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穎(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人力不是成本,恰恰相反,人力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縱觀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歷史,它經歷了經驗管理、科學管理、現代管理三個發展階段,并先后提出了雇傭勞動管理、勞動人事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茖W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培養酒店行業優質人才的基礎,更是推動酒店發展的動力。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人力資源是不同行業獲取并保持成本優勢的控制因素。人力資源管理在廣義上指的是擁有正常智力的人,人口的存在是其計算的基礎。對一定物力相結合的人力進行合理的培訓、組織和調配,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盡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實現組織目標。而在狹義上則指兼備體力勞動能力和智力勞動能力的人數的總和,主要從數量和質量兩個層面進行探討。在商業社會,人力資本一直都是最關鍵的生產要素和競爭砝碼。
毋庸置疑,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確定首先要緊密聯系經濟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以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為例,目前我國從事酒店業的管理人員中主要有兩類管理人群:一類是低學歷人群,他們從基層做起,經驗豐富,但是其專業基礎較難應對管理層任職的要求;另一類是學歷層次高,但所學專業并不是酒店管理類專業,因此對于這個應用性極強的行業,他們往往需要花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熟悉酒店的管理?;诖?,我們可以說目前酒店業最缺乏的并不是專才,更多的是需要集理論、實踐、公關、外語等知識技能于一身的有一定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所以,酒店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圍繞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熟練掌握酒店管理專業理論知識、服務技能,能勝任酒店企業基層管理崗位需要這一總體要求進行全面設定。
要讓學生經過高職院校培養階段后能夠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應用性專門人才,在學生培養階段就必須讓學生在學校期間,通過諸多實踐環節深入到企業中去,在畢業之前提前熟悉企業管理環境,積累企業管理經驗,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創業能力以及綜合素質,以解決目前市場和學生供需脫節的矛盾,拓寬專業所培養學生未來的就業面。
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著缺乏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現象。高職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領,更是要應該教給學生創新的方法和能力,培養全面的創新型管理人才,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程教學為重點、學生學會掌握儲存現有知識為出發點和歸宿點的教育模式,轉變教育模式為轉向智能教育,開展通才教育,克服目前大多數學生存在的過弱的文化陶冶、過窄的專業教育的弊端。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正在加速融入市場化、知識化、信息化和一體化的進程,市場的微觀主體更是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行業競爭力的強弱歸根結底由行業擁有的人才數量和質量所決定,而各個專業學生的最終培養水平更是和院校的師資水平等緊密相關。一個院校師資水平的界定涉及教師的儀容儀表、言語以及專業技能等多個方面,重視師資力量的綜合提高有助于高校學生的綜合發展。
高職教育要服務的,看似是家長,實際上是社會。我們是在為社會培養人才,為社會教化成員?;厥卓?,我們的學生時代確實很滋潤,很多事情背后都不會有清晰的問責機制,只對自己負責。例如,考試沒有考好或者論文沒有思路,這些都沒關系,只有你自己知道。但是,當你參加工作后,每個公司都會有一套完善的獎懲機制,獎懲機制并不是作擺設的,而是切切實實的執行機制。事故出現后,會有復盤總結,這既是總結經驗教訓也是明確責任人范圍的過程。這些機制保證每個人都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努力避免出現差錯,從而催生一個個具有高度職業化特征的個體。職業化就是做一份職業對得起公司付給你的這個薪酬回報,并且讓跟你在工作場景下打交道的人感覺你跟這個崗位是相匹配而且舒服的。最基礎的,是要認真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講幾個反面例子:XX公司財務部門工作人員小B給客戶開個發票都能開錯抬頭,合同都能把章蓋錯。XX公司人力行政部門小C給員工的離職證明開錯入離職時間,讓員工沒法在新公司及時報道。每個人都是社會協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自己的基本本職工作我認為是最起碼的對自己收入和工作的尊重。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盡量做到好好說話和保持情緒穩定,除了要能夠做哈本職工作,還要能夠與他人進行很好的協作和溝通,承受帶給自己的壓力和不合理的對待,在做對的基礎上更加高效率的完成工作。除此之外,每個人還要很清晰自己的服務邊界和工作邊界。舉個例子,我從事的管理咨詢行業,做顧問行業的人都應該清楚自己的本職工作是幫助企業解決問題,而不是越俎代庖的代替客戶做決定。在這樣的服務要求下,我們要做的是給客戶搜集足夠多的資料并進行充分的信息分析而不是強制性的代替客戶做決策,這就是保持邊界感。老板在工作上身為領導,在工作中可以指導下屬的工作的,但應逼著讓下屬下班后一起吃飯喝酒搞無意義的團建,這就是沒有邊界感的表現。高職教育的環境就是要幫助學生樹立職業化思想,讓學生能夠提前適應走向社會。
《大學》里有一句很經典的話,大學之道,在于明德,在于新民,在止于至善。所謂高等教育,不是為了將人訓練成機器,每天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而是要引導學生適應社會,提升學生素質、判斷能力和價值觀,學生在高等教育背景下也要保持自律,不能太散漫,要有自己的牧鞭,不能整天無所事事,這樣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時,才具不可替代性,其次還要注重實踐,注重創新教育,樹立個性化教育的思想,不能扼殺人才的創造性,這才是正確的人才培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