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成,呂光輝,阮平平,陳黎
(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藥學部,十堰 442000)
患者,女,46歲,體質量55 kg。2018年2月9日因“尿急、尿頻、尿痛、雙側腰痛3 d”入我院急診科就診。患者訴3 d前突感夜尿較往日增多,次日癥狀加重,白天約1 h一次,量少。夜間無活動,小便次數較平日增加3或4次,伴有尿痛、雙側腰痛,痛時難耐,平躺休息可緩解。病程期間出現數次發熱,最高體溫38.8 ℃,通過口服右旋布洛芬口服混懸液15 mL退熱。當日上午出現血尿,遂入院就診。患者往日體健,無腎功能不全,無皮膚性疾病,無腰部傷病史,無食物和藥物過敏史。入院體檢:體溫36.7 ℃,脈搏115次·min-1,呼吸29次·min-1,血壓112/80 mmHg(1 mmHg=0.133 kPa)。血常規:白細胞計數12.5×109·L-1,中性粒細胞比例88.2%;尿常規結果:支原體(+)。診斷:尿路感染。考慮病情特殊性,收至婦科住院治療,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商品名:艾瑞得安,廣東健信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每瓶0.1 g,批號:201712022)0.2 g,qd,靜脈滴注,滴速40滴·min-1。2018年2月12日,患者晨起發現雙側肩膀和腹部局部出現數個小水泡,無瘙癢,無痛感。11:00在靜脈滴注完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后約1 h,患者起身下床活動時發現全身皮膚紅腫,并有大小不等的透明水泡,其中最大直徑約為5 cm,最小直徑0.1 cm,尤其在臀部、背部和四肢分布最多。考慮患者出現嚴重的剝脫性皮炎,暫停使用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為防止癥狀惡化,遂立即吸氧,同時給予注射用地塞米松10 mg靜脈推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維生素C注射液2.0 g、葡萄糖酸鈣10 mg靜脈滴注。為防止大水泡自行破裂引發感染,聚維酮碘消毒后無菌注射器抽出泡內液體,再將適量“苯扎溴銨酊”注入水泡內殺菌。小水泡未加處理,自行吸收,表皮脫落部位涂抹燙傷膏,皮膚紅腫未破損處涂擦爐甘石洗劑。叮囑患者注意手部衛生,加強營養,禁止抓摳水泡和瘙癢處。皮膚科專家會診后,予靜脈滴注維生素C注射液2.0 g,qd;注射用葡萄糖酸鈣10 mg,qd;同時口服馬來酸氯苯那敏片4 mg,tid;地氯雷他定片10 mg,qd。2018年2月15日,患者皮膚癥狀好轉,紅腫減輕,背部和四肢經處理后的大水泡處色素沉著,表皮脫落,開始結痂,小水泡自行吸收。遂更改醫囑:停用維生素C注射液和葡萄糖酸鈣注射液;繼續口服馬來酸氯苯那敏片4 mg,qd;地氯雷他定片10 mg,qd。2018年2月18日,皮膚不再紅腫,水泡完全消失,表皮脫落處開始脫痂,患者可自由活動,遵醫囑停藥。
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為廣譜四環素類抑菌藥,臨床上除了廣泛應用于革蘭陽性菌和陽性菌引起的感染,對支原體、衣原體和立克次體等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1],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不適、皮膚疾病、腎毒性、超敏反應等。目前,有關多西環素引起不良反應的個案報道多是低血糖[2]、牙齒黃染[3]、腎損害[4]、靜脈炎[5]、消化系統不適[6]等。
本例患者既往無皮膚性疾病,無腰部傷病史,無食物和藥物過敏史。因尿急、尿頻、尿痛3 d出現血尿,入我院急診就醫。尿常規顯示支原體引起的尿路感染后,住院使用注射用多西環素抗感染治療,且患者往日未使用過該藥品。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在連續靜滴注射多西環素第4天,有合理的時間關系。患者在入院治療期間飲食和入院前相同,均不曾出現皮膚性疾病。因此,不良反應的發生可以排除食物和疾病本身的影響。患者在治療期間一直使用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未聯合使用藥品,可排除其他藥品的影響。結合患者不良反應出現的時間及癥狀,根據Naranjo法藥物不良反應因果關系[7]評分為4分,患者全身性水泡的發生可能由注射用多西環素引起。
剝脫性皮炎是藥物經不同給藥途徑進入體內后引起的皮膚炎癥反應,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潮紅、脫屑、水泡等,屬于嚴重的變態反應,報道稱其可能為Ⅳ型變態反應或重金屬藥物的毒性引起[8]。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引起水泡的不良反應少見[9],目前尚無其發病機制的系統研究。其發生機制除了與機體免疫反應有關外,還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①藥品生產過程中攜帶的β-多西環素、美他環素、4-表多西環素、土霉素等雜質[10]以及運輸、儲存過程中生成的降解雜質可能會導致水泡的形成;②配置的藥物靜脈輸液酸堿度、滲透壓、微粒大小以及藥物配置所處的環境不佳、輸液管理不當也會引起不良反應;③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在連續用藥的第4天,具有遲發性,可能是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在體內蓄積引起的,具體的致病機制有待研究。該例提示,注射用鹽酸多西環素可導致全身性水泡的變態反應,在用藥前應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防范嚴重不良反應的發生。對于長期用藥者,警惕發生遲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