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細妹(江西洪州職業學院)
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而不是主導作用,但是教師在教學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師應該清楚自己的重要性,也應該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同時還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經濟學教學有效性。就目前而言,還有很多教師因為自身知識體系落后,而導致所培養出來的學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也滿足不了崗位的需求。在傳統教育教學中,教師主要就是照本宣科,將課本上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教授,而學生就是被動接受知識,這樣不但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和教師之間也難以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實踐解決現實問題。
經濟學學科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在經濟學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理論知識,而屬于實踐操作的部分相對較少。但是教師不能因此就不重視經濟學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理論知識,也能夠幫助學生創新思維模式,激發學生主觀的東西,提高課堂效率。
我教育教學模式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非常注重考核環節,經濟學也不例外。在考核內容中,理論知識占據了大部分,實踐內容卻只是一小塊,這樣會引導學生輕視實踐內容,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而考核方式大部分都是筆試,所以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學生無法發散思維,同時筆試所考核出來的成績,并不能反映出學生全面的學習情況。
教師應該改變學生的觀念,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的知識,因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的教學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知識水平。而想要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就應該找到正確的教學方式,轉變自己的教學思維,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教師也應該不斷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配合下,教學效果才能夠得到顯著的增強。我國發展越來越迅速,科技進步的也非常明顯,教育事業在這樣的背景下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教師就更應該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引導學生了解創新的意義,并幫助學生養成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
現階段,因為大部分人對經濟學的了解并不是非常全面,所以經濟學的應用范圍非常狹小,無論是市場還是企業,對于經濟學的認識都不夠全面。而經濟學因為缺乏足夠的重視,也沒有得到及時的更新,我國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中還存在著較大差距,教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經濟學知識也非常枯燥,無法激起學生的興趣,更難以在生活中得到應用。在西方教學理念中,為了能夠提高經濟學教學效果,會在經濟學課程中也穿插不同學科的知識,使學生對經濟學知識和理念了解的更加透徹,而學生也會認為這樣的學習是否有趣味性的。學生才是教師的重點教育對象,所以教師應該多多關注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按照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學習規律,對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經濟學的魅力,并樂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經濟學。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討論和表達的空間,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行研究,發表自己對事物的看法。
想要推動學生的發展,那么教師就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按照學生的學習規律,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注重師資隊伍的培養,不僅要增加教師的數量,更要保證師資的質量。經濟學內容和我國建成全面小康社會進程緊密相連,因此對教師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學歷教育,還要通過國培、省培計劃,通過集中培訓、網絡培訓等模式,加強對經濟學課程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對外交流,才能使教師的知識結構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加快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除此之外,教師也應該適當的改革考核方式,只有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才能夠全面的評測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同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最終考核成績并不代表著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的平時成績也非常重要。而在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考核中,應該多元化考核方式,將作業完成情況也記錄考核中,這樣才能夠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水平。
因為我國經濟市場發展越來越迅速,所以經濟學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而為了提高經濟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