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仇萍(江蘇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在生源多樣化背景下,依據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需求,調整并制定《高級日語》課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充分體現“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個性化教學”的特點,在教學模式上給出分層教學這一新思路。通過課程改革,探索分層教學模式,在充分了解學生差異的基礎上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針對性的加強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設計和學習指導,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較好發展。
“分層教學”誕生于美國,大致經歷“初步發展→衰退→恢復→興盛”四個階段,影響頗大的有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Benjamin Bloom,1956)倡導的“掌握學習”教學理論,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1960)提出的“發現學習”理論。20世紀80年代我國引進“分層教學”概念,隨后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層教學”概念(徐廣洲,1999;王映,2004)、“分層教學”理論基礎(車勇鶴,2010;龔亞群,2009)、“分層教學”實踐(熊川武,2006)等。將“分層教學”應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及其改革的研究占了絕大多數,鮮有關于日語專業課程分層教學模式的研究。另外,雖然“分層教學”有“分班分層教學”“走班分層教學”和“班內分層教學”這三種形式,但對“分班分層教學”研究較多,對“走班分層教學”研究較少,對“班內分層教學”研究更少,研究的理論也多為有關分層的抽象的方法,對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的技巧及課后評價闡述不夠,這些都給日語人才的培養留下了較大的想象空間。十三·五規劃以來,分層教學模式受到熱捧,通過將學生按照一定標準進行區分,實現教學的針對性。分層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全面了解,并根據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際操作能力、個人性格特點等方面予以區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得到最好的發展[1]。
在《高級日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不足以達到教學目的,分層教學模式有著巨大優勢,創新分層教學模式顯得很有必要。一方面對教師而言,將不同類型的學生分成不同群體,可以幫助教師提高上課效率,針對性的教授學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要求;一方面對學生而言,分層教學模式讓同類型學生聚集一起,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效。
(1)分層教學模式認識不到位。近年來“分班分層教學”“走班分層教學”等顯性分層教學弊端日益顯現,班內隱性分層教學逐漸受到關注,“分層教學”的研究拓展到如何分層、怎樣分層才有效。
(2)分層教學局限性突出。當前大多數教師只將學生進行分層后區別對待,這與分層教學的本質相脫離,且不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分層教學的對象包括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流程及教學方法等,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分層,還可從教學內容等角度切入實施分層教學,促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3)分層教學教考脫離。高校的教學與考核合并現象比較明顯,教學活動沒有考核作為支撐,難以實現長遠發展。分層教學需要根據學生個人情況展開教學活動,但由于學生分層后,教師對學生考核不順暢,多以報告、小論文為主,學生對主題研討較少,缺乏針對性考評,這樣教學活動就缺乏指導,分層教學效果欠佳[2]。
現有的分層教學模式多采用分級分班制,而《高級日語》課程擬采用“班內隱性分層教學”的方式,即在保持自然班的前提下,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及考核方式,從最優化的方案出發,加強語言策略意識,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穩定的群體接受教師指導,使語言習得過程在一個祥和輕松的環境中進行,從而提高語言習得效果。這對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推進日語專業教學改革,提高學生日語綜合能力,提升日語人才培養質量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1.聽力教學
語言的學習都從聽力開始,傳統的聽力授課都采用“老師播、學生聽”的方式,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聽力水平提升緩慢,還容易產生倦怠心理。學生經過初級階段和中級階段的學習,對日語有了一個基本認知,能運用日語進行簡單交流,但不同學生依然存在能力上的差別。為了提高學習效率,采用分層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向學生發放電子問卷,進行數據分析,區分學生日語水平、實踐能力、職業規劃,將學生分為三個小組。在聽力教學過程中,分別給三個組播放不同內容的聽力音頻,同一組學生坐一起學習,實現因材施教,提高日語聽力的學習效果。
2.口語教學
日語學習“張嘴說”是關鍵。一些學生由于性格較為內向,不愛與人交流,口語水平較差,空有知識而不會實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高級日語》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口語情況,包括日語口語練習環境、觀看日語動漫等,將學生按照口語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每個層次的學生分別設置不同學習任務和教學目標。第一層次是高級段,教學目標是熟練使用日語進行溝通,能翻譯基礎的日語文獻;第二層次是中高級段,教學目標是流暢運用日語進行朗讀,無表述和語法錯誤;第三層次是中級段,教學目標是基本能采用日語進行交流,出錯率較低。
3.讀寫教學
日語讀寫能力是《高級日語》課程教學目標的重點。通過初級中級階段的學習,學生已擁有基本的日語讀寫能力,但距離《高級日語》的讀寫能力還有較大差距,且每個學生的日語讀寫水平不同。《高級日語》的分層教學,根據隨堂讀寫測驗將學生分為不同層級,但不同層級的學生在讀寫教學中都應一視同仁,這樣學生才都能有所收獲、有所提高,不會因區別對待而自尊心受挫。
4.學業評價
分層教學采用“N+1”學業評價模式,不以單一的考試模式來評價學生。過程性評價(N)和期末考試(1)中,“N”是各種形式的過程性測試如大作業、期中測試、讀書報告、階段性測試、討論、報告等。“N”與“1”比例根據實際情況分為50:50、40:60、30:70等,旨在全面考察學生的專業能力,鼓勵學生的縱向進步。
社會對日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將產業與教學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相互聯系,能快速培養社會亟需的日語專業人才。
(1)梳理課程體系,打造特色課程。打破傳統觀念禁錮,根據企業所需的人才素質能力,融入課程體系、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中,設計符合人才發展的培養方案,優化《高級日語》課程的設計,打造既體現辦學特色、又考慮教學目標的特色教育。深化社會發展需要推動產教融合,培養學生日語知識技能,擴大學生就業領域[3]。
(2)深入產教融合,注重實踐教學。深入參與日語實踐項目,增強日語人才的應用性,提高專業人才的素養。在《高級日語》課程教學中,充分考慮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開展實踐項目,提高學生的日語運用能力。通過與企業建立實踐基地,將企業實習實訓納入培養方案,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語言應用環境,根據企業實際需要進行人才培養方案定制,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體會到企業的真實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創新教育活動,提高綜合能力。課程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在《高級日語》課程中培養學生日語能力和綜合素質,將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培養目標,構建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加強溝通、團隊協作、動手實踐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中日經濟貿易發展日漸密切,對日語專業人才提出新要求。分層教學是高等教育的發展訴求,只有尊重學生現狀,針對性開展《高級日語》課程教學,才能培養出社會亟需的應用實踐強、綜合能力高的日語人才。在《高級日語》課程教學中引入分層教學模式,推動產教融合,就能有效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有效激發學生創造力,從而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促進經濟的發展,促進國家的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