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蔚霞(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下,越來越多的鄉村女性通過旅游創業成為了發展鄉村旅游的中堅力量。女性天生具有的親和力、熱情、周到、愛整潔的天性對于提高旅游服務質量、留住鄉愁具有天然優勢,也是引領帶動廣大農村通過鄉村旅游實現就業脫貧增收的有效手段。
1.產業規模穩步擴大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人次,從2012年的8億增至2018年的30億,年均增長30%;營業收入從2012年的2400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8000億元,年均增長27%。截至2018年底,農業農村部已創建388個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推介了710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成為新的熱點,是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促進了農業發展,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力支撐。
2.發展主體類型多元化
鄉村旅游以農業和農村資源為載體,發展出了田園觀光型、民俗風情旅游型、休閑度假型、科普教育型、康體療養和健身娛樂為主題的康樂型等幾種典型的模式。
3.產業布局逐步優化
從全國范圍來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已從零星分布向集群分布轉變,空間布局已從城市郊區和景區周邊向更多適宜發展的區域拓展。
4.發展機制不斷創新
隨著鄉村旅游市場的擴大,投資主體多元化,有農戶個體或合伙經營,也有村集體投資經營,一些較有實力的公司、集團等城市資本也紛紛介入鄉村旅游開發。近年來,在機制上又有了諸多創新,例如建立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機制,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群眾參與,充分調動了各個層面的積極性,實現合作互利共贏。
1.女性創業積極性不斷增強
中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 2017年接待游客超過28億人次,收入超過7400億元人民幣,從業人員900萬人,以帶動700萬戶農民受益,已成為天然的農村產業融合主體。女性從業人員幾乎占旅游從業人員的一半,在政府、婦聯的引導下激發了婦女自立自強,自主創業的積極性,多地女性創業者成為了鄉村旅游發展的帶頭人。
2.鄉村女性對旅游創業的認知處于初級階段
目前鄉村女性對旅游創業的認知還是以“農家樂”餐飲、土特產的制作、銷售為主,也有部分女性參與到民宿、民間手工藝制作、提供民族服裝出租與拍照、民族歌舞表演等產品中來。整體來看,鄉村女性對旅游創業的認知仍然停留在鄉村旅游發展的初級階段。
知識文化水平相對偏,主要以簡單體力勞動為主,從某種程度上也會降低對創新創業的興趣。但是近年來隨著社會總體教育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的農村女性文化已經開始大幅度提升。
受到我國傳統“男主外女主內”觀念的影響,男性更具有冒險精神,更愿意進行主動創業,女性更多以家庭為中心,創新創業的動力不足,在創業意愿上遠遠低于男性。
農村女性需要承擔較多的家庭事務,因此在創業過程中所受到的家庭阻力會更多。家庭支持力度不足,是農村女性創業過程中常見的難題之一。
相對而言,農村女性接受到專業的創業培訓的機會比較少,創業的意識的缺乏往往會影響到創業的開展。不過近年來,各地的政府、婦聯都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婦女創業的幫扶活動,開展技能培訓,引導婦女創業。
創業啟動資金以及后續的擴建資金的不足,制約了農村婦女在鄉的創業進程,影響了創業熱情。
鄉村振興戰略為女性創業帶來了難得的機遇,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激起了鄉村女性創業的熱情。近年來返鄉女性人數不斷增加,新一代年輕女性,對于新生事物較為敏感,具有良好學習能力,而且也愿意進入新的行業不斷挑戰自己,再加上鄉村旅游能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鄉村女性在進行旅游創業的過程中具有很高的積極性。
在鄉村旅游創業中,以家庭為單位的創業模式比較常見,例如開農家樂、銷售、制作農副產品、經營民宿等等,在家門口就可以工作,不僅有顯著的經濟收益,還能兼顧到家庭。
與男性相比,女性勤勞細膩,具有耐心、細心等良好品質,這些因素也都是天生的優勢,較容易適應從事服務業。另外女性具備更好的親切感與溝通能力,可以有效的拉近與游客之間的距離,提升游客的體驗。并且由于鄉村女性對于鄉村有獨特感情,對于本地更了解,可以更快地融入其中,更容易提升經營的管控能力。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圍繞著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和全面振興,出臺了更多的政策支持“三農”問題。連續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十三五”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中,均提出要加大力度發展鄉村旅游,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重要支持,這一系列政策的提出,在為鄉村旅游發展創造有利環境的同時,也為鄉村女性在旅游創業方面提供了重要保障,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許多全新的機遇,有志于創業的女性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從政府層面充分發揮各級婦聯、共青團和社會組織的作用,為女性創業者搭建智力、資金、服務三個平臺的基礎上,搭建多位一體的創業體系,采取多方合作模式,聯合企業,以市場為導向,為女性創業者量身定制個性化和專業化指導。
鄉村女性在鄉村旅游中創業路徑的開拓,還要考慮到女性特點,充分發揮女性創業的優勢,如利用女性特點開發刺繡、土特產生產營銷等,構建出具有女性特色的創業項目。隨著游客需求的提升,不斷拓展民宿產業在農業休閑觀光、科普知識教育、農耕農事體驗等方面功能,使女性創業項目向規模化、品牌化、精品化發展。例如寧波市把當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結合起來,串點成線,推出了一批“媽媽,我們去哪兒”特色旅游項目成為婦女就業創業的重要渠道。
創業能力的提升,需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共同合力。一方面要激發女性創業者動力,從而實現自我的能力提升。以鄉村旅游為依托進行創業,對大多的農村女性而言增加了家庭收入,提升了農村婦女的家庭地位,廣泛宣傳,增強女性的創業意愿,激發主體的能動性。另一方面,開展針對農村女性的系統創業教育培訓,提升婦女創業能力。可采用政府和高校聯合、政府和企業聯合,增強營銷理念與信息服務能力,對接先進技術,加強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等科技前沿知識的培訓,打造高素質的創業群體。
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都離不開女性的參與、女性的智慧, 在許多地方農村女性已成為鄉村旅游創業的帶頭人,通過旅游創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成為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主要力量。明確鄉村女性旅游創業的路徑,有助于發揮女性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獨特作用,真正在鄉村振興中頂起“半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