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青龍(肅州區供排水公司)
什么是宜居城市?簡單來說,就是在經濟、文化、環境共同發展的基礎上能夠滿足人們對于物質和精神上的生活需求的適合居住的城市。從宏觀的角度出發來看,宜居城市首先應該具備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包括自然方面的生態環境、社會方面的人文環境以及需要人工建設的設施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越來越向宜居化發展,建設宜居城市也因此成為了城市管理者們奮斗的目標。
在過去,人們只知道水孕育著萬物,水的作用就是維持人們的生存。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有關于水的工程、產業逐漸出現,人們開始意識到水除去維系生命之外在其他各方面價值所在,“水經濟”這一經濟意識也由此產生,并且在宜居城市的建設中得到重要。
例如,就拿常州來說,其坐落于長江三角洲,是一個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依水而生的城市。回望常州過去的歷史進程,不同時代的人群對于當地水資源的認識程度不斷加深,常州獨到的詩詞歌賦、學派畫派也因此產生,常州也因此具有十分深厚的水文化底蘊。在反觀近幾年常州的發展,通過一系列科學措施,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品質,為宜居城市建設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在環境改變方面,常州實施時長為三年的“清水工程”,在這過程中進行了控制源頭、攔截污染、活化水資源等措施,從而在提高水質、建設美麗江南水鄉的同時也提高了水的利用價值。在打造城市美麗景色方面,常州將水上觀景、悠閑休憩、文藝表演等聯合在一起,創造出了一條極具水鄉特色的旅游路線,使得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外來游客都能夠在享受美景的過程中感受當地深厚的水文化。
而在市民安全保障方面,常州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庫,并且利用大運河、南運河等河流來建設完備的防洪除澇體系,從而在保障人們安全的同時也讓外地人員放心來次旅游。在合理用水活動開展方面,常州鼓勵企業采取節水模式進行運作、利用先進技術促使農業節水灌溉、引導群眾形成節約用水意識,節約用水在增加水重復利用價值的同時也減少了用水費用。以上就是典型的水經濟在宜居城市建設中的發展歷程,由此可見水經濟在宜居城市的建設中功不可沒。
要想利用推動水經濟這一經濟形態,首先的要做的就是加快城市的生態環境宜居化。一個城市只有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得到人們的青睞,從而讓人們愿意來此居住或旅游。盡管目前來看,我國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足,但為了宜居城市的建設以及水經濟的發展我們正一步步改進實施措施。
由于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水域被工業污染所破壞,秉承著水經濟推動宜居城市建設這一發展理念,人們因此也開始重視起了對于工業水污染的控制。比如說,不少管理者開始加強對企業排污的管控,通過制定排污標準、不定期突襲檢查、鼓勵市民監督舉報以及獎勵合理排污企業等方式來改善工業水污染,從而達到了水資源的凈化。水資源得到凈化,生態環境也將隨之開始改善。另外,伴隨著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斷增加,人們對水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也隨之產生。為了增加水的利用價值并且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節約用水已刻不容緩,尤其是在宜居城市建設過程中。比如,不少城市的管理者已經開始分別從工業用水、農業用水、生活用水等方面下手,通過法制規定、加大節水宣傳力度、提高相關部門工作效率等方式,打造全城節約用水的社會形態。因此,由以上所說不難看出,水經濟推動下宜居城市的建設是一條任務遠大的道路,而水經濟的發展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時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也在生態環境的建設中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
水經濟這一概念還有一方面體現在水資源對于生產的建設上。在宜居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不少產業的發展為城市經濟水平的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而這些產業不少來自于水資源的利用。首先,農作物是人們賴以生存的資源,農作物的買賣也在社會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這一點不論是在平時生活中還是進口出口中都能體現。而農作物的生產離不開水資源的灌溉,并且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不少先進的灌溉技術被引進于農業灌溉中,科學利用水資源進行農業灌溉,在促進水資源合理化利用的同時也帶來了科學的農業生產建設。
其次,水產品也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尤其是在魚米之鄉中,各類如像魚干、魚罐頭、小龍蝦這樣來源于水中的食品產業不斷發展。這些食品產業不僅僅是供當地人食用,更是讓全國各地的人們都能體驗到水產品的美好,也因此打造出了一條良好的水產品線。再次,旅游產業也是帶動宜居城市經濟發展的重大產業之一。比如說湖州安吉縣的旅游產業建設,在保護好水資源的前提條件之下,安吉縣打造了全國第一個生態縣。憑借著當地溪流眾多、山川內瀑布飛濺等自然生態條件,當地管理者做好水資源管理、嚴格把關水上旅游項目的建設以及科學進行與其他產業的結合,成功打造了一個完善的旅游產業鏈,從而使得青山綠水變成金山金水。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我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水資源。人們生產生活質量的提高也是宜居城市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利用水資源發展城市生產建設就是將水經濟利益最大化,而水經濟利益最大化就是推動城市建設中的宜居化。
水經濟推動了宜居城市建設中的生產建設,而生產是城市進行經濟發展的主要前提,研究其實質,其實水經濟也是在經濟建設上增添了一份力量。農作物生產后一方面可作為食物供當地人食用,同時也是忙于農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農作物的買賣也因此帶動了城市的經濟流動。再看水產品,依靠水資源來進行水生生物的養殖、捕撈、生產這一流程的循環,一方面活化了水資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合理規劃這一流程的實施操作也使得部分人民能夠依靠水生生物養殖、捕撈、生產這一產業鏈賺取收益。當然,并不是所有城市都適合走水產品這一經濟發展道路,水產品的生產具有局限性,只適合水資源極其豐富的水鄉。所以,旅游產業就成為了宜居城市在經濟建設方面的重中之重,哪怕水資源不是那么豐富的城市,也可以利用水資源適當的發展旅游經濟。
例如,就拿德陽這座小城市來說吧,德陽并沒有像水鄉那樣豐富的水資源,那么其如何利用水資源進行經濟建設呢?首先,德陽的東湖山公園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小型的旅游場所,里面有一個小的湖泊,其中就設計有劃船這樣的水上項目,并且在湖邊的山上還有如像燒烤、茶館、亭子這樣的休閑設施可供人們在觀景的同時享受生活。再比如,貫穿德陽城南城北的旌湖就在旅游經濟發展方面承擔著很重要的角色,管理者嚴格對旌湖的水質、生態環境優化進行嚴格的把控,時不時有候鳥飛來形成了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并且河邊還建設了大片的綠化帶和茶飲場所供人們休閑娛樂。總而言之,水經濟對于宜居城市在經濟方面的建設也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應當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總而言之,水經濟這一經濟形態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宜居城市的建設。在城市發展的道路中,水經濟在城市的生態、生產、經濟等方面帶來了很多積極的影響。著眼于水經濟,合理利用水經濟來進行宜居城市的建設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方法。因此,不論是作為城市管理者還是普通市民,我們都應當關注城市的發展,并且了解水經濟的概念,共同為城市的宜居化發展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