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晨
摘要:魏書生的教學管理思想極大地牽動著中國教育改革的神經,他試圖從“班級管理”入手對教學進行改革,而事實證明這種創新性的實踐是成功的。魏書生認為課堂教學要“民主”和“科學”,即課堂要放手給學生自主權,這與現代課標提出的課堂要重視學生自主性不謀而合。此外,魏書生還主張,學生只有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才會樂學、愛學,因此,他特別重視學生的自信心提升,這一點從他的“氣功”主張中可以體現。作為一名教師,魏書生特別重視教師師品人格的提升,他主張每位教師都要保持良好心態,做到“松、靜、勻、樂”。
關鍵詞:班級管理;“民主”與“科學”;良好心態
一、“民主”與“科學”的新動力
魏書生在談到自己與眾不同的教學理念時,將其歸納為“兩大點”與“一小點”,所謂的“兩大點”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具體為“民主”和“科學”;而“一小點”是指以身作則,引導全體師生員工“練習氣功”。
“民主”與日常的教育教學息息相關,強調民主的管理模式,就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主管理,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育教學活動要緊緊圍繞民主展開,只有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活動,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所謂的“科學”主要強調教學過程中要有明確的“法治”規定作為保障,推進法治教學模式。作為一名教師,自己對知識的把握要準確科學,自己對學生的教育教學要適得其法。魏書生強調,教育策略和教學任務要以學生的現實狀況為基礎進行制定。正如魏書生所說:你總不能讓連掌握漢字書寫都很困難的學生去領悟課文的思想情感。
在魏書生眼里,教學“民主”和“科學”就是做好“移交工作”,即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魏先生曾說,在其20年的教育研究過程中,一直期望學生可以演化為教師的角色,主動學習課堂知識,精研新課文,自主準備教案、講課,思考如何才能掌握最高效的學習方法,牢牢地把握住知識。
二、教學管理中給自己、給學生一份“信心”,保持“松、靜、勻、樂”的心態
魏書生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幾乎每時每刻都要面對著學生,所以,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學生。教師每天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做到“松、靜、勻、樂”,快樂教書,靜心教書。
對于老師,他認為應該精研教學,保持自信,懷揣信仰,磨煉信念,擁有誠實、果敢、堅毅的品格,能夠彰顯自我價值,贏得個人聲譽。“多用力氣改變自己”海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要“適時改變個人需求”,“相比昨天要有進步”,樂于“粉筆生涯的苦樂參半”,敢于“搏擊生活的苦難”“笑對人生”“少做無用功”“學會尊重他人,善待自己”,樹立“人人平等”的觀念。以魏老師的眼光看,在教學時應當保持高度的自信。正如一部分人所說:“魏老師總是從自己的人格品質和自我形象作為教學的出發點,是教學活動邏輯脈絡的開始。”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樂觀的心態去感染學生,去鉆研教學中的問題,用自己的自信去譜寫符合自己風格的旋律。
對于學生,魏老師主動與所謂的100多名“差生”促膝長談,也在成績排名最后的學生身邊旁聽了150多節課,在研究中發現:人的大腦類似于一臺工作的機器,可以將其劃分為動力、工作兩部分,事實上絕大多數教師都是用動力部分推動督促中下等學生文化學習的。關于動力部分的表述,魏老師將其歸納為“非智力”因素,結合其自身自學經歷,深刻地意識到:“在自學過程中,智力因素并非主要部分,而最有成效的應當是非智力因素,即人所具有的理想信念、情感波動以及性格、意志等。”
歸根結底,魏書生老師這樣做就是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讓他們意識到“我能成功”,只要“信心之火不滅”,能夠成就“大器晚成”的風采。
三、將管理擴充為教學
教學和管理兩個層面存在千絲萬縷的微妙關系。從根本上看,教育、教學和管理應當是三位一體的關系,但受到現實情況的影響,以班級授課制為主要模式的教學活動使三者存在發生分離的可能性(實際上常出現分離狀況,某些情況下存在沖突)。在常規性教學中,教學和管理常被分割為兩個環節,各自保持不同的職能。事實上,過度強調其職能差別,往往會讓教師產生二者相互分離的觀念。這不僅將“教學”活動束縛起來(如部分教師將教學簡單化,講課文即為教學),而且降低了“管理”的效用(如部分教師以偏概全,維持紀律即為課堂管理)。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逐漸產生了改善的趨勢。部分學者以“教師與學生以課堂為主渠道的交往過程”具體解釋“教與學”整體過程的含義。
綜上所述,魏書生教學從沒有把“管理”和“教學”分開,而是將二者有機融合在一起,真正實現了通過教學來育人,在育人中實現教學。可以說魏書生老師的課堂不僅是課堂管理的轉變,更是一場思想教育的改革。將“管理”演變為與眾不同的“教學”,以此成功取代傳統道德教學模式。這也是筆者認為最值得稱贊之處,也是魏老師提出的創新“教學”思想中最可能轉變為理論形態的內容。
參考文獻:
[1]周勇.魏書生班級管理經驗解讀與啟示:基于班級文化建設的視角[J].中國德育,2008(4):56-59.
[2]王勇.魏書生班級自動化管理思想的精髓[J].中國德育,2006(11):61-6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