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娟
微課體積小,內容翔實,生動感人,吸引入的注意,現在微課已逐步應用到各科教學中,它不僅能夠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有利于學生知識建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有效地培養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一、巧用微課創設情景,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
一個好的開頭,往往能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下面的教學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例如:我在講八年級教材《設置圖層效果》一課時,通過一個調整圓球發光的微視頻,讓學生觀看平面圖變成立體效果,激發學生的興趣,以此引入新課,學生非常感興趣,接下來的學習,效果順利達成。在此過程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對信息的認識和興趣,激活了學生要掌握一定信息的動力,從而落實了信息意識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活用微課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落實數字化學習與創新素養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理論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強,每節課都有它的關鍵所在,作為一節新授課,老師如果能夠很好地處理重點問題,學生心中的疑惑就會迎刃而解,要想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就要求老師精心地設計。在教學《計算機的構成》這一課時,因為學生對計算機的硬件,尤其是機箱內的組成結構沒有直觀的認識,如果一味地照課本中的介紹去講,學生一定聽得一頭霧水。我在教學時運用微課呈現計算機的內部構成,同時結合硬件實物展示,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同時感知每一個組成部件的樣子和作用,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計算機組成的部件已非常清晰,對機箱內部各插槽對應的組成部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這節課的重點就得到了解決,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對于初中信息技術課,有些理論知識只需要學生知道,并沒有要求很深入地去理解,但有時讓學生知道一些理論的原理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在講解《在訓算機中如何表示信息》一課時,就有一個難點,計算機采用二進制數表示數值信息,那么二進制數與十進制數是如何相互轉換的,學生覺得很神奇,但課本上要求學生調用計算器進行轉換,學生只知道方法,并不了解原理,在此我制作了微課,在幾分鐘的微課視頻中呈現了其中的原理,這樣解了學生心中的困惑,也達到了突破難點的目的。此過程中選擇子恰當的數字化工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了學習,落實了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中的數字化學習的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巧用微課提高復習效率,有效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
利用微課的最大好處就是用時短、講解精,用法比較靈活,而且可以重現講解過程或操作重點,這樣就可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內容較多的教學任務。例如:在八年級上冊教材學習Photoshop,本軟件操作性非常強,可是課時有限,加之學生學習本學科只限于課堂四十分鐘,其他時間根本沒空關注,在有限課堂時間內,學生只能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更深一層的練習,只能安排在綜合復習,時間一長,前面學習的內容就遺忘了,為了便于學習回顧前面章節的重點內容,我把每節課的重點操作,課后操作練習制成微課,上復習課前,讓學生觀看相關章節的重點操作,這樣幫助學生回顧舊知,這些微課保留下來,到學期末總復習時,讓學生根據情況選擇觀看,也起到很好的復習效果。另外在九年級模塊復習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完成了整個模塊思維導圖的構建,接下來就要進行實戰演練了,相同類型的題目學生理解能力不同,操作水平不同,講解其一,難以達到統一的效果,我們把各模塊的重點操作題做成微課,讓學生在操作練習中,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觀看,這樣就解決了難以統一解決的問題,學生各有所得,老師上課也輕松了許多,大大提高了復習課的效率。在此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運用訓算機領域的思想和方法解決問題,并形成一定的思維品質,有效地落實了學生訓算思維的培養。
四、活用微課,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落實創新思維的培養
發散思維是指根據已有信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一種思維方式。具體來講,就是一題多解、一法多用、一題多變的形式,引導學生多方向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常用的有一法多用、一題多解。比例:在教學Photoshop教材《圖層》一節時,課后練習有利用選取工具、填色工具、分圖層繪制一幅太極圖,學生剛學完圖層,掌握的還不是很熟練,面對這樣一道題,學生無從下手,所以我把這點內容設計了微課,供學生自學,并完成練習,練習效果很好,更深一層引導學生,畫七星瓢蟲怎么畫,學生很快就能想到一樣的方法,那么再有繪制圖形的題目,學生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分圖層繪制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一法多用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落實了學生創新思維核心素養的培養。
微課運用于信息技術學科,既方便了教師的教學,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很好地提高了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也有效地落實了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要更好利用現有資源并不斷充實更好的微課資源,讓信息技術課堂更有活力。
編輯 溫雪蓮