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譯制片獲得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廣泛的關注同時意味著人們對其水準的期待也在不斷增大。譯制過程包含配音與翻譯兩方面,因此,譯制語言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部作品的成敗。2016年,由迪士尼影業出品3D動畫片《瘋狂動物城》在中國大陸以15.3億的票房成績實現票房與口碑雙收。本文以《瘋狂動物城》官方普通話配音版為基礎,通過對人物性格化、配音與譯制語言的分析,以期總結出優秀譯制片的譯配原則。
【關鍵詞】影視譯制;《瘋狂動物城》;性格化;配音
【作者簡介】包文靜,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
一、引言
1949年,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譯制片《普通一兵》誕生,我國譯制片事業至今已經歷了60余載的崢嶸歲月。經典譯制片如《虎口脫險》等使上世紀70—80年代成為中國譯制片最輝煌的時期。然而隨著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老一輩配音藝術家的淡出與懂外語的人數驟增,配音譯制片的質量有明顯的下滑,而字幕譯制片反而十分盛行,有人稱“中國譯制片的黃金時代不再”。這樣的評價其實從側面體現了配音譯制片的難度與復雜性。翻譯是一個雙向交流的過程,因此譯制片既要兼顧觀眾對配音的接受度,還要將電影人物的性格融入到譯制語言的藝術表現當中。鑒于電影翻譯的最終目標是讓目標語觀眾在觀看譯制片時能及時獲得同原語觀眾觀看原版電影相同的效果,因此譯制語言必須要具備生動、簡短且通俗易懂的特點。具體到影視翻譯當中,就要求譯者結合口型、畫面及原文等種種制約因素,盡可能地給出完美而富有藝術效果的譯文。2016年上映的美國動畫片《瘋狂動物城》便將上述要求完美演繹,一戰成名,其貼合中國文化的配音與譯文讓人們重新看到了譯制片發展的潛力與可能。
二、《瘋狂動物城》譯制語言分析
電影作為一種能夠帶給人以視聽享受的藝術,其語言的重要性不可忽視。譯制片作為當今國際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傳播對象是廣大受眾,而非少數特定觀眾。譯制片的翻譯屬于影視翻譯范疇,其任務不僅僅是將原文語義表達清楚,還要增強屏幕的感染力,讓觀眾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電影中去,感受其所創建的世界。雖然影片對白看似和日常用語沒有很大差別,但事實上兩者之間細微的差異卻側面彰顯出了影視翻譯對美學的追求。影視語言是一種經過藝術加工的語言形式,生活中的語言往往隨意,只要能達意即可;而影視領域則要求語言要精煉、朗朗上口且富節奏感。這樣的要求使得配音譯制片要下足功夫,才能同時達到節奏上與原文對應和“聲畫對位”。
1.信、達、雅原則與“聲畫對位”。譯制片中的“譯”字是其靈魂,這也表明它歸根結底還是屬于翻譯范疇,其根本目的仍然是將原語轉換為合理的譯入語。“信、達、雅”作為翻譯界最提倡與尊崇的原則之一,在《瘋狂動物城》該片中有許多展現。此外,該片最為人稱道的一點就是總能找到合理的方法,將翻譯原則與影視語言的藝術特點完美的結合起來,使得“聲畫對位”,給觀眾營造出一種錯覺——仿佛這并非一部外國影片,而是一部地道的國產電影。
例:You heard her. Cut it up.不許你這樣,快住手。
Nice costume, loser.制服不錯,兔崽子。
“Loser”的本意是“失敗者、做事總是無法成功的人”,而根據影片這一場景的語境來看,這是兔子警官朱迪發現吉丁的不良行為想要制止的表現,并沒有實際行動表明她失敗。因此如果按照這一單詞的本意來翻譯,不但會造成觀眾理解上的困難,還會出現與語境及畫面不符的情況,使得觀眾對朱迪的形象一頭霧水。譯者此處將“loser”譯為“兔崽子”這一人們日常生活中慣用的表述,不但符合“信達雅”的標準——用簡練、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對對方的討厭與蔑視,還使得畫面更加生動,仿佛聲音與畫面都如同我們的生活一般,活了起來。
2.譯制語言的本土化。文化作為一個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重要的根基,其獨一無二的特性也造就了不可抗的差異性。這說明各個國家的文化必然是認同與抵觸并存。影視翻譯作為各國家人民交流的重要文化橋梁,首先要精準傳達原文意思;其次,鑒于每句臺詞的時長有限,為了使觀眾能夠快速掌握劇情并且進入電影所創建的世界,將翻譯本土化成了譯者以最快速度拉進與觀眾距離的方法。《瘋狂動物城》配音版中大量借用中國文化成語與習語,為這部影片增添了濃郁的“中國味兒”。
例:You probably forgot, but I was top of my class at the academy.您可能忘了,我是我們這屆最優秀的學員。
Didnt forget. Just dont care.我沒忘,那又怎樣。
Sir, Im not just some token bunny.局長,我不是只會花拳繡腿。
“Token bunny”的本意是“具有象征意義、一般印象當中的兔子”,對于影視翻譯這樣“爭分奪秒”的翻譯要求來說,這一意思譯為中文必須要找到中國文化中具有同等意思的詞匯,否則按照本意來直譯會讓譯文十分拗口難懂。朱迪在此是為了傳遞她自己有能力而并非只是個什么都干不了、幫不上忙的“擺設”,她想說明她的第一名絕不是浪得虛名。譯者在此用成語“花拳繡腿”實為高明之舉,這一詞在中國影視劇及日常表達中也經常出現,用以表達“花架子”的意思。
例:Not all of them, though. Speak of the devil. Right on time.哦!不完全是這樣。說曹操,曹操就到了。
中國文化中雖有一些和西方文化“devil”對應的詞匯,但在這一習語中,“devil”的意思卻無法按照慣有的關于邪惡力量的對應詞來翻譯。而中國有句從古到今、從老到少都高頻使用的俗語叫“說曹操,曹操就到”,譯文在這里將“devil”對應為“曹操”既清楚傳遞原文意思,又能帶給中國觀眾以親切感。
3.人物語言的性格化。人物語言性格化即指翻譯的語言要貼近人物的性格特點,給人物“貼標簽”,從而讓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語言身份”,讓觀眾能夠通過他的話語了解并記住人物的特色。譯制片若要再現人物性格,必須做到“言如其人”,不能所有的人物說話的風格都相近得難以區分,二是應盡可能地通過語言使人物的形象生動活潑,從平面走向立體。
例:You cant touch me, Carrots.你抓不了我,小不點。
Ive been doing this since I was born.我從小就在這兒混。
這是主人公尼克在影片初始時以“小混混”形象說的臺詞,他作為一只狐貍,給觀眾的印象就是狡猾的地痞流氓形象。譯者在這里將他對朱迪的稱呼“Carrots”譯為“小不點”,充分體現了尼克對朱迪的不屑一顧;另一句“我從小就在這兒混”則將尼克的“狂妄”和“自以為是”體現的淋漓盡致。這是譯者充分代入角色,準確把握其語境與內心世界得來的出色譯文。
例:Ice them!辦了他們!
這一句出于影片中的黑幫老大“大先生”。作為一句黑道用語,它的意思等同于“Kill them”。在這里用中文的“辦”字十分符合中國社會文化的習語,并且與原文所達到的效果是完全相同的。這是譯者精準把握人物性格與特點的表現。
三、結語
譯制片作文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藝術,其翻譯涉及到許多復雜的技巧與考量因素。通過對優秀譯制片《瘋狂動物城》的分析,可以總結出譯制片需要遵守的三個重要原則:(1)信、達、雅原則與“聲畫對位”;(2)譯制語言需進行本土化處理;(3)人物語言要有其鮮明的性格特征。這一影片的成功讓我們看到了譯制片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并給予廣大翻譯從業者許多優秀的經驗去借鑒并學習,這對我國的電影產業有著良好的啟示。
參考文獻:
[1]劉佳萍.淺析譯制片字幕翻譯的特點及策略研究[J].電影文學, 2012(10).
[2]麻爭旗.英語影視劇漢譯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3.
[3]麻爭旗,解崢.理念更迭與全球探望:新時期我國譯制藝術發展論[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40(10):1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