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梨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直觀有效的手段,在課堂中適當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對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是一個很好教學方法和策略。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直觀有效的手段,在課堂中適當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對學生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是一個很好教學方法和策略。它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間的矛盾,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從而讓學生愛上了數學。讓學生邊動手操作邊進行有序的思考,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的左右大腦進行同時工作,密切配合,促進左右腦的平衡發展。同時實踐操作還可以讓學生將抽象化的理論通過直觀形象化的操作演示,加深印象,逐漸轉化為深刻的內心體驗和感受,將知識的精髓融會貫通,進而激發其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通過動手操作,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解決知識的重難點
縱觀小學階段中的數學教材,其中不乏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單憑教師的講解是很難讓學生理解的,學生并不能深刻理解其道理和原委。鑒于此種教學難題,我們數學教師可以將概念進行具體化,適當地動手操作,讓學生從操作中感受概念的意義。比如:小學一年級教學加法的時候,學生根本無法接受加法是什么概念,更不知道加法是如何產生的,要想讓一年級小朋友理解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是加法,加法是數的合并,對于一年級學生太抽象了。如果把數的合并轉換成物品數量的合并,對于物品的數量,學生是有生活經驗的。一個老師是這樣做的:讓學生在自己的兩只手中各放1塊橡皮,把兩手中的橡皮合在一起,問學生手中一共有幾塊橡皮。學生自然會回答共有兩塊橡皮,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做這樣的示范,可以更換手中的物品,可以是鉛筆或者是小棒。這樣多舉幾個例子,學生一定會記住把兩部分合起來,可以用加法計算。分數的意義很抽象,在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以先讓學生準備一些常見的圖形,比如圓形、長方形和三角形紙片等。教師在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進行動手操作,對折展開,告訴學生這就是二分之一,然后對折再對折,展開后,讓學生觀察,這時長方形平均分成了幾份,其中一份就是幾分之一,如果再繼續對折,每份是幾分之一等等,可以讓學生大膽地先進行猜測,再用動手操作來進行驗證。這樣學生對分數就有比較直觀的感知和認識,對學習抽象分數的意義有一個很形象的認識過程。
二、通過動手操作,理解抽象的公式和公式推導,培養學生溝通能力
由于數學知識具有連貫性,初中的一些幾何基礎知識都在小學階段中有所體現,而且《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階段掌握的幾何公式也有不少,這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一個很抽象的難題。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公式形成的過程,要比機械地記憶公式,在解決問題時要更靈活、更有效。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和長方體的體積時,由于長方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圖形面積的第一個公式,長方體的體積也是如此。它無法通過轉化的策略,把新知識轉化成學過的舊知識。只有通過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長1厘米的正方形拼、擺不同長方形,經過觀察、感悟,從而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同樣的,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的內在關系,也是用棱長1厘米的正方體拼、擺成不同的長方體,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就會領悟到,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乘寬再乘高。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即使是動手操作也離不開語言表達,學生要在操作過程中將關鍵的因素用語言表述出來,而且表述的過程要準確、簡潔,還要有順序。這樣的教學活動將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機地結合起來,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通過動手操作,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有很多數學教師認為學生動手操作時進行的思維活動是形象思維,有的教師甚至認為動手操作就是動手活動,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這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動手操作具有極強的目的性和邏輯推理性,實際上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就將操作的目的和過程布置好了,學生要通過操作來完成公式的推導、數學概念的總結等等。學生探索的過程就是體驗的過程。在探索過程中,學生也許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阻礙以及難題,學生要想辦法解決,解決了,獲得的體驗就會更深刻,這樣既掌握了知識,又鍛煉了思維推理能力。例如:小學四年級教學三角形內角和的時候,一種方法是可以讓學生用量角器將每個角的度數測量出來,然后相加,看看是否等于180度。這種方法由于誤差,也許會不一定準確。180度是一個平角,問學生還有什么方法可以驗證,引導學生將三角形的每一個角都剪下來,然后進行拼接。選一個任意的三角形通過操作,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拼成一個角,這個角幾度,驗證平角的方式很多,從而得到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教師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探究: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呢?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更深刻地記憶在學生腦海中。這樣的思考不僅讓學生認知了知識理論,還具有激發學生探索的功能。
總之,動手操作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可以使學生的表象認識轉化為內心體驗,并且可以從操作過程中將以往積累的知識進行綜合利用,逐漸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總結能力。雖然動手操作的好處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適合學生動手操作,教師要根據學生知識的掌握水平和動手能力來安排操作活動,對于簡單易學的知識,可以做到操作與思考相結合,但是一些較難的知識點,教師應適當采取演示和總結進行教學。
【作者單位:大田縣廣平中心小學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