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人口逐步進入老齡化,膝關節疾病已成為困擾老年人的頑疾之一,嚴重影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降低其生活質量。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能有效糾正關節畸形,解除關節疼痛,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1]。老年病人基礎疾病多,機體功能下降,對疾病缺乏認識,手術和麻醉作為應激源,可導致病人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心理情緒,尤以焦慮最為突出,嚴重干擾手術和麻醉順利進行,影響病人預后[2]。對老年TKA病人實施有效護理干預措施,能減輕病人焦慮情緒,減輕疼痛,有利于提高手術成功率及護理效果。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對行TKA的20例老年病人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我院擬行TKA的老年病人4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20例。其中對照組男10例,女10例,年齡68~80歲,平均(72.9±2.1)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及以上4例。骨性關節炎14例,類風濕性關節炎4例,創傷性關節炎2例。干預組男8例,女12例,年齡68~82歲,平均(73.1±2.2)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及以上5例。骨性關節炎13例,類風濕性關節炎4例,創傷性關節炎3例。2組病人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疾病類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術前護士到病房訪視,閱讀病歷,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對病人進行健康宣教;手術當日,巡回護士熱情接待病人,核對病人的基本信息,安撫病人的不良情緒,協助麻醉師完成麻醉;術中密切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配合手術醫生完成手術,及時術后隨訪。
1.2.2 干預組護理措施:干預組在臨床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2.1 心理護理:采取一對一的方法,術前1 d由當天手術巡回護士攜帶手術室自制手術須知手冊、TKA知識小冊子,前往病房訪視病人,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飲食、生活習慣、營養狀況等情況。對性格內向、不善言語的病人主動熱情,充分尊重關心病人,了解病人的顧慮,鼓勵病人提出疑問,并做好細致的解釋和安慰工作;對性格外向、性情急躁的病人,安撫其不良的情緒,耐心傾聽病人焦慮的根源和需要的幫助。講解有關控制和緩解焦慮情緒的方法:如保持樂觀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選擇輕松、愉快、舒緩的音樂,觀看電視節目,暗示、分散注意力等,鼓勵病人做有規律的深呼吸練習,指導病人漸近性肌肉放松訓練運動,盡量安排在安靜的環境下,光線柔和,溫度適宜,衣著寬松,半坐位或仰臥位,每次10~15 min,2次/d,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降低病人的焦慮情緒。
1.2.2.2 知識宣教:訪視時主動講解TKA的相關知識、手術室的環境、簡單的手術過程、麻醉方式、術中的配合要領及注意事項,介紹手術醫生及其優秀團隊、增加醫患之間相互信任。對年齡大、文化程度低、聽力差、理解力低的病人,護士應不厭其煩、反復強調直至病人明白,通過自制的手術須知手冊、圖片、視頻、口頭及文字敘述,請已手術成功的病人講解親身體會,解除病人焦慮不安的心理情緒,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3 家庭支援:爭取家庭成員的支持和配合,讓病人和家屬參與制訂護理計劃,并督促病人實施,協助病人正確完成。對無人照料的家庭,提供護工看護。對經濟條件較差的病人,提供醫保、農保的結算方法,提前做好預算。
1.2.2.4 術中護理干預:由術前訪視的護士迎接病人入室,病人離開親人的陪伴,進入陌生環境,護士應主動自我介紹,簡單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做好心理安撫。由于老年病人耐受性差,反應慢,在護理過程中,應耐心細致地解釋,每項操作提前告訴病人做好心理準備,操作中動作應輕柔、敏捷、準確,給病人安全親切感,消除焦慮、恐懼、緊張的情緒,更好地配合手術的進行。術中保證病人靜脈通路處于通暢狀態,輸入的液體和沖洗液要經恒溫箱加溫,以使病人體溫保持恒定狀態。術中密切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征,觀察病情變化,隨時配合手術的進展,縮短手術時間,術畢擦凈傷口周圍的血跡,及時覆蓋被單保暖,和麻醉師一起護送病人至病房。
1.2.2.5 術后護理干預:改變病人對疼痛的恐懼及傳統的認為鎮痛藥對人身有傷害,尤其是鎮痛藥成癮的錯誤理解。有效的止痛緩解病人的心理壓力,減輕其焦慮程度[3]。術后及早進行康復訓練,指導病人正確的訓練方法,早期有效地進行功能鍛練,能有效地改善關節血液循環,控制腫脹,減輕疼痛,促進術后恢復[4-5]。
1.3 觀察指標 采用Zung編制的焦慮自評量表[6](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評定焦慮病人的主觀感受。比較2組病人干預前(手術前1d)、干預后(手術后第2天)的焦慮評分,它包含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評分越高說明焦慮程度越高,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以上為重度焦慮。觀察2組病人術后各時間點的疼痛評分情況,以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病人的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尚可忍受;4~6分為中度疼痛,影響睡眠;7~10分為重度疼痛,難以忍受。觀察2組病人出院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調查問卷進行評估,總分0~100分,得分80~100分表示十分滿意;60~79分表示基本滿意;<60分表示不滿意。

2.1 2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 2組干預前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病人干預前后SAS評分比較(±s,分,n=2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病人術后VAS評分情況比較 干預組術后VAS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病人術后VAS評分比較(±s,分,n=20)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病人出院滿意度情況的比較 干預組病人出院滿意度為8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TKA病人多、風險高、創傷大,老年人機體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降低,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易使病人產生較強的心理應激反應,特別是老年病人,越接近手術期應激反應越強烈,當應激超過機體承受范圍,就會導致生理、心理及行為等多方面的改變,易產生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而焦慮又是其中最為典型的癥狀,這些不良負性情緒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內分泌、循環系統功能紊亂,嚴重者還會誘發冠心病、腦血管意外[7]。因此,對病人焦慮癥狀必須給予高度重視和關注,著重了解老年病人心理需求,設法緩解病人心理顧慮,提高老年病人對TKA的認識,配合完成手術治療及正常功能鍛煉,盡快恢復肢體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使病人早日康復[8-9]。
本組研究中,2組護理干預前SAS評分無明顯差異,干預后干預組的SAS評分較干預前明顯降低,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有效護理干預能減輕病人的焦慮情緒,緩解心理壓力,積極配合手術和治療。干預后干預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說明護理干預還可減輕病人術后疼痛,提前介入肢體鍛煉,有效預防肌肉萎縮、關節僵硬、下肢靜脈血柱形成,促進患肢功能恢復。經護理干預后干預組病人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護理干預不僅可以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同時還能提高相互間的信任,利于病人術后恢復,有效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