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麗麗(重慶師范大學涉外商貿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發展鄉村旅游是農村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也是涉及多個利益主體的系統工程,既關乎當地居民,又涉及政府管理部門、旅游經營企業等多個參與主體,且相互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因此,通過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很有必要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進一步明確各利益主體的角色定位和作用發揮,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匯聚發展上的合力。
隨著鄉村旅游逐漸成為我國民眾旅游消費的主戰場,鄉村旅游的扶貧功能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因此,鄉村旅游扶貧成為近年來旅游管理專業研究的熱點課題。重慶市合川區鄉村旅游資源較為豐富,這為發展旅游產業提供了至為關鍵的優勢條件,這也為抓好合川區扶貧脫貧工作提供了決策選擇和目標方向。重慶“十三五旅游規劃”中提出建設“國際鄉村旅游示范區建設重點項目”,在這些重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以利益相關者理論作為支撐,研究總結分析合川區鄉村旅游扶貧發展中模式、成效以及存在的問題,使鄉村旅游成為助推合川脫貧攻堅的支柱型產業。
一是用利益相關者理論來分析合川本地鄉村旅游扶貧,切實將產、學、研相結合,努力將理論知識與科研成果轉化助推地方經濟生產力提升。二是通過文獻檢索發現,有學者對重慶“兩翼”地區旅游扶貧進行研究,可目前還未出現研究關于合川鄉村旅游扶貧的有關課題,本課題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該領域的研究空白。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運用最早是在公司治理范疇,旨在通過各利益相關者長期有效的合作,創造惠及各方的價值和利益。目前,國內學者大多處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引入階段,吳必虎等學者將其應用于旅游規劃之中。鄉村旅游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游吸引物,以當地社區居民為開發和利益主體,以追求“回歸自然”的城市居民為目標市場,因此,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一般包括旅游企業、當地社區、旅游者和政府組織。鑒于政府發展經濟、當地居民擺脫貧困、企業投資獲取經濟效益、旅游者獲取更多的體驗。本文從旅游企業與旅游者、當地社區與地方政府、旅游企業與地方政府部門等方面彼此依賴和牽制的的博弈關系入手,分析倡導各利益相關者加強協作的思路和舉措,以促成多方共贏目標的達成。
通過開展鄉村調查,深入了解合川農村發展現狀,鄉村旅游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的基本情況。通過綜合運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對鄉村旅游利益相關者進行對比綜合分析研究。
合川位于重慶西北部,毗鄰兩江新區,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匯流而得名,更因釣魚城保衛戰改變歐亞戰場格局而聞名于世,歷史文化厚重,建制2300多年,是國家衛生區、全國文明城區提名城區、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全國科普示范區、中國休閑垂釣之鄉、全國兒童畫之鄉。合川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旅游資源豐富,有國家級、省(市)級、區(縣)級風景區6處,文物保護單位33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處、重慶市級森林公園1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1處,其豐富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合川重視發展鄉村旅游,打造了友軍生態園、天龍谷、雙龍湖等康體游樂休閑度假地,塑造了合川桃片、古樓枇杷、淶灘米酒、獅灘豆干等知名特產,舉辦鄉村旅游節、釣魚城龍舟文化藝術節等旅游品牌,在帶動消費、形成產業、拓寬增收渠道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第一批320個擬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鄉村名單中,重慶上榜9個,其中建于北宋年間的合川淶灘鎮二佛村榜上有名。
鄉村旅游,是利用當地資源稟賦發展的旅游業態,面對的游客對象多為周邊人口密集的城市、鄉鎮群體。具體表現出游客自駕居多,且多集中在周末、節假日出游。合川的鄉村旅游扶貧模式相對來說比較單一,以解決當地一些勞動力和為鄉村旅游地提供一些農產品原材料為主,還未形成比較良好的模式。
1.鄉村旅游者存在的利益問題。由于合川鄉村旅游地相對偏僻,基礎設施配套不足、承載能力較弱,導致游客的體驗弱;合川鄉村旅游景點規模小且分散,內容簡單,特色不明顯,也降低了游客的滿意度;有些鄉村旅游點區位優勢較差,與城市、景區結合不緊密,加之宣傳不到位,影響力較弱,整體吸引力不足。
2.當地政府方面存在的問題。由于資金短缺和招商引資不力,導致政府難以融合合川地區零散的鄉村旅游地,品牌意識淡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跟不上,導致旅游企業為當地政府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偏低。
3.旅游企業方面存在問題。旅游企業重在盈利,大多企業基于多種原因導致經營不善,除了友軍生態園以外幾乎都處于虧本的狀態。部分旅游企業主思維比較保守,不敢大刀闊斧的改革,不愿投入太多資金,這樣就導致鄉村旅游地缺乏創新、缺乏新鮮的活力。
4.當地貧困參與者的利益問題。貧困參與者的訴求在于獲取更多的收入,但是鄉村旅游地的經營狀態不佳導致他們收入也不高。因此,只能利用一些經營素質能力一般的老年人、家庭婦女參與其中,而更多有干勁的年輕人則選擇外出打工,發展前景、待遇福利等吸引力不足,難以促使他們返鄉參與。
針對扶貧過程中遇到的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化對旅游扶貧工作的認識,需要遵循旅游經濟發展規律,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真正發揮高質量鄉村旅游發展帶動產業發展,最終實現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結合當前合川發展實際,從抓好要素保障、彰顯地域特色、推進產業融合三個方面探討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的優化路徑。
旅游部門作為行業管理部門,負起牽頭責任,做好產業發展要素保障。通過用好用活脫貧攻堅扶持政策、積極改善基礎服務設施、引進專業化人才、推出多樣化培訓、支持企業提高經營管理、加大全方位宣傳推介,提高服務水準;指導合川域內鄉村旅游地進一步明確定位,突出特色,差異化發展。同時,根據合川旅游資源的分布進行適當的融合發展,充分利用好各大旅游推介會,加強對合川鄉村旅游品牌特色推介力度。
政府管理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以農業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旅游為平臺,以項目為抓手,積極探索扶貧產業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的新模式。
堅持統籌規劃、科學規劃,立足當地特色優勢,做好頂層設計,因時因地制宜盤活各類資源,大力挖掘合川鄉村旅游特色產業。通過引導農民結合自身意愿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建設,比如經營農家樂、銷售土特產品、加工手工藝品等,在差異化發展的基礎上,做到“一村一特色、一鎮一品牌”。
鄉村旅游地定期對參與者進行培訓,力求提高本身的素質及工作能力,更好地為鄉村旅游地服務。旅游企業根據效益適時合理調整當地參與者的待遇,吸引更多的年輕有為的鄉村旅游愛好者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