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詩菲 廖萍 彭敏(吉安職業技術學院)
現代學徒制是當今高職院校開展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重要手段,通過將企業考核納入人才培養的過程,可以提高在校生的學習質量,幫助學生實現從校園到企業過渡,使學生在校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所需無縫銜接,順利勝任未來工作。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許多高職院校組織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在電子商務領域創業具有門檻低,成本低,回報快,風險小等特點,深受創業學生的青睞。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專業通過引進校企合作實戰項目,成立創新創業工作室,聘請企業導師來校帶徒等手段,結合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實踐。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念。創新創業是指基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市場創新、渠道創新等方面的某一點或幾點創新而進行的創業活動。高職院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是新形勢下鼓勵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生適應社會變化的重要抓手。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制的現代化,在過去,人們學習技能的主要方式是依靠師傅言傳身教,手把手教學示范,從而達到技藝傳承的目的[1-2]。現代學徒制是一種將學校教育元素融入傳統學徒制的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的一種新的形式。現代學徒制可被描述為: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師傅帶徒弟”培養形式為主線,以課程設計為載體,以雙師團隊為關鍵,在政府的引導下,為合作企業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化人才[3]。從校企職責劃分來看,企業是人才培養的主要力量,只有企業積極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教育中來,才能培養出最符合企業需要的人才。
國家大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得到了各大高職院校的積極響應、大力推行。國家機關、各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要求開設《創新創業基礎》作為全校性公共必修課程,同時通過組織創新創業大賽、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園、設置創新創業工作室等手段幫助所有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然而,高校組織創新創業實踐的過程中也遇到諸多問題。
首先,雙創活動多但深度不高、參與學生多但精品項目較少、形式多樣但內容有限。當前,高職院校的雙創活動大部分以實踐學分的模式要求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比賽、講座、培訓等活動,活動舉辦頻率高、學生參與度高、形式多樣。但有的學生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創新創業的真正意義,反而把參加雙創活動當作負擔,敷衍了事。雙創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但學生對創業計劃書的撰寫、創業的商業模式等內容并沒有獲得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導致精品項目數量少,孵化難度大。同時,學生、家長對創業的看法趨于保守,有的人認為創業是找不到好工作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還有的認為只有家庭經濟條件好的人才能創業成功,對創新創業教育不認可。
第二,創新創業教育與電子商務專業聯系不夠緊密,組織的課程與實踐活動沒有針對性。大部分的院校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通識基礎教育,并未與電子商務專業的特點相結合,創新創業課程也并未納入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中。電子商務領域創業具有許多天然的優勢,如運營成本低、對場地無要求、風險小等優勢,某些高職院校未對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進行改革,未將電子商務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導致雙創教育針對性不強。
第三,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足。要做好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創新創業教育,授課教師面臨著極大的挑戰,這需要教師既要懂電子商務又要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而部分老師從高校到高校的工作經歷,不具備企業實踐與創業經驗,使得雙創教育變為紙上談兵,理論性強而實踐性不足。
現代學徒制促進產教融合,使學生更快地將專業理論融入社會實踐,對后續學生進行創新實踐與自主創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現代學徒制使學生進入真實的工作環境,吸收最前沿的行業經驗,所有的案例與數據來源于企業真實工作場景。在學生進入企業前,對創業創業的意識大部分來自于書本、網絡、教師所授理論知識,重理論而輕實踐?,F代學徒制帶來思想觀念的革新,學生接觸到真實的企業創業經歷,對創新創業產生更深厚的興趣。同時,在現代學徒制師傅帶徒弟實踐過程中,學生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模擬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提高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學生創業創業能力。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明確指出,創新創業教育要結合專業開展[4]?,F代學徒制是一種基于專業開展的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的創新育人模式 ,師傅都是在行業中有豐富經驗的技能型人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專業知識,引導學生運用專業知識在最熟悉的場景與領域進行創業,規避了一定的創業風險。同時,現代學徒制使學生接觸了社會資源,為學生創業提供了企業平臺,提高了學生創業的成功率。
現代學徒制采取校內+校外師帶徒的模式,教師與學生都有機會進入真實的工作環境,有利于教師累積創業實戰經驗,豐富教學案例,提升創業導師指導能力。同時,創業導師加強與校外導師的聯系與資源整合,更有利于未來創業項目的孵化與后續服務工作開展。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成立創新創業學院、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開發創業創業工作室、引進真實企業項目、創建創新創業園、邀請企業導師來校授課等多種形式,探索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新方向。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與吉安洛菲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校企深度融合培養跨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型人才,共建創新創業學徒實驗班。學徒在1-2學期首先要完成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部分實踐性強的課程如網店美工、商品拍攝,由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公共授課,期末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落實校內課程任務。學徒在第3-4學期集中在校內接受企業統一培訓、參與各級政府部門主辦的創新創業類大賽、模擬線上運營,提升學徒的創新創業能力。
在過去的現代學徒制實踐中,主要方式有送學生進入企業實習,邀請企業導師定期召開講座等方式。這些方式大部分是短期的、間斷的、淺度的現代學徒制探索。以往的校企合作的困境可總結為“兩熱兩冷”[5]:政府熱、學校熱,企業冷、學生冷。企業從現代學徒制中獲益不大,實施熱情也不大。吉安職業技術學院變革校企合作方式,引進企業入校,在校園內為企業預留辦公場所,如洛菲納公司在校內投資建設電子商務創業模擬實訓室,將企業辦公場所搬至校內,由企業委派精英員工在校對學生進行駐點培訓。企業節約了辦公開支、人力資源成本,更樂于參與校企合作與現代學徒制實踐中去。
吉安職業技術學院成立學生在學分與實習工資的雙重激勵下,學習到了電子商務專業技能理論知識,又能迅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收益與成果直觀可視,考核機制完善,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校企深度合作,企業也為校內教師提供了培訓機會與學習場所,解決了教師創業實踐經驗不足的困境。
現代學徒制模式的推行有利于促進創業創業型人才的培養,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電商專業結合自身優勢開展了現代學徒制與創新創業班試點實踐,保證了學校、學生企業的切身利益,做到了三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