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衛芳(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城際鐵路是沿線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不僅解決了沿線之間的旅客運輸,更是為沿線地市之間經濟一體化提供了支撐,其對經濟的促進帶動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武黃城際鐵路(武漢-黃石)是武漢城市圈內一條連接武漢市與黃石市的快速城際鐵路,全長95公里,于2014年6月18日正式開通運營,沿線經過葛華新城、樊口經濟開發區、花湖經濟開發區、黃金山經濟開發區,是湖北省重要的經濟走廊。為盡可能發揮出武黃城際鐵路的效用,有必要進行客流調查,以便更好地掌握沿線客流情況和旅客出行規律,了解沿線地方政府及居民對武黃城際鐵路的意見和建議,為后期的運行計劃調整優化提供有效數據支持。
為做好武黃城際鐵路的市場分析工作,設計了客流調查方案,對沿線客源情況進行數據采集。調查內容包括沿線旅客的個人特征;沿線旅客對城際鐵路的票價、開行時間、開行間隔、購票方式、旅客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對城際鐵路開行的意見和建議等。客流調查采取流量統計資料分析、問卷調查及現場座談交流三種方式。
通過現場座談交流,及現場實地調研,可以得到武黃城際鐵路不同天不同站的客流量存在一定的差異。
時間上,以黃石地區發往武漢方向的客流量為例,周日、周六黃石地區發往武漢方向的客流量位列前兩位,其次依次為周五、周一和周三,表明周末客流量高于工作日客流量。在工作日中,周五客流量最高,其次是周一客流量;普通工作日周三客流量最低。通過對武黃城際沿途各站2018年1月-12月旅客發送人數統計數據分析,整體來說,沿線各站在清明、端午小長假所在4、5月份城際旅客客流明顯多于其他月份,9月21日武九客專的開通后,大冶北站、黃石北站在十月份客流出現大幅增長。
空間上,大冶北、黃石北、鄂州站客流明顯多于沿途小站。鄂州東站、華容南站、葛店南站客流遠不及鄂州站;花湖站客流遠不及黃石北站和大冶北站。這與站區建設、站區周邊配套設施設備及站區所在地客流吸引區有很大關系。
1.旅客組成分析
黃石地區到武漢往來人群以學生、企事業普通員工及管理人員、公務員為主,占72%,尤以學生客流居多,占33%,其次是個體經商、務工務農,各占7%、6%。這反映出武黃城際鐵路開通后客流會出現季節性、時間性的波動,其中以學生放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及農民工返鄉、回城期間為高峰期。
2.旅客年齡構成
武黃城際鐵路旅客年齡處于19至25歲這一年齡段的占比最高,為42%,且年齡在40歲及以下的旅客占比達70%,以上數據反映乘坐武黃城際鐵路的旅客以中青年為主。
3.旅客收入分析
武黃城際鐵路旅客月均收入水平處于4001至6000元所占比例最高,為31%,且月均收入水平處于6000元及以下的旅客占比達81%,以上數據反映乘坐武黃城際鐵路的旅客大部分為中低收入者。對票價相對來說會比較敏感。
通過對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獲得的旅客出行目的、旅客構成比例和旅客平均月出行次數具體情況如下:
1.旅客出行目的分析
旅客出行目的以探親訪友、其他、旅游、因公出差、上學為主,占83%,這與黃石地區經濟快速發展,興建多個經濟開發區不無關聯,且鄂州、黃石、大冶旅游資源豐富,吸引了武漢及周邊城市旅客,而武漢地區大學較多,造成學生客流也多。
旅客在100公里內出行首選城際鐵路,占55%;其次是自駕,距離近,因其方便、隨意,占21%。
2.旅客出行時間分析
出行時間主要在8:00—12:00之間,說明黃石地區與武漢之間的客流主要集中在上午出行,下午出行很少。
被調查者對列車開行密度的需求普遍提出列車開行間隔時間以15—30分鐘一趟比較合適,高峰期可10-15分鐘一趟。因此,城際鐵路作為大運量、公交化、快捷的交通工具,列車開行間隔時間不應超過30分鐘,高峰期不應超過15分鐘。
3.旅客對購票方式的選擇分析
在購票方式的選擇上旅客都傾向于便捷的購票方式,不論是傳統的窗口購票、代售點購票,還是新興的自助購票、一卡通乘車、網上購票都有一定人群選擇。因此,城際開通后在售票方式應多樣化。
4.城際鐵路對出行者吸引力分析
在城際鐵路的吸引力上,旅客普遍選擇便捷、速度、安全舒適、價廉,但是對城際鐵路的服務期望值不高,反映出旅客對目前國有鐵路的服務普遍不太滿意,容易類推到城際鐵路。因此,應加強宣傳,引導旅客正確認識城際鐵路的特點,在保證便捷、速度、安全舒適、價廉的同時提供優質的服務。
5.旅客對城際鐵路的是配套服務期望分析
旅客對城際鐵路車站的配套設施比較關心,希望車站能提供報刊、寄存、休閑娛樂、停車場的配套服務,特別是對餐飲、休閑娛樂要求較高。
在武黃城際鐵路調研的1073份有效問卷中,旅客表達了對武黃城際鐵路客車開行班次、時刻表等建議,結合現場座談會各部門意見建議,對武黃城際鐵路的相關運營策略建議如下。
(1)合理增加開行班次。自2017年12月28日全路大調圖之后,武漢開往黃石方向有七趟車,圖定5趟車,臨客2趟;黃石往武漢方向有4趟車,圖定3趟,臨客1趟。但仍有較多旅客反映武漢城際鐵路開行班次較少,帶來出行不便及等車時間過長等出行問題,尤其是周末及節假日會經常出現買不上票的情況。為了解決旅客出行難題,可考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增加武黃城際鐵路開行班次(尤其是周末及節假日)。建議加開班次前,加快新的動車基地建設,加大宣傳力度,培育客流。
(2)優化班次經停。華容南、鄂州東、花湖、葛店南各車站周邊交通不便;大冶北、黃石北、鄂州站離市區較近,上車旅客較多。華容南、花湖每天僅有三趟車停靠,鄂州東、葛店南僅有兩趟車停靠,無法滿足出行旅客在這些站上下車需求。因此可考慮進一步完善小站周邊配套公共交通及餐飲設施設備,培育客流,在此基礎上,再適當增加沿途小站經停班次,以滿足出行旅客需求。
(3)優化開行時刻表。目前武黃城際鐵路各站首、末班時間無法滿足通勤人員上下班乘車需求。此外,部分站上車或停靠時間段存在較大空檔。為了更大程度吸引客流,可考慮優化武黃城際鐵路列車開行時刻表,提早第一班車次發車時間、推遲最后一班車次收車時間,對停車班次少的車站停靠時間盡量與旅客上、下班時間銜接,并盡量使城際列車開行時刻在一天中較為均衡。
(4)改善車站基礎設施。通過對車站的現場調研及乘客的反饋,各車站可通過開辟吸煙區,站外配建公交、出租專用停車場,站外設置指引標志等措施以改善車站基礎設施。
(5)提升車站服務質量。為了整體提升車站服務質量,根據旅客的反饋,在服務設施方面,可實施增設站臺噴霧風扇、增加超市和自助銀行、增加住宿餐飲場所、增加手機充電設施、及時維修自動售票機、增加車站運量設施、增加購票窗口、開辟特殊人員優先售票窗口、提早車站開門時間、增加高峰期間可提供的座位數等措施;在服務人員方面,可安排服務志愿者(客流較大時)、提高售票工作人員服務效率、提高工作人員檢票效率、提升工作人員服務態度、增加站臺服務工作人員、提升車站衛生質量等措施。
(6)城際鐵路客票動態定價。為盡量吸引其乘坐武黃城際鐵路,有實施靈活票制票價的必要,對于對票價敏感的中低收入者,其出行目的大多為探親、訪友,旅行,可以考慮在客流較低的工作日,給予適當的票價折扣以吸引客流提升運營效益。
(7)重視并培育月出行次數較多的固定客流。比如發售往返票、周末團體票、聯乘票、月票、通票等,并可使用優惠卡、打折一卡通等,或在主要企事業單位附近開設代理網點,提供送票服務和便捷進出站通道等特色服務,以此提高固定客流數量增加運營效益。
武黃城際鐵路2014年6月18日開通至今,不僅方便了沿線的旅客運輸,也為沿線地市之間經濟一體化提供了支撐,對經濟輻射區的促進帶動作用是極大的。本文通過客流調查的方式,對沿線的客流的時空特征、旅客個人特征、旅客出行特征進行了分析。根據客流的現狀,提出優化的運營策略,為后期的運行計劃調整優化提供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