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網絡輔助教學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探索網絡環境下小學教學方法,力求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發展學生綜合能力。本文分別從開展網絡課堂,創設教學情境,加強在線交流,合理使用微課等方面進行論述。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逐漸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環境主要是在以互聯網為基礎,服務器、計算機、手機等構成信息交流的方式,是一種動態的資源信息,滿足了日常人們工作與生活的需求。網絡環境也為教育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內容豐富起來,學習不受時空的限制,學生個性化的學習得到實現。為了進一步促進教學改革,網絡環境下的小學教學方式要進行改進與創新,以此適應現代教育的需求。為此,教育工作者要轉變教學觀念,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創新教學方法,從而提升教學實效,促進學生的不斷成長。
一、開展網絡課堂
網絡課堂在互聯網遠程控制的基礎上進行互動培訓課程。網絡課程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提升了小學教育實效。網絡課程中,根據學生的需要,無論是學習還是互動和學習方式都是按照學生的需求而設置的,那么學習效果就得到了提高。網絡課堂的引入,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地位得到保證,符合學生的基礎和特點,進行各個教學環節的預設,教學內容和學習需求提前進行了交流和探討。教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和了解學習的內容,教師教學思路也更加清晰,進而降低課堂中突發問問題的概率,提升教學實效,并促進了師生的良性互動。在互聯網課堂中,教學方式和內容比較豐富,教學視頻、教學游戲、練習、測試、反饋等,讓教學變得有吸引力,提升了教學的實效。在網絡課堂中,利用資源預習,復習等,能夠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也促進了學生發現問題與探索的能力。網絡課堂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激活課堂教學,教學手段更加豐富,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創設教學情境
傳統的教學中,老師主要利用黑板,粉筆作為工具開展教學,課堂容量不足,內容死板,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大打折扣,有的學生甚至出現了厭學情緒。互聯網在小學教學的引入,就能改變這些,老師提前利用網絡,把圖片、視頻和資料進行下載,然后做成課件,以備在課堂中使用,這些形象的課件,讓學生的感官調動起來,提升了學習的感悟,教學效果就會更好。從這一點來看,網絡資源對教學的輔助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學中需要什么樣的資源,如何選擇和呈現比較重要,這就需要老師根據課堂的實際和學生的需要進行研究。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比如學生對故事感興趣,對小游戲感興趣,在課件中我們多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讓學生去聆聽、去操作、去思考,從而培養他們學生的主觀性,讓他們進行深入、持久的學習,不斷豐富知識和技能,促進其全面發展。
三、加強在線交流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學生學習,還是交流都不受時空的限制。網絡、智能手機和電腦的普及,為交流提供了基礎。各個學校和班級建立了網站,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這些都給學生帶來了交流的便利。老師通過微信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班級任務,學生和學生家長很快就能收到信息,并在微信公眾號展示成果,這樣讓交流和學習更加便利。特別是學生有問題需要幫助時,就可以在微信中發布求助信息,其他學生和老師就能為其解答,從而提升學習的效果。網絡的交流十分強大,學生還可以與專家進行在線交流,甚至和全國各地的小朋友探討學習和人生。每到寒暑假的時候,網絡的重要性就呈現了出來。我們通過微信交流學習和生活情況,對一些長期性的學習任務進行指導和反饋,這都有利于學生學習,這對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使用微課
在傳統的小學課堂中,教師都是通過給學生布置一些書面作業,讓學生進行學習和鞏固知識。這樣學生只能去做作業,不知道如何提問,也不能與學生、老師進行互動等。而利用微課就可以輔助學生的課后的作用。微課可以利用視頻的方式個學生布置作業,還可以給學生提供拓展的學習資源,這樣就起到幫助學生的作用。學生可以從資源中探索答案,拓展知識,并通過網絡與其他進行交流與合作,這樣就會達到學習的目的。教師在設計和運用微課視頻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課外輔助學習,在激發興趣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之,在網絡環境下,將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各個方面,不僅提升教學的實效,也促進了學生個性化學習,符合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作為教育者就緊跟教育形式,學習教育新理念同時,還要對信息化技術進行學習和應用,力求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并創新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作者單位:亳州市譙城區電教館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