。發展旅游首先要對當地的交通、道路條件進行改善,提高景區交通的通達度和游客的可進入性。其次,對于旅游供應和接待設施進行改造,對供應不足的設施增加購買和修建力度,對于廁所、停車場和游客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進行相應的修繕和整改,確保村容村貌干凈整潔,給游客留下好的第一印象。最后,要著重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從業素質和服務水平,政府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制定統一規范的標準化服務體系,在標準化的前提之下做到個性化的服務,對于從業人員當中出現的不文明、不禮貌現象,要加大懲處力度,要讓游客感受到文明富有朝氣的美麗鄉村。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多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強化政府政策支持,加強科技支持,規范引導,做好農民的培訓工作,加快品牌建設,延長產業鏈,加快推進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促進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