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科 李志紅
摘要: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拓展延伸旨在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以及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引導學生走出教材,向課外、向生活延伸,這一點與現代化的語文學科教育理念相統一,能夠讓學生從單調沉悶的氛圍中走出來,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基于此,對初中語文課堂拓展延伸的有效策略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延伸;策略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也更加重視對課堂知識的拓展延伸,換言之就是語文教學應當跳出教材的限制,通過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充分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所以,開展拓展延伸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趨勢,鑒于其重要性,身為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探索拓展延伸的有效策略,下文便結合筆者教育教學工作總結幾點經驗,以期為教育同行提供參考借鑒。
一、明確目標
設置明確的教學目標需要教師結合學生學情、教學內容去預先設定可行的標準要求,教學目標越具體則能更好地引導課堂教學方向,也能成為教學有效性的判斷依據[1]。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的拓展延伸中同樣需要明確目標,才能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比如,在講解《社戲》相關內容時,教師可預先設定拓展延伸的目標為“理解語句含義”,因此在教學中便可要求學生去理解文章中最后一段話“真的,一直到現在……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的含義。由于對這一語句的理解屬于教學重難點,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去拓展:“你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相似的體驗呢?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想法呢?”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紛紛回憶起自己的生活體驗,有的學生說道:“在假期的有一天,爸爸媽媽突然打電話說要晚點回家,但是家里已經沒有能吃的零食了,所以我只好餓著肚子嘗試著自己煎雞蛋,雖然最后雞蛋有點糊了,但是那是我覺得吃過最好吃的雞蛋,這樣的心情好像和作者差不多。”不難看出,通過拓展延伸學生對語文教學目標中的重難點有了很好的突破,深化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二、立足教材
拓展延伸是對教材的突破,同時也要基于教材,才能實現有效的拓展且超越[2]。作為教師,需要結合教材給出的思路去跳出教材的局限,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圍繞教材主題去進行拓展延伸,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比如,在講解《背影》相關內容時,文章重在敘述作者看到父親買橘子笨拙的背影而感受到的父愛,教師可基于此對教材內容拓展,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去回憶父愛與母愛的瞬間,通過點名讓學生去敘述自己的個人經驗,從而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拉近教材與學生的距離。又如,在講解《春》相關內容時,教材中描寫了小草、桃樹、杏樹等春天的景象,教師在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盡量去找尋真實存在的景物與文本對應,然后對課文的描寫段落結合實物去理解,通過這樣的拓展延伸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春天的美好。
三、因材施教
初中語文課堂對知識的拓展延伸一定要結合學生實情予以因材施教,由于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生活經歷、認知水平、學習基礎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為保證拓展延伸的有效性,需要更具針對性。比如,在講解《天凈沙·秋思》相關內容時,鑒于如今大部分的學生都生活在美好年代且每一位學生的生活閱歷也不盡相同,倘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審視該首詩中呈現出的意境,會有一定的難度且表達不準確。所以,教師在引導學生朗讀之后,要對作者生平事跡和這首散曲的寫作背景展開簡要介紹,還可用多媒體去播放《天凈沙·秋思》的評彈音樂,讓學生在這一情境中去體會,思考“這首散曲作者是在寫景還是言志?”。通過拓展延伸之后,學生便能夠綜合各個角度去審視這首散曲,對其進行正確解讀。
四、多維發展
拓展延伸需要以語文教材為核心向外拓展,所以在課堂教學前要求學生先進行相關資料的查詢,從而對教學內容有提前且全面的認識[3]。我們以語文閱讀教學舉例,教師會發現學生在閱讀且理解了《桃花源記》相關內容之后,對桃花源的美景與生活心生憧憬。所以教師便可要求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去收集同類型或是同作者的文章,多維度閱讀去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又如,在學習蘇軾的詩詞相關內容時,教師也可讓學生去閱讀更多蘇軾的詩歌以及了解其生平,并提出寫作練習,結合大量的閱讀去書寫對蘇軾本人的認識。教學實踐表明,讓學生在課前或課后展開拓展延伸閱讀,能夠讓學生的知識積累得以豐富,也能強化其學習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需要高度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需要認識到拓展延伸的重要性,基于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去進行有效的拓展延伸,采取針對性的拓展方式去強化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調動其語文學科學習興趣,促使其開闊知識視野,提升語文能力。
參考文獻:
[1]韓喜紅.拓展延伸道法自然:如何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進行拓展教學[J].甘肅教育,2018(4):81.
[2]王新.初中語文課堂拓展的有效策略[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6):99-100.
[3]宋立萍.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拓展延伸”環節的實效性[J].科教導刊(下旬),2016(3):118-121.
注:本論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研究規劃專項課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拓展延伸內容、方法和技巧的實踐與探究》的主要研究成果,課題類別:平涼市教育科學研究專項規劃課題,課題立項號:[2019]PLTZ20。
作者簡介:昊思科(1973-),男,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靜寧縣城關初級中學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研究。
李志紅(1975-),男,中學一級教師,甘肅省靜寧縣城關初級中學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研究。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