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盈 苗麗瑤 李蘭杰


【摘要】Halliday從功能語言學角度將主位分為標記性和非標記性主位。當句子的主位與句子的主語不一致時,這樣的主位就是標記性主位。標記性主位根據其在小句中的功能又可細分為兩類:不具備語篇功能的主位及具備語境功能的主位。本文以Davies的具有語境功能的標記性主位分類表為基礎,根據所收集的語料信息,補充并修改了具有語境功能的標記性主位分類表中的相關信息。針對作者所在院校學報的中文論文和EI檢索的英語論文各部分具有語境功能的標記性主位在整篇文章的分布情況和使用頻率做了百分比的統計分析,找到了中英學術語類中的差異,旨在指導英語語學術論文寫作與教學。
【關鍵詞】功能語言學;標記性主位;CF(context frame)標記性主位;學術語類論文寫作
【作者簡介】戰盈,苗麗瑤,李蘭杰,火箭軍工程大學外語教研室。
一、引言
隨著國際化進程加速,中外學者在各領域中學術交流越來越廣泛。主要形式有論文投稿和會議交流。不論哪種形式的交流,都是以論文寫作為基礎的。然而,國內大多數作者在寫英語論文時,都是把現成中文文章直接翻譯成英文。這種做法忽略了中英兩種語言的差異,造成文章語言表達不準確,邏輯混亂,晦澀難懂,阻礙了真正意義上的學術交流。因此,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認識到,語言描寫或話語描寫必須充分考慮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環境、語言社團影響等多種因素(Swales, 1990),只有這樣才能對語言的使用作出正確的描述。基于語類分析理論的研究大量涌現出來,其中包括語類的語篇組織功能的研究和對語類語篇功能的表層語言手段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語類功能不同,使用的語言手段就不同。標記性主位結構是形成語類結構特點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Halliday的主位理論,以中英學術語篇為主要研究對象,使用Davies (1989)的學術語類標記性主位的分類表對比標記主位的語篇功能,查找英漢主位選擇的差異,以期指導學術語類英語摘要的寫作。
二、理論依據
1.主位理論。Halliday是從功能的角度對主位進行界定的。他認為,主位是信息的起點,是小句關心的成分。他還指出主位可分為非標記性主位和標記性主位。非標記性主位和傳統語法的主語一致。如:
MATLAB/SIMULINK仿真軟件是一種比較理想的仿真平臺。(非標記性主位)
MATLAB/SIMULINK is a very ideal simulation platform.(非標記性主位)
在此基礎上,就可設定結構參數。(標記性主位)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we can select proper mono-discipline.(標記性主位)
例句3)4)中,處在句首的成分不是該句的主語,即標記性主位。這樣的主位在句子中具有特殊的語篇功能。認識到這一點將有助于我們正確理解和把握語類的文體特征。
2.標記性主位。
(1)標記性主位的類型。當小句的主位不是主語時,這樣的主位稱為標記性主位。根據其功能,標記性主位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不具備語篇組織功能,如:主位是句子的補語,或是倒裝結構等;另一類是具有語篇功能CF(Context Frame),如表示時間、地點、工具、轉折、擴充等概念,它們都具有語篇組織功能。
(2)Davies的具有語篇功能的標記性主位分類表。Davies (1989) 指出:學術語類中,具有語境功能的標記性主位主要用于表達時間、地點、轉折、條件、肯定等語篇功能,并將其分為九大類。基于所參考的中英文語料,此類標記性主位分類表可修改如下:
三、學術語料中具有語篇功能的標記性主位研究
1.研究對象和方法。本文以中英學術論文語篇為研究對象,參閱論文作者所在院校學報文章(中文語料)和EI檢索期刊論文(英文語料);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對漢英語料中的具有語篇功能的標記性主位的使用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學術語料中漢英語語類之間的差異。
2.CF標記性主位在學術論文中的使用。統計表明所參閱的學術論文中,漢語論文里帶有CF標記性主位的句子占句子總數的46%;英語論文里帶有CF標記性主位的句子占句子總數的19%。漢語語料中,CF標記性主位在摘要、引言、實驗、結果與討論、結論出現率分別占句子總數的37.8%,56.9%,47.2%,46.7%和56%。CF標記性主位在英語語料各部分比率為11.1%,18.5%,16.4%,26.5%和11.3%。
3.CF標記性主位在學術論文各部分使用頻率。學術論文各部分語篇功能存在差異,論文寫作中CF標記性主位的使用分布情況也各不相同。Eiler指出,選擇使用CF標記性主位是和語篇內容密不可分的。當我們把CF標記性主位和語篇內容結合在一起時,就能發現其真正的功能意義。學術論文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組成,即:摘要、引言、實驗、結果與討論、結論。下表是對CF標記性主位在論文各部分的使用頻率統計。
四、結果與討論
從CF標記性主位的使用情況統計表可看出,漢語語篇中CF標記性主位的使用明顯多于英語。主要原因是漢英句子結構存在內在的差異。比如,在英語中時間狀語、地點狀語、方式狀語等非標記位置通常置于句末。而此類狀語在漢語中大多處于句首或句中,絕對不能放在句末。漢語句子的結構特征決定了在漢語學術論文中表示時間、空間、方式和手段的CF標記性主位特別突出。我們經常使用“目前”、“近年來”、“最近”、“首先”、“其次”等表示時間;使用“在文章中”、“在該系統中”等CF標記性主位表示空間;用“通過”、“根據”等表達手段或方式。
通過統計分析,CF標記性主位結構多出現在論文的引言、實驗、結果和討論部分。英漢語語料中,實驗部分使用CF標記性結構最多,分別占51.6%和34.7%;其次為結果和討論部分,摘要和結論部分出現頻率最少。
實驗部分是學術論文的主體部分。其主要是說明研究方法,實驗步驟的,故涉及內容相對復雜。所以英漢語語料中,CF標記性主位的使用都相對集中,分別占總數的51.6%和34.7%。多采用“在緊急情況下”、“仿真實驗中”、“為解決”、“因此”等標記性主位結構。
摘要在學術論文中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部分,被稱為論文全文的縮寫,其主要功能是介紹論文的主要內容。一般包括四個功能成分,即:介紹研究背景→介紹研究目的→介紹研究方法→介紹研究結果及結論→指出論文創新點。通過使用頻率統計,英漢語料都較少使用CF標記性主位結構,分別只占6.6%和1.8%。這主要是由文章各部分的語篇功能差異造成的。雖然論文的摘要功能較多,但語言表達要求十分簡練。英語語料在這一點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多用非標記性主位結構形式來表達。如:This paper presents...;The new algorithm was applied to…;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conclusion will be given…等。相比較而言,漢語語料中使用CF標記性主位較為常見。我們經常用“目前”、“近年來”等作為摘要的開篇,以突出研究背景或研究意義。在介紹實驗部分,我們多用“通過”、“根據”、“首先”、“其次”等詞語,說明研究使用的方法,介紹實驗步驟。
學術論文中,結論部分大都簡明扼要地歸納文章主要內容。總結以什么途徑解決了什么問題,以及有什么理論和現實意義。由于內容相對簡單,使用的CF標記性主位就比較少,特別是英語語料中。
五、標記性主位特征分析對英語學術論文寫作的啟示
系統功能語法學家認為,語類和語言的關系是內容和表達的關系:語言幫助語類實現;語類對語言手段的使用起決定作用。學術論文就是表達學術思想,承載學術內容的文章。選擇什么樣的語言表達形式對學術思想的交流和傳遞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比分析了漢英學術語類中有語篇功能的標記性主位的使用情況。統計結果表明:有語篇功能的標記性主位的使用有助于語篇功能的表達;其使用也會受到語篇功能的制約;漢語中使用標記性主位的數量多于英語;英語論文中各部分的篇章功能分工比漢語更明確。掌握漢英學術語類的語篇特點和有語篇功能的標記性主位使用差異,有利于幫助我們在用英語撰寫論文時,克服母語影響,避免字對字的直譯;還可以幫助我們選擇合適的語言表達形式,確保信息和學術思想有效傳遞。
參考文獻:
[1]程琪龍.系統功能語法導論[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4.
[2]從叢.國際學術交流使用英語教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3]黃國文.英語語言問題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9.
[4]張伯江,方梅.漢語功能語法研究[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
[5]朱永生,嚴世清.系統功能語言學多維思考[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