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啟躍(江西財經職業學院)
為了保證我國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市場份額,企業對其內部經營管理模式進行分析與改革勢在必行,在這個過程中,“精細化管理模式”作為發達國家和現代化企業已經呈現體系化發展的管理模式,也逐漸被引入到我國的企業發展模式之中。在我國企業不斷的進入國際市場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也越來越多:一方面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為企業帶來了更加廣大的利潤空間,帶來更加廣大的市場;另一方面擴大的市場也面臨著企業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的問題,企業想要保持住在行業的市場份額,就必須要不斷改革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生產模式,這樣才能保證自身的發展符合市場競爭的要求。正是基于企業的市場競爭不斷激烈,精細化管理模式才在我國企業中得到了深入應用。
同傳統的管理模式不同,在現代化背景下,精細化管理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應用。從字面意義上來講,精細化管理模式是指,企業對于員工的工作細節,對于企業創造的產品以及提供的服務的質量、對于企業的資源率做到最大程度的關注,并且不斷改善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服務,不斷的改善企業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以達到令消費者滿意以及提高企業自身的生產效率和經濟利潤的目的[1]。早在20世紀,歐洲一些發達國家就已經采取了精細化管理模式,這些發達國家的企業通過對企業自身的生產部進行不斷的改良,研究出最適合企業生產的管理模式,以提高企業員工的生產效率,提高企業員工的服務質量,這樣的管理模式令歐洲等發達國家的企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生產效率的提升,保證了歐洲等發達國家的企業適應現在市場日益擴大、生產技術越來越復雜、高新科技不斷涌入的現狀。在我國對外交往的過程中,精細化管理模式也已逐漸傳入到了我國企業的發展之中。
企業領導層是決定企業是否進行精細化管理模式的關鍵,但是在我國目前的企業發展能夠進行精細化管理模式的企業所占比例并不多,大部分企業依舊使用傳統的粗放型的生產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在企業員工的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方面沒有過多的關注,這樣就導致了我國雖然已經引進了精細化管理模式,但是在具體的使用過程中卻出現管理模式閑置等問題[2]。由于企業對于精細化管理模式的規劃不足,再加上精細化管理模式是歐美等國家傳入中國的舶來品之一,因此其必定要有一個適應我國國情、適用我國企業發展的過程。但是在目前我國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發展中,卻存在著企業不了解精細化發展模式的核心而胡亂作出管理計劃的現象存在。部分企業雖然進行了精細化管理,但是無論是管理計劃還是管理方式都只是生硬的照搬一些現代化發展完善的企業的管理模式,這樣的管理模式不能適應企業自身的發展,十分容易導致企業內部出現關系混亂等問題。企業發展中,精細化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夠為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利潤,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如果企業不能做好精細化管理模式,沒有一個健全的體系和較為長遠的規劃制度,也會導致企業出現利益損失,導致企業無法提高生產效率,無法提高服務質量。總之,精細化管理模式是一把雙刃劍,需要企業好好加以利用。
一方面,企業員工對于精細化管理模式并沒有深入的了解,許多進行學習的員工只是為了應付領導和管理人員的學習任務,員工在進行學習時沒有足夠的耐心來了解精細化管理模式對于自身的要求,也沒有端正自身的態度去深入學習這一種管理模式,這樣必定造成了員工在實際的應用和操作中出現精細化管理模式無法正確落實的問題,企業領導層及管理人員看不到精細化管理模式在企業應用中的成效;而另一方面,由于企業領導層和管理人員對于精細化管理模式也正處于摸索和探索之中,因此對于員工如何正確執行精細化管理模式這方面的監督措施落實不到位,導致員工出現學習流于表面,不愿深入進行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問題[3]。
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在制定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生產和服務標準時出現分歧也是導致精細化管理模式無法深入落實的原因之一。在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理念中,重要的不是企業內部是否有足夠的細化的標準,而是企業如何令精細化管理模式落實到企業的生產和服務的各個環節,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和產品,提高產品的質量[4]。但是許多企業的領導層和管理人員在落實精細化管理模式中,只是單一的認為精細化管理模式就是要為員工出臺許多細則和規范,并限制員工的種種行為,由此帶來了許多不必要的細化的規則和標準,這樣的細則規范令企業員工在實際生產和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處處掣肘,會導致員工失去了工作的主動性和工作熱情,反而不利于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模式。
企業應當首先對精細化管理模式進行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應當對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內核進行足夠的學習,并且針對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內核制定相關的健全的精細化管理體系。精細化管理體系絕不僅僅是細化的規則,而應當是企業的各個生產及工作部門都做到了落實工作環節,做好每個工作環節的管理與監督工作,并且保證,每一個環節的相關數據都得到了記錄和落實,這樣才能夠保證精細化管理模式在我國企業中更好的適應我國的國情,更好的適應我國企業的發展方向,提高我國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我國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領導層和管理層應當做好員工的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培訓,并且深入貫徹精細化管理模式。由于上文所述的問題,企業員工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確實出現了對于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學習流于表面、不愿意深入學習的態度。對此,企業首先應當積極扭轉員工出現這種態度的心理原因,從自身做起學習精細化管理模式,并形成帶頭作用,在整個企業進行一股學習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熱潮,保證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模式能夠落實到每位員工的心中。除此之外,在對員工落實精細化管理模式的監督之中,企業的領導層和管理層也要做到出臺相關的健全的體系保證領導層和管理層能夠對員工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出和改正,對于認真貫徹落實精細化管理模式的員工也做到鼓勵和表揚,賞罰分明,保證員工內部形成一種積極良好的競爭態度,保證員工能夠深入學習精細化管理模式。
企業應當適當加大科學技術的引入,保證企業的管理實現現代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在企業未來的發展中,電子信息技術的引入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對此,企業應當適當的引入大數據技術和相關的計算機系統,并且組織員工學習大數據技術和計算機系統,以此來幫助企業在生產經營環節中落實信息化管理模式和精細化管理模式。大數據技術和計算機系統能夠幫助企業的員工將每一個生產過程以及相關的數據都進行記錄,保證企業能夠對這些記錄進行監督和檢查,保證員工能夠深入踐行精細化管理模式。
在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入,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企業想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競爭優勢,不斷地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簡化不必要的細節,落實精細化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夠保證企業更好的應對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更好的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經濟利潤,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