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恒俊 覃志華 張勁(嚴恒俊,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覃志華,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張勁,南寧職業技術學院)
大學生是最具創新創業潛力的群體之一,大力推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培養新時代全方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也在逐步開展探索與實踐,目前雖然已初見成效但還是存在許多問題仍待解決。目前一些高校受傳統落后教育思想的影響,偏重本專業知識傳授而忽略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本文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對存在問題與解決策略進行研究和探討。
1997年清華大學舉辦首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拉開了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帷幕。到如今已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創新創業教育大力倡導自行創造就業崗位的創業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全面促進學生成長,發展成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人才力量。
目前,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正在逐步推進,許多高校成立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只通過短短幾年時間就在教學科研、創新創業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盡管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各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未建立完善且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大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和創業意識仍需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只有不斷努力才能更好實現培養全方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標。
(1)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落后,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是新學科新領域,整體處于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階段,并未形成嚴謹和系統的學科體系。而且許多高校雖然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但是由于學校領導及教師對課程體系認知和領悟不夠完善和正確,只是盲目跟風設立有關,導致創業教育形式較為單一,只有課堂講演或者創業講座的形式將創業理論簡單灌輸進行填鴨式教學,課堂內容干枯無趣,缺乏深度。即使設立課程和開展活動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無法令學生產生創業興趣和創新激情,不能深刻體會創新創業精神。
(2)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力量薄弱。教師是實施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決定著課堂內容的質量和課程水平。目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大部分仍然局限于課堂傳授基礎知識階段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專業教師水平低下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需要大量的師資力量,才能足夠針對每一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指導。而且還需要教師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對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國家政策改革等相關領域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教授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最好是具有創業經驗、社會閱歷豐富的高水平人員,這樣的教師在目前學校隊伍中少之又少,所以創業教育還是限制在“紙上談兵”的狀態,無法發揮真正作用。
(3)大學生社會實踐平臺單一,缺乏真正實踐機會,社會參與度不高。目前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主要是講課式的就業指導課,可是創新型創業人才的培養僅僅靠灌輸理論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大量的社會實踐經驗和能力鍛煉。可是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實習實踐機會非常少,經常是等到大三、大四學校組織統一的實習活動,而且提供的實習崗位大多是時間較短,工作內容非常簡單,并無法達到實習實踐的鍛煉效果。
(1)切實轉變學校教育管理觀念,樹立全新的教育模式,加快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整體建設是推進創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前提。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一直存在偏重專業教學而忽略實踐鍛煉的情況,導致大多數學生缺少創新創業精神和理念。學校要將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借鑒國外相關教育經驗,并結合我國教育實際編寫符合我國大學生發展要求的教材參考書,做好與專業學科教育的結合,創設增加創業創新型課程,引進互動式教學模式,多層次全方面的開展教學評價活動,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
國家教育管理部門應完善新時代創新創業教育體制建設,推行和落實一系列創業鼓勵政策,在資金和實踐場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幫助,建立創業孵化園區,為學生提供創業體驗平臺。教育管理部門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支持,成立相關指導機構提供咨詢和服務。增加組織國內外高校之間交流活動的次數,舉辦創新教育交流會、調研活動等,加強理論研究體系建設,盡快探索出符合中國發展需要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道路。
(2)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建設方面加大投入,選拔和培養優秀的創業指導老師,引導各個專業老師積極開展在創新創業方面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多方面考察教師綜合水平,保證教師高質量素養和高水平專業能力,提高教師在創業和就業指導中的意識和能力。為創業指導老師提供創業機會,鼓勵教師自主創業,以實際經驗和行動鼓勵大學生創業,也為日后學生的實踐實習提供機會。高校定期邀請行業領先創新企業家為老師進行培訓或者兼職擔任學校創新創業課程指導教師,鼓勵老師走出校園,積極交流經驗,加強校企合作,多多向優秀企業取經、學習管理方法和經驗。可以在企業建立教師培訓基地,穩定規范地開展,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夠讓教師更好的總結經驗,對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組建起一直學術專業、實務求實,同時又具備創新能力的優秀教師隊伍。高校要不斷完善教師評價制度規章,在原有專業績效評價體系中增加創新創業指導工作相關考核條目,提高教師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探索研究的積極主動性。
(3)廣泛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搭建多元化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高校要增加舉辦創新創業比賽、論壇、講座、職場模擬等活動的次數,豐富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體驗,學校應該鼓勵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者假期參見實習工作,老師在學生選擇實習崗位時給予一定的參考意見,避免學生上當受騙。學校要建設涵蓋校內各專業學科的創業興趣社團、學術論壇等組織,加強學生間的創業思想和創新想法交流,讓學生的奇思妙想在組織的協同努力下成為現實。政府和高校建立合作,開辦大學科技園、科創工作室或者產業孵化園區,面向全體學生開發,推出相關優惠政策,為學生提供開放便利的創業環境和發展平臺,鼓勵學生開展創業工作,并且關注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發展動態,對優秀創業項目進行進一步的扶持和培養,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最大的幫助。
(4)加強構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社會保障體系是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保證。政府應盡可能滿足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需求,加大財政投入,聘用高水平創業指導教師,完善相應的基地建設。推進大學生創業政策支持,建立工商稅務、銀行財務、人事代理、管理咨詢等多方面的創業咨詢和公共服務集中的大學生創業專用場所,并提供多種形式的資金支持,如稅務減免、房租減免等。
(5)豐富創新創業教育內涵,深化教育目標,不斷拓展創新創業教育新思路。隨著共享經濟和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創業創新教育應立足于產業應用和科技發展前沿,通過加強企業、政府、高校的相互配合,將資源有機整合,達到真正的協同發展。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根據不同類型高校的學科特點和發展方向,建設綜合性、特色型、技術性等側重點不同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運用科技創新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