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露霏(遼寧師范大學海華學院)
隨著我國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生態旅游逐漸成為了我國旅游行業的中流砥柱,不僅帶動了生態旅游中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傳播傳統文化提高當地人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就目前來說,我國在生態旅游過程中社區參與并沒有羅達使出,一是人們缺乏社區參與的理解和認識,二是我國行政化的參與機制比較強,三是在社會參與中經濟參與比較多,而文化參與和決策參與較少,導致了我國生態旅游的社會參與難以落到實處。
就目前來說,無論是國內生態旅游還是國外的生態旅游都在積極將社區參與融入其中。尤其是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國外一些相關的學者便開始對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并進行了旅游對目的地社區的影響、旅游目的地當地居民的影響以及態度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取得了成就。而就國內來說,我們在此項目上的起步較晚,一方面借鑒了國外的一些理論和經驗,另一方面也實際深入到生態旅游地區,來從實踐上進行了研究探究,就社區參與和生態旅游的關系、開發模式以及開發機制等進行了分析和綜述。
筆者在此課題的研究過程中主要是以文獻分析參考的方式來進行,就國內外一些相關的學者對社區、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和生態旅游的社區參與等多方面進行研究。一方面對已有的文獻進行了總結和歸納,另一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幾個觀點。希望可以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為創新和加強生態旅游中的社區參與來加以強化和實施。
社區參與主要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中的社區參與指的是政府和一些非營利組織的介入來進一步發展社區的過程、方式和方法。更多的是注重社區居民在社區發展中的參與,像制定發展計劃、發展項目等來體現居民在社區中的責任和成果。
生態旅游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提出的一種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游活動。生態旅游的特點在于: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和和諧發展。生態旅游中的社區參與顧名思義是在生態旅游的過程中實踐利益和旅游的雙重發展,在維護當地人們生活原狀的基礎上來進行生態旅游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和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們不難發現,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社區參與是促進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生態旅游發展中的社區參與也對促進社區經濟、政治、心理等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從經濟上看,社區發展旅游業可以進一步促進社區經濟的多元化,讓社區和旅游產生供應。一方面可以促進社區基礎設施的改善,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帶動社區旅游相關的產業發展,從而提高社區人們的經濟效益,提高人們生活水平。
從政治上看,社區參與到生態旅游中,可以將本土的文化融入到政府旅游管理的發展和決策當中,一方面可以提高社區的話語權,縮小社區人們在心理上的差距,同時還能通過社區參與最大程度的保留其本土文化不被破壞,保證社區人民的生活保持原有的生活狀態。
從社會心理上看,生態旅游中的社區參與從一定程度上能夠打破傳統鄉村封閉的現狀,進一步提高社區的知名度,從而帶動社區居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綜合素質;其次,在生態旅游中加強社區參與可以有效的改善社區局面傳統的收入來源,從而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既可以降低人們對自然的依賴性緩解自然環境壓力,同時還能提高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質量。
在生態旅游中大力發展社區參與已然成為了我國生態旅游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有效的生態旅游社區參與則具有以下幾個特征:第一,平等性原則。在生態旅游過程中,彼此之間的平等和尊重是保證社區參與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生態旅游中社區參與過程中,社區居民、當地政府、景區管理部門、景區的規劃部門等各種利益相關的部門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各部門之間的利益主體訴求,同時還要注重各利益主體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確保每個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
第二,主動參與和廣泛參與原則。要想生態旅游中社區參與的有效性最大化,積極參與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充分調動社會主體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才能更好的促進生態旅游的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也只有加強社區人群的參與的主動性,才能給予游客更好的旅游體驗,從而有助于發展當地的旅游保護,從而使生態旅游能夠綠色、和諧、可持續發展。
第三,公共利益原則。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的沖突是在所難免的,要想生態旅游中保證社區參與的有效性,我們還要遵循公共利益原則。要知道,公共利益往往代表了更大的個人利益,而作為社區居民則要利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生態旅游,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生態旅游。
我國在生態旅游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各項措施和制度都尚未完善,一方面是人們對其認識不足,難以了解到生態旅游發展帶來的優勢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對于一些生態社區主體來說,大多數都是世世代代的農民,不僅缺乏先進的知識水平,而且傳統農耕意識根深蒂固,再加上生態旅游當地傳統的文化和宗教思想的束縛,難免會有一些居民難以和理解。
我們國家是一個法制國家,很多生態旅游發展項目是建立在政府大力推行的基礎上。不得不說政府的規劃和推動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態旅游的發展,為生態旅游中社區參與提供了條件和基礎。但與此同時,這種政府規劃下的生態旅游發展,帶有很大的強制性,一方面難以和社區居民形成一個平等、和諧的溝通環境,導致了社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得不到有效的重視,大大降低社區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強制性的規劃和推動生態旅游建設,居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尤其是一些政府參與的項目,很難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從而給生態旅游中的社區參與帶來很大的困難,成為了生態旅游社區參與面臨的重大難題。
就目前我國生態旅游中社區參與的現狀來看,社區參與的主要形式為經濟參與,政治參與和社會環境的參與仍然較少。究其原因主要在兩個方面:第一,生態旅游的發展,帶動了社區當地各種旅游產業的發展,像餐飲住宿、紀念品以及旅游服務等項目。社區居民可以依靠生態旅游項目和生態旅游中得天獨厚的資源,從而逐漸參與到生態旅游的經濟活動中,給社區居民帶來經濟效益,從而提高其經濟收入。
我國生態旅游在國內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并沒有形成起完善的生態旅游體系。從法律層面看,我國在生態旅游方面并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支撐,社區參與的權利和義務得不到保障。從制度上看,生態旅游發展屬于非制度化參與,條件優越的社區居民則可以任意參與生態旅游活動,缺乏制度約束,很容易造成生態旅游中種種問題的發生。
要想加強生態旅游發展中的社區參與,首先要提高讓社區居民對生態旅游的認識,讓社區居民可以充分了解生態旅游的含義以及生態旅游發張過程中社區參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此,我們要從宣傳入手,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因地制宜,以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方式來進行生態旅游、社區參與相關內容的宣傳和普及。
首先,要從分享權力和民主意識入手,當地公共管理機構首先要樹立分享權力的意識,從一定程度上將生態旅游中的各項權力下放,引導社區居民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大大提高社區居民的主動性,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社區居民的民主意識,引導社區居民在生態旅游中的主人翁意識。
其次,要宣傳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無論是旅游者也好,還是生態旅游當地的社區居民也好,都喜歡在一種恬靜、舒適、沒有污染的環境中生活。這也是國家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的初衷和宗旨。所以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還要做好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宣傳,引導當地社區居民在享受自然生態帶來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不忘對當地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保護。
隨著近幾年我國生態旅游的市場的多元化,更多的投資主體投入到生態旅游發展的行業,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政府已經不再是單一的生態旅游發展主體,社區將參與整個生態旅游的決策、管理和經營、發展。
從社區參與生態旅游決策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要建立完善的社區決策機制,充分保留社區局面在生態旅游發展和規劃過程中的知情權和決策權。社區居民有權利圈定開放的時間、開發的領域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第二,建立完善的旅游評估和反饋制度,一方面在景區成立專門的機構來收集廣大游客和社區居民對生態旅游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另一方面可以對社區居民的參與進行實時監督,從而保證社區參與的有效性和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第三,要保證社區居民參與重大項目的決策權,就一些關鍵性的問題和決策來共同協商和決策。
從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產品開發的角度看,生態旅游產品作為生態旅游發展的重中之重,不僅關系整個生態旅游的發展,而且直接關系社區居民的經濟效益。所以在生態旅游產品開發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生態理念為主體原則,生態旅游的宗旨是將在保護生態完整的基礎上開發的旅游項目,所以再起生態旅游產品的設計上要集生態、社會、文化和經濟為一體,注重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第二,特色原則,不同地區的生態旅游發展,自然有不同的地域風格和人文特色。一方面要突出其景點特色和人文特色,另一方面要重點突出景點自然和人的和諧關系,突出本土文化,增強產品對游客的吸引力。第三,休閑體驗性原則,相信人們旅游的目的不外乎休閑和體驗兩種,所以在生態旅游產品的開發過程中還要更加注重旅游者的體驗,給予旅游者真實、愉悅的旅游經歷,從而既能夠讓游客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又能夠讓當地社區居民從中獲取利潤。
要想社區能夠有效的參與到生態旅游的建設中,除了一些必要的宣傳和參與過程之外,建立完善的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保障機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鑒于國家在相關政策和法律上的缺失,筆者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來首先社區參與的保護。
第一,政府要出臺相關的法律,做好社區參與的法律保障。我國現有的旅游法雖然對社區參與的政治、文化、經濟、環境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就社區居民的主體地位卻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從社區居民主體上加以強化和明確,既要明確社區居民在生態旅游發展中的應享有的權利,同時還要規定社區居民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應盡的義務。
第二,完善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制度,做好社區參與的制度保障。首先,旅游管理機構要明確管理單位和相關的管理條例,做好制度上的約束和保障;其次,要給予社區充分的權限,來加強社區在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的決策權和管理權,最大程度的激發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動力和積極性;
最后,政策上要加強支持和幫助,政府部門要根據生態旅游景點的具體情況來具體實施,像開設“生態旅游扶貧”“建立扶貧基金”等幫助社區更好的參與到生態旅游建設當中。
綜上所述,生態旅游作為我國未來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同時也是一些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筆者通過對目前我國生態旅游中的社區參與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對旅游區進行相關實地宣傳、建立完善的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發展模式、建立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的保障機制三個大方面的建議和意見。鑒于筆者的文化水平程度有限,在論述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和主觀,還有多處不完善的地方,希望廣大學者能夠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