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丹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學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自新課程改革后,小學科學教育也開始注重科學素養的培養,而科學素養培養的提出也對小學教師各方面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科學素養,才能促進我國小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對此,本文圍繞小學科學教學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的策略展開敘述,僅供參考。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新課改在教育中的不斷深入,使得教育部對小學科學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國小學科學教學也逐漸向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的方向發展。科學是一門貼近大自然的課程,是一門承擔科學啟蒙的課程,因此,為了達到所制定的要求,以及有效地提升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相關教師就需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活動。
一、科學的概念
科學的概念是科學實踐和科學思維的產物。人們在觀察到一些自然現象的時候,就算產生的現象、形式不一樣,但還是能從這些現象中將科學的特征提煉出來,從而反映出一系列科學現象的本質特征。科學概念本身就有著很多的特征,通過相關教育部門研究人員的匯總,分為三類:描述自然現象、反映事物內在屬性、反映事物客觀性質。教師應該運用一些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去認識這科學,使得學生能夠理解科學概念,與科學概念之間形成一種系統,讓學生在理解科學概念的同時,還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科學概念的運用性。科學概念是科學理論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剛接觸科學的時候,就只有從科學概念中去理解科學到底是什么,如果學生沒有理解到科學概念的含義,那對于整個科學的學習生涯都是很困難的,并且學生會覺得學習科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教師應該在科學理論的教學中使用一些手段,注意引導和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從而培養學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
二、科學教學中培養科學素養的重要性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當今世界在科學技術的帶動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九八八年九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觀點,這一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的重要體現。這一觀點體現了科學技術在現代社會生產的重要性。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要對科學和技術基本的知識、觀點和科學價值有一個基本的認知,還需要擁有很強的理解能力和實驗能力。培養科學素養可以很好地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知識分析能力,同時讓學生在科學素養的培養中得到鍛煉。科學素養的培養,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還可以豐富學生平時枯燥無味的科學理論課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自己去動腦想辦法解決問題,對于學生的獨立和生存方面都有著一定的幫助。在有限的時間里怎樣才能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科學知識和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又要怎樣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同樣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科學素養的培養剛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而學校也剛好抓住了這個突破口,從而推動小學科學的教學進程,將整體的科學教學政策進行改革,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三、小學科學教學培養科學素養的策略
1.小學科學教學培養科學素養是科學課程的優化和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平常的科學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一些科學素養的思想,并結合實際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引導,讓學生對科學課程產生興趣,從而加強對科學素養的關注。在小學生的科學教育中可以加入一些模糊科學和離散科學等知識的教育,讓學生熟悉科學的一些重要思想和科學結論,從而對科學素養能有一個了解,在以后的科學學習中,也能夠熟練地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操作,增強對于科學素養的印象。
2.科學素養的內容一般都比較繁多并且比較復雜,信息量相對理論知識來說要大很多,如果只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很難讓學生們明白科學素養的精髓,因此,小學應該加強對科學素養教學手段的培訓。利用新型的計算機軟件,可以通過圖形展示和動畫模擬等方式把語言文字不能表達的內容表現出來,也能夠將學生看不懂的一些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為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同時也促進了社會信息化的進程。
3.在科學素養的培養中,教師是培養科學素養的關鍵,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和科學知識,這樣才能將正確的科學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因此才能得到正確的輔導,在科學素養的培養當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科學素養的培訓,讓教師的科學知識水平得到提升,在科學素養的培養中能夠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
小學科學教育探索中進行科學素養的培養更符合現代社會小學生的心理特征,也能夠培養小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能深層次地挖掘出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能力,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固的基礎。
【作者單位:長春市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小學 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