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語文是進行漢語學習的學科,是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初中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中,知識的傳授不是唯一的重點,還需要鍛煉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和應用能力,提高綜合素養。主要以語言文字訓練為主,但是在實際教學的策略上,教師要加強生本教育理念的落實,提高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從而保證訓練的效果,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介紹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語言文字訓練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語言文字訓練;策略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聽、說、讀、寫是學生必須要養成的能力,其中聽、說組成了語言,讀、寫形成了文字,在閱讀教學中開展語言文字訓練就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訓練少、效果差的問題,主要原因就是教學策略不完善,學生在其中獲得的實際訓練少。因此,教師就要以閱讀教學的開展為基礎,設計閱讀教學過程,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獲得有效訓練,從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一、深度研讀課文,感受語言文字魅力
漢語博大精深,在描述各種事物中有其獨特的魅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訓練成效。在策略上,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深度研讀課文,通過精讀文章,將其中蘊含的語言文化魅力挖掘出來,既能提高閱讀理解的深度,又能拓展學生的文學功底,建立語文的學習興趣。而深度研讀課文主要分為古代與現代。在古詩文的研讀中注重傳統漢字文化的滲透,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精簡與寓意深刻[1]。例如,在《觀滄海》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帶領學生分析“水何澹澹,山島辣峙”所描繪的景色,使其體會漢字中傳統文化。在現代文的研讀中,教師就要讓學生感受寫作技巧,表述的層次感,培養學生的語言構建能力。例如,在《濟南的冬天》教學中,教師提出濟南的冬天的內容和描寫特征,讓學生進行探究閱讀,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寫作的優美,也讓語言文字訓練得到了實行,并可以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教師通過帶領學生深度研讀課文,將課文中的漢語魅力挖掘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取得了較好的培養效果。
二、讀寫結合,鍛煉文字應用功底
語文教學中的讀與寫是不分家的,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的訓練就需要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讓其有進行寫作的樂趣。讀寫結合要;以閱讀為基礎,教師加以引導和組織,讓學生應用知識,鍛煉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2]。以《社戲》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就以其中一次觀社戲為例,讓學生從中找到魯迅是怎樣通過對看社戲事件的描寫來展現勞動人民品德的,并安排學生進行仿寫,通過寫一件事來展現事件中人的品質。教師通過讓學生仿寫,進一步挖掘了課文中的文字表現,對寫作技巧和表現形式進行深度的探究理解,有效完善了學生對課文的閱讀理解,有助于學生寫作基礎的提升。讀寫結合就是隨堂練筆,讓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一直在講,學生也有了發揮的空間,所以文字訓練的效果更好,更加符合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
三、開展小組合作,加強語言口語訓練
語言文字訓練的開展不能只進行文字訓練,還要進行語言訓練,而語言訓練需要聽和說,但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都是在課堂中進行,讓每個學生都進行鍛煉,時間不夠用。所以教師就要開展小組合作,讓學生交流,讓其在閱讀過程中都能得到語言訓練[3]。小組合作是將學生分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性的學習,自主學習效率高,而且相互溝通無障礙,可以使學生的個人見解得到表達,有效鍛煉其語言組織和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在《背影》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將學生分組,然后以課文濃濃的思念之情為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度閱讀,總結文中的描寫重點和形式。這樣學生的閱讀有了方向,并有表達的空間,可以讓閱讀變得更加主動,在相互的交流中也會得到語言文字的深度理解和實踐動”練。之后教師還可以安排口i召作文,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文字構建能力。小組合作教學的策略是語言文字訓練的核心教學方法,教師需要重視其有效應用,在實踐教學中進行反思和總結。小組合作的開展,教師在分組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保證每個小組能有效交流,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來說,語言文字訓練的開展策略要以學生的主觀意愿為核心,通過激發、引導、組織的方式,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中理解知識,提升聽說讀寫能力。在實踐的策略上,要研讀課文,讓學生喜歡語文;讀寫結合教學,讓學生應用語文;小組合作教學,讓學生說出語文,從而完成語言文字訓練,提高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賈璠.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創新實踐探析[J].學周刊,2019(27):134.
[2]楊海軍.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9(25):122.
[3]韓忠山.關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學周刊,2019(25):73.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