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指的是由于內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在短時間內將肺動脈主干及分支堵塞,并造成病人出現肺循環障礙、右心功能受損及肺動脈壓升高等病理變化的臨床綜合征[1]。急性次大面積肺栓塞(ASPE)是急性肺栓塞的一種常見類型,是指通過超聲心動圖等檢查結果證實病人全身動脈壓正常,但存在著右心功能不全的非大面積肺栓塞,可造成病人出現呼吸困難、右心功能衰竭、休克及劇烈胸痛等癥狀,如果不及時有效治療可導致死亡[2]。老年惡性腫瘤病人血液處于高凝狀態,且長期臥床,故更易發生ASPE,嚴重威脅病人的生命健康[3]。國內外指南均表明,針對惡性腫瘤合并肺栓塞病人,低分子肝素鈉是該疾病的首選治療方法,盡管上述藥物均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仍存在部分病人療效不佳等不足,還需優化治療[4]。為此,本課題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鈉對老年惡性腫瘤合并ASPE病人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98例合并惡性腫瘤的老年ASPE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2組病人性別、年齡、腫瘤類型、肺栓塞部位及合并癥等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病例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根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癥的診斷與治療指南》[5],確診為ASPE病人;(2)由影像學及病理學等檢測方法,確診為患有惡性腫瘤,且均為早期階段的病人;(3)年齡60~75歲。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損傷及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病人;(2)預期生存期小于3個月的病人;(3)嚴重藥物過敏的病人。終止標準:(1)出現嚴重藥物不良反應;(2)病人自行改變治療方案或不配合治療;(3)死亡。本研究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及其直系親屬均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病人一般情況比較(n, n=49)
1.3 治療方法 病人均接受控制血壓、止痛鎮靜、吸氧、抗感染等基礎治療,治療期間停止化療、放療等抗腫瘤治療,出現心律失常的病人還需給予利多卡因。對照組另給予低分子肝素鈉(江蘇萬邦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3110212及2015061392;國藥準字H20020179),200 IU/kg,皮下注射,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同時給予鹽酸川穹嗪注射液(常州制藥廠有限公司;批號:2013121981及2015020129;國藥準字H32024642;規格:2 mL:40 mg/支),1支/次,1次/d,用300 mL生理鹽水溶解后靜脈滴注。2組的治療時間均為14 d。
1.4 療效評價標準 治療結束后,對2組病人進行療效評價[6]:顯效,即病人呼吸困難、胸痛胸悶等臨床癥狀均消失,且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等影像學檢查結果表明病人肺動脈血栓基本消失、肺動脈血管通暢;有效,即病人呼吸困難、胸痛胸悶等臨床癥狀部分消失,或均得到緩解,且多層螺旋CT、肺動脈造影等影像學檢查結果表明病人肺動脈血栓部分消失、肺動脈血管部分通暢;無效,即臨床癥狀、肺動脈血栓及肺動脈血管均無改善甚至出現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
1.5 觀察指標
1.5.1 凝血指標:治療前后,分別抽取病人肘靜脈血5 mL,檢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D-二聚體及凝血酶時間(TT)水平。
1.5.2 動脈血氣指標:治療前后,采用血氣分析儀(DI-17型;日本島津公司)檢測2組病人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水平。
1.5.3 右心功能指標:治療前后,分別采用超聲心動圖檢測2組病人右室直徑、三尖瓣反流差壓、肺動脈壓、右房內徑、腦鈉肽(BNP)及肌鈣蛋白(cTnI)水平。
1.5.4 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所有病人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包括心電圖、肝腎功能及血尿常規等。

2.1 2組病人療效比較 治療期間,無病人死亡或自動退出研究等病例脫落。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病人療效比較(n,n=49)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病人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病人TT、D-二聚體與APTT水平均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上述凝血指標水平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病人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s,n=49)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病人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病人PaO2及PaCO2水平均基本一致,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病人PaO2水平均明顯增高,PaCO2水平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上述動脈血氣指標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2組病人治療前后右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病人右室直徑、三尖瓣反流差壓、肺動脈壓、右房內徑、BNP及cTnI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上述右心功能指標均明顯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4 2組病人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s,n=49)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5 2組病人治療前后右心功能指標比較(±s,n=49)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 治療期間2組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期間,所有病人均未發生顱內出血等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中發生1例牙齦出血、1例鼻出血、2例輕微轉氨酶增高及2例皮疹;對照組1例牙齦出血、1例鼻出血、1例輕微轉氨酶增高及2例皮疹。病人出現上述不良反應后,均未停藥處理,自行得到恢復。
老年惡性腫瘤病人是ASPE的高危人群,主要是由于癌細胞可誘導機體癌促凝物質及組織因子的大量釋放,造成病人血液長期處于高凝狀態,易造成血栓,而腫瘤組織還可壓迫靜脈血管,且病人長期處于惡病質狀態,活動量少,血容量不足,造成病人的靜脈血流淤滯,血栓的發生率增高,最終導致肺栓塞[7]。目前,臨床對于合并惡性腫瘤的肺栓塞,主要治療原則為緩解低氧血癥、改善右心功能不全、迅速解除阻塞等,其標準治療藥物以低分子肝素等為主,然而盡管該藥物具有一定的療效,但仍存在諸多不足,還應不斷進行優化治療[8]。諸多研究結果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肺栓塞等多種呼吸系統疾病療效常優于單一西藥治療[9]。為此,筆者采用川穹嗪注射液聯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合并惡性腫瘤的ASPE,期望為該疑難病的治療提供一定的依據。
川芎嗪注射液是臨床常用的現代化中藥注射劑,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血栓的發生,對于改善病人肺部微循環具有重要意義[10]。此外,川芎嗪還可能夠抑制肺部及全身局部炎性介質的合成與釋放,改善病人炎癥水平,緩解由于炎癥所造成的組織損傷[11]。與此同時,川芎嗪注射液還可通過影響惡性腫瘤病人機體花生四烯酸代謝作用,調節血小板功能,最終達到緩解病人的血液高凝狀態,改善血瘀癥狀與體征的目的[12]。低分子肝素鈉具有較強的抗Xa活性,可在體內及體外產生較強抗血栓作用,臨床常用于急性深部靜脈血栓、預防血凝塊形成及不穩定型心絞痛等疾病[13]。
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病人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病人治療后凝血指標、血氣指標和右心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提示川穹嗪注射液的使用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緩解合并惡性腫瘤的ASPE病人血液高凝狀態及缺氧癥狀,改善其右心功能。此外,所有病人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提示本研究治療藥物安全性較好。然而本研究仍存在樣本量較少等不足,后續還應進行不斷的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