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佳 李承霖(江西財經大學)
現如今,全球經濟再次逐漸趨于穩定發展的同時,影響面極大的財務舞弊事件還是時有發生。在一系列諸如安然、世通等事件影響下,內部控制在全球范圍內的關注度陡然提升。2002年的SOX法案關注的重點就在財務報告的內部控制上。受國際大趨勢和我國經濟發展出現許多類似情況的影響,2008年《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在我國應運而生。從各國相關法案和規范文件的頒布來看,企業內部控制已然成為各國關注的核心。同時,近年來的許多會計丑聞都被證實利用了關聯交易,其經常作為利潤轉移、避稅和偽造業績的重要手段。縱觀相關文獻,目前學者們對內部控制的看法已經趨于統一,即內部控制是企業經營的核心要素,能促進企業運營效率,具有非常強的公司治理效應。但是,對關聯交易的研究,就顯得非常復雜,有基于交易成本理論的效率促進觀,也有關注其“陰暗面”的效率損害觀。相較于以往研究,本文將豐富內部控制促進企業經營效率、降低企業相關風險的文獻。本文將有效驗證關聯交易水平與內部控制質量在對審計收費影響方面孰強孰弱,揭露關聯交易“黑箱”一角。
從理論上講,企業內部控制質量較低時,企業需要對外報出的財務報告會存在較高的重大錯報風險。根據審計風險模型,注冊會計師需要投入更多的工作量來降低審計失敗可能性,工作投入成本相應增加。因為只有更嚴格的審計程序才能保證審計風險可接受,審計投入增加,審計定價自然會隨之上升。由于內部控制質量高,會降低信息不對稱,從而降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師失敗風險,從而減少注冊會計師的工作投入成本,進而影響審計收費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1: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收費顯著負相關。
效率促進觀認為,不完善的市場會致使企業交易成本增加,而關聯方之間信息更為對稱。關聯交易的效率損害觀認為,關聯交易是企業進行盈余操縱,隧道挖掘,將財富從零散小股東手中轉至控股股東的慣用手段(沈華玉等,2017)。此時,關聯交易會損害交易的公允和真實性,增加企業舞弊的可能性,審計風險自然增加。即關聯交易越多企業內部控制可能越差,從而增加注冊會計師對該企業進行審計的審計失敗風險,注冊會計師會相應投入更多的工作,審計收費也隨之增加。
基于上述理論闡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2: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關聯交易水平會顯著抑制內部控制質量與審計收費的負相關關系。
本文以2013—2016年我國滬深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剔除ST以及金融保險業公司,因為ST公司財務問題和披露相關的控制都比較薄弱,而金融保險行業的財務處理等都和普通行業顯著不同。再者,剔除內部控制評價缺失和財務等數據缺失的公司年數據,最終篩選剩下7226個公司年觀察值。使用Excel2016對基礎數據進行篩選匯總和整理,最終使用Stata14.0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其中對文中涉及的連續變量都進行的上下1%水平上的Winsorize處理。
(1)審計收費。同邢立權和陳漢文(2013)一樣,取公司對外披露的年度審計費用合計的自然對數。
(2)內部控制。參照葉忠明和楊晨露(2019),采用迪博數據庫中內部控制指數加1取自然對數。
(3)關聯交易。借鑒汪健等(2018)、王麗娟和耿怡雯(2018)等研究,關聯交易水平取值為公司作為關聯交易一方,發生的關聯購銷商品和資產、接受和提供勞務總額的自然對數。
(4)控制變量。根據以往研究,企業經營能力、盈利能力、應計盈余管理程度和審計意見類型都會影響企業的審計費用水平,故本文增設了這幾類控制變量。
穩健性測試:本文參考吳麗君和卜華(2019)的相關研究,使用迪博內部控制指數除1000作為內部控制的替代度量,發現與本文主測試結果一致。用企業與關聯方之間發生的關聯購買、銷售商品和資產以及接受和提供勞務交易總額除期末總資產(魏志華等,2017),作為本文關聯交易的替代度量,最終回歸結果與主測試一致。兩個穩健性測試結果與主測試一致,表明本文的主測試是值得信賴的。
本文通過研究分析表明,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審計收費越低。即內部控制具有明顯的公司治理效應,會顯著降低企業審計風險,從而降低審計收費。關聯交易則更多表現為效率損害一面,假設H2得到驗證。
本文從內部控制與關聯交易兩個角度出發,進一步豐富了審計收費影響因素的研究,也豐富了內部控制與關聯交易的經濟后果的研究文獻。同時,本文的研究結果對監管部門、公司所有者、市場參與者都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首先,監管部門應該制定更加詳盡的關聯交易監管政策,使關聯交易發揮其本應該有的效率促進作用。再者,當公司所有者意識到自身內部關聯交易頻繁時,應該努力讓自己的內部控制質量也提升上來,降低因為關聯交易帶來的各種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