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德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小學數學教學資源,對于突破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搬走學生學習數學途中的絆腳石,尤其是對于發揮小學數學的美育功能與推動核心素養的培養有著積極的意義和極大的促進作用。筆者自走上工作崗位一直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對此有很深的體會和感悟。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操作層面上分析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進行美育滲透,把數學課中隱含的美育功能挖掘出來.
一、營造充滿活力與美的課堂氛圍
盡管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很多,但氛圍的影響最直接、最關鍵。良好的課堂氛圍,不僅能使教師授課藝術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而且還能使學生接受能力顯著增強。對于抽象性、邏輯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數學學科而言,更需要營造一種充滿生機和活力的課堂氣氛,更需要挖掘數學本身所特有的美來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對數學課萌發興趣、產生激情。否則,學習起來既十分費力又枯燥無味。基于這一認識,在課堂教學中,筆者十分注重對課堂氛圍的積極營造,并主動地將錄音、錄像、電視、電腦、幻燈、投影等信息化技術運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創造一種既能激起學生學習活力又能使學生獲得美的熏陶的最佳課堂氛圍。
比如,在講解“圖形的形狀”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筆者首先播放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諸如輪胎、書桌、籃球、水瓶等圖形,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欣賞直觀了解各種圖形的形狀與特征,從而實現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區分出不同形狀的物體的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真正活躍起來,還能夠讓學生從中體驗到數學圖形的美與價值。
二、拓展認知興趣與美的學習視角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為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突破數學知識中的重難點,筆者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及認知水平,經常借助ppt課件、flash動畫或者利用電子白板等信息化技術,通過直觀、形象的材料將復雜問題化為簡單的內容,將抽象的知識變為具體通俗的東西,使數學中的理性美、邏輯美和探究美變得實實在在,完全看得見、摸得著。為增添數學知識點的色彩以及“快速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筆者還經常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搜集一些與知識點相關的材料,幫助學生改善學習方式、激發探究欲望、拓展認知興趣,讓學生能夠對數學產生不一樣的理解,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欣賞到數學之美。
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課的過程中,由于這兩個圖形都是學生初次接觸,所以如果單從課本上的圖片來進行觀察,學生很難對其能夠深入的理解。對此,筆者就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知識點,同時還利用小視頻將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異同點直觀、形象地描述出來,使學生對小視頻既感到興致勃勃,又能從中學習到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又比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時,筆者以多媒體為載體,為學生詳細繪制了長方體與正方體,并且清晰標注出其各自特點,使學生能夠更細致、更深入地進行觀察和思考。在此基礎上,筆者向學生提問:“生活中有哪些物品與長方體或正方體相似?”學生每答出一個物品,筆者便將其搜索出來認證學生的說法,并講述該物件為什么要以長方體或者正方體形態進行制造,以增添學生的生活常識,并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上述這兩個例子,不僅能為數學課堂增加了動靜交融的靈活性和多樣化,而且還能夠實現圖文音像一體化, 讓學生體驗和體會數學隱藏著的“美”。
三、提升數學自身魅力與美的教學效果
目前的課堂時間設置,一節課只有40分鐘。在這么短、這么有限的時間里,教師如果繼續沿用傳統教學中的直觀教學,比如板書、畫圖、掛圖等,爾后再講解有關知識點和重難點,這樣一節課所剩的時間就少得可憐了。而信息化技術在教育教學上具有快速、直觀、生動的優勢,所以借助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正好可以彌補板書及畫圖、掛圖等所花的大量時間這一缺陷。基于這一認識,在日常教學中,為節省上課時板書、畫圖、掛圖以及教具演示的時間,筆者在課前就利用多媒體把上課所要講授的知識點事先制成課件;為使所畫的圖形更加形象、逼真和生動,筆者就利用網絡上的畫圖工具進行操作等。這種做法的好處是,筆者在上課時只要鼠標動一動,就可以讓精美的教學圖片盡收學生眼底,就可以讓學生耳聽筆者的講解后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比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筆者首先引導學生欣賞火紅的楓葉、挺拔的雪松和美麗的蝴蝶,然后再利用計算機對各種軸對稱圖形的重疊過程進行演示,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里,學生們就能比較深刻領悟軸對稱圖形概念中的重點詞“重合”及“對稱軸”的含義。又比如,在輔導低年級學生學習應用題“比多比少”時,筆者不是像以往先讓學生分析條件之間的關系而后列式計算,而是通過多媒體先將這些實物抽象化成線段圖,然后讓學生討論有哪些線段之間互相對應,接下來再出示一組線段圖讓學生舉例說明現實生活中有對應關系的具體事物。由于不同事物之間的對應關系都可以通過線段圖表示出來,因此學生在舉例的過程中,也就不知不覺地將對應思想滲透到自己的頭腦。由此可見,借助信息化技術把課堂教學的內容具體化到學生的腦中獲得直覺的感受, 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還可以讓在感受畫面美、視覺美的過程中建立起“知識鏈”;不僅可以使學生領悟與體驗到數學自身魅力,也可以讓學生在美的情景中理解知識、獲得知識。
綜上所述,將信息化技術運用于小學數學課堂進行輔助教學,有利于將數學學科所隱藏的美育因素充分展現出來,使教學課堂因數學之美而活力競相迸發,使學生因數學之美而展開想象的翅膀。但是,信息化技術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在核心素養觀的指導下,適時適量適當地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使之真正成為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的有效載體,使之真正成為學生陶冶良好的思維與思想品質的重要平臺。
【作者單位:安溪縣龍涓中心小學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